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了。先成家后立业,安居才能乐业。大伯帮自己安排了小家,自己总要做点什么。
虽然大伯是为村为民着想,但毕竟自己人太亲了,瓜田李下难避嫌,难免别人说闲话。
第二天上完课,秦宇蹲在自家院子里,盯着那几只散养的母鸡啄食,眉头紧锁。大伯之前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
"农民苦哇..."
那声叹息像块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为什么不顺便帮下那些村民呢?自己格局还是小了。反正养鸡原本是给捉虾打掩护。
"秦宇,吃饭了!"
妻子柳芳菲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秦宇拍了拍裤腿上的土,走进低矮的砖房。屋内光线昏暗,柳芳菲正把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放在桌上。
"想啥呢?"
柳芳菲轻声问,把唯一的一个煮鸡蛋推到他面前。
“这几天就不要吃鸡蛋了,一只蛋将来就是一只鸡,至少卖三块钱呢。”
“真的?”
“饭店王志远那里,一天要两只鸡。鸡最快也要长三个月吧,甚至半年。也就是说半年中,我们要陆续养出三百六十只鸡。甚至更多。”
“怎么可能?”
小菲的手停在半空:"一天两只?那得多少鸡啊?"
"半年至少三百六十只。"
秦宇放下碗,眼睛亮晶晶的强调,
"我琢磨着,能不能办个养鸡场。"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灶膛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你疯啦?"
柳芳瞪大眼睛,"不说私人不能办,咱家哪来那么多钱买鸡苗?"
"不用买。"秦宇压低声音,
"我打听过了,可以自己孵小鸡,我的意思,咱们怎么也养不了这么多,只有让村集体来养。”
秦宇暗忖,好象王志远跟供销社关系也不错,就算没这层关系,供销社也是正经门路。再说半年后改革开放大概就明朗了,需求基本是井喷的。
“这么好的门路你舍得?”
柳芳菲有点不舍。
“有舍才有得,我还想着过几天买回缝纫机,让你来做衣裳呢,这些鸡毛虾皮的,不该是你操心的事。”
“看你能的,你咋不上天?”
柳芳菲横他一眼。
秦宇的目光投向远空,
“那可不一定哦。”
“你是当家的,你说啥是啥。”
“还有一点,到时你和嫂子都有机会做衣服,到时可以不用上地,那就岳母一个人一把年纪还要上地干活,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秦宇当下有了决断,也许自己可以提前出炉个公司加农户。
“只要大伯同意,让岳母做这个养鸡场场长,我就帮着把养鸡场办了。”
“那还差不多,娘年纪大了,天天上地累得腰酸背痛,我看的心酸。”
秦宇摇摇头,把鸡蛋分成三份:
"你们也一起吃,这孵化小鸡就要把没受精的蛋挑出来。以后这鸡蛋会让你天天吃到吐。"
“我等着那一天。”
“现在主要问题就是鸡苗不够。市场上的鸡苗供应有限,按照目前的需求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凑齐。也不划算。”
归根结底,关键就看自己能不能搞个孵蛋箱,秦宇是说干就干。
放下碗,秦宇立刻行动起来。他按照小智的指导,找来木板、纸箱、棉絮和一个旧闹钟,马灯,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
他在纸箱周边挖几个孔,放个加湿用的盘子,又放个马灯加温。
叮
一个机械音再次响起:
祝贺宿主获得五十倍系统增幅。这就成了?这也行?这次是五十倍,看样子自己人品还不错,美滋滋。
"你这是要做啥?"
柳芳菲抱着洗衣盆经过,好奇地问。
秦宇一脸郑重,沉思片刻后,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小菲,我琢磨着,咱自己造个孵化箱试试。”
柳芳菲一脸惊讶,停下脚步:
“孵化箱?咱能行吗?这可不是小事儿。”
秦宇拍了拍胸脯:
“试试总没错。我之前看过些相关资料,原理倒也不难。”
说着,他转身装模作样在院子的杂物堆里翻找起来,
"做孵化箱。"秦宇抹了把汗,
"得保持37.8度恒温,误差不能超过0.5度。"
小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放下盆子:
"我能帮上什么忙?"
"帮我记温度。"
秦宇递给她一个小本子,
"等下放上受精蛋时,每一小时记一次,定时翻一下,特别晚上不能断。"
秦宇也是无语,这没电还真不习惯。
很快,一个简陋但功能齐全的孵化箱算是完成了。
当天下午,秦宇从货郎那里买来一百个新鲜鸡蛋,也就十斤多点,对方只要六块钱。
想着自己还差五只,又有大伯的支持,多养三只肯定不是事儿,又买了八只半大的,付了一张十块钱。
但把受精蛋挑出来,秦宇就有点犯难,至少要有个手电吧?全村竟找不到一个,这唯一的电器也真没有。
柳芳菲看秦宇对着夕阳笨手笨脚的挑鸡蛋,不由笑了,
“你找娘做场长还真是有远见,这种老经验还真得要找娘,娘可有经验了,她教过我,可惜我也没学会。”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那还等什么?马上贡迎场长老佛爷就位。”
马上到老宅去找岳母,新家离老宅也就两百多米,全村才多大?
秦宇三步并作两步跨进老宅的院门,
"娘!娘您在吗?"
秦宇站在院子里喊道,声音在安静的小院显得格外响亮。
厨房的布帘一掀,岳母探出头来,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
"嚷嚷啥?"
她手里还拿着半截柴火,"
小点声,别把妞妞吵醒了。"
秦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压低声音:
"娘,我想请您帮个忙。下午收的鸡蛋要孵化,得把受精的挑出来。"
岳母把柴火扔进灶膛,拍了拍围裙上的灰:
"就这事?我还当什么火烧眉毛的大事呢。"
她转身从碗柜里拿出一个搪瓷盆,
"鸡蛋在哪?"
"在新家堂屋的竹筐里。"
秦宇跟着岳母往新家走,
"我昨晚按书上说的做了记录,温度、湿度都记在本子上了。"
岳母轻哼一声:"养个鸡还记什么本子?我养了三十年鸡,从没见谁还拿笔杆子记这个。"
两家的距离确实近,说话间就到了。秦宇的新家堂屋正中摆着一个大竹筐,里面整齐码放着上百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