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大多政策沿袭秦制,就连历法,也是当初进咸阳时,萧何从丞相府和御史府收集整理而来。
萧何心里满是疑惑。他不明白刘邦为何突然要改变岁首。难道是为了和秦朝划清界限,彰显大汉才是天命所归?
刘邦看出了萧何的困惑,笑着解释:“解锁汉群新功能需要参与更改一些既定之事。朕从孔明处知晓了些许未来之事,只是有些时间跨度太长,短时间内改变不了,有的又不能轻易去改。所以孔明给了朕几个未来的政策,让朕试试看能不能行。更改岁首,便是其中之一。”
萧何依旧不放心,语气中带着谨慎:“陛下,改岁首非同小可。宗庙祭祀、农事耕作皆与历法息息相关,稍有不慎,恐动摇国本。不知这改岁首,可有具体方略?”
改历可是大事,宗庙祭祀、农业生产皆与之紧密相连。萧何可不想刘邦一时头脑发热,影响到大汉的稳定,破坏农耕。
刘邦听了萧何的话,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得太简单了,赶紧在时空群里询问诸葛亮。
〖汉高帝刘邦:孔明,你上次说的改岁首的事,能具体说说吗?〗
〖武侯诸葛亮:陛下,这改岁首并不只是简单调整时日。秦历沿用己久,春耕秋收与历法己出现错位,农事无法顺应天时。
于是,孝武帝命司马迁、邓平、落下闳等人修订新历,名为太初历。他们将岁首从秦历的十月建亥改为正月建寅,以平气法将全年均分24等份,划分节气……〗
诸葛亮从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一首讲到汉章帝时期的西分历,甚至连十几年前的乾象历也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毫不犹豫,首接把诸葛亮的话转发到了“琴瑟相合”群里。
萧何仔细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这历法确实比秦历高明许多,忍不住点头称赞:“此等历法确实比秦历更优良。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与奉常、内史商讨确定。”
刘邦大手一挥,十分爽快:“这事就交给丞相去办吧!”接着,他话题一转:“对了,朕还有个想法。你们看,咱们要不要设立一个太学或者学宫,用来为大汉培养人才?反正现在诸子百家那些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们去教书育人,学孔夫子那样,如何?”
张良闻言,眼睛一亮,立刻附和:“陛下,此提议甚妙!臣以为,还可以鼓励商人建私学。官府定期考察这些学馆,选拔优秀学子进入学宫或太学深造。如此一来,既能从民间广纳贤才,又能节省不少国库开支。只需制定一些政策,激励商人投资学馆,此事便可成。”
刘邦听了,摸了摸胡须,有些担忧地问:“这样会不会有损国体?”
生怕一旦放开对商人的限制,会扰乱大汉财政,败坏社会风气,农民无心耕田。更担心那些大商贾会趁机囤积铜币,逐渐形成一股足以与朝廷抗衡的势力,最终危及大汉的江山稳固。
张良微微一笑,从容解释道:“陛下,农为立国之本,重视农事确实没错,但商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臣以为,商贾如同水流,过度堵塞必致泛滥。既然无法阻止商人囤积货物金钱,不如利用官家信誉,引导他们将囤积的财物投入到有益之处,比如这学馆,便可让商贾出资兴建。”
刘邦还是有些犹豫:“可是……”
张良见状,继续耐心说出他的看法:“臣并非主张完全放开对商人的限制,而是抑制大商人,扶持小商贩。如此一来,既能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又不会动摇农事的根本。”
刘邦心中仍有顾虑,不过见张良如此笃定,出于对张良的信任,便点了点头:“子房,看样子你对这事很有想法。既然如此,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张良起身,恭敬行礼:“陛下,建设太学、学宫之事,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只是这商贾之事,臣自觉能力有限,恐怕难以胜任,恐辜负陛下的期望。”
“哦?那你可有推荐的人选?”
张良装作思考的样子,偷偷瞟了一眼陈平,随后慢悠悠地说道:“臣对这方面确实不太熟悉,不过臣觉得,陈侯或许知道谁更合适。”
陈平听到张良这话,当场就懵了,扭头瞪了张良一眼,一脸怨念,心中暗骂:好你个张良,就见不得我清闲是吧?
刘邦将两人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忍不住笑出声来,转头问陈平:“陈侯,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陈平一边在心里骂张良,脸上还要挤出一点笑容:“陛下,臣以为陆贾陆大夫和建信侯刘敬两人较为合适。陆大夫目前正出使南越,而且他向来反对过度干预商业商人。建信侯对商人也有独到见解,不过他此刻正在前往匈奴的路上。至于朝中其他人……”
陈平说着,余光瞥见正在一旁偷笑的曹参,计上心来,嘴角微微一扬:“陛下,不如先让平阳侯筹办官制,等陆大夫和建信侯回来之后,再让他们负责具体事务,您看如何?”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陈侯,你的意思是,要专门制定新的官制来管理商人之事?”
陈平点头答道:“没错,陛下!既然留侯觉得堵不如疏,那自然得设立新官职来专门管理商人。其实,最适合的人选当属萧丞相,只是萧丞相恐怕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办这件事。所以,臣以为,平阳侯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邦转头看向曹参,笑着询问:“敬伯,这件事交给你办,可以吗?”
曹参收起笑容,正色拱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处理完前两件事后,刘邦终于说出了他最在意、最重视的事情,从刘备那里得知的推恩令。他将推恩令的内容详细说明后,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低着头,没人敢轻易发表看法。
刘邦环视了一圈,见众人沉默不语,不由得提高声音:“怎么,没人有想法吗?”
大殿内依旧一片寂静,只有众人的呼吸声清晰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