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群聊:开局刘邦对话诸葛亮
大汉群聊:开局刘邦对话诸葛亮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群聊:开局刘邦对话诸葛亮 > 第60章 刘备考校刘禅

第60章 刘备考校刘禅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群聊:开局刘邦对话诸葛亮
作者:
记忆中的吵吵
本章字数:
4636
更新时间:
2025-04-28

刘禅听到父皇的问话,立刻挺首了腰杆,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父皇,丞相忠心耿耿,为大汉操碎了心,儿臣岂会相信这等荒谬之言!"

诸葛亮在刘禅心里那可不仅仅只是君臣、师生关系。诸葛亮既是他的老师,又像父亲一样照顾他,是除了刘备之外,他最亲近的人。所以一听到到有人污蔑丞相,刘禅气得几乎要失去理智,要不是刘备和诸葛亮经常教导他要宽厚待人,他早就叫人把那些造谣的人痛打一顿关进大牢了。

刘备看着儿子涨红的脸庞和紧握的拳头,心中十分欣慰,他示意刘禅坐下。

"阿斗,你可知道这些谣言从何而起?"刘备升起考校之心。

刘禅端起案上水杯润了一下喉咙,才回道:"儿臣派人查过了,最开始是从成都几个世家子弟嘴里传出来的。他们说丞相在凉州收买人心,偷偷训练私兵......"他越说越气,手里的水杯砰的一声砸在桌上。

"那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刘备继续问道。

刘禅低着头想了半天,不太确定地说:"是因为......书院的事?"

“这些世家为何会如此强烈的反对建设书院。”刘备见刘禅是问一句答一句,而且回答的犹豫不定,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耐心继续引导。

刘禅想了许久,没想出来个所以然来,只能老老实实回答:“儿臣,不知。”

刘备叹了口气,慢慢解释道:"因为益州这些世家大族害怕书院打破他们的垄断。他们才故意散布谣言,就是想离间朕和丞相的关系,想把丞相搞下台,逼着朕停止修建书院。"

"那父皇为何不立刻处置这些造谣之人?"刘禅不解地问道,"难道就任由他们诋毁丞相?"

刘备站起身走到窗前。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的声音似乎也变得有些飘渺。

"阿斗啊,治理国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益州这些世家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轻易下手处理。你要知道现在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都时刻盯着我们。要是我们内部先乱起来,他们肯定会趁机攻打大汉。眼下我们还需要这些世家帮忙守土安民。"

刘禅跟着站起来,他听懂了刘备话里的意思,可他依旧不愿意诸葛亮平白受这污蔑,忍不住说道:"可是父皇,若纵容他们诋毁丞相,朝廷的威严何在?丞相在凉州推行书院,教化胡人,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任由他们这样下去怕是要寒了丞相的心!"

刘备转过身,眼里闪过一丝欣慰:"你说得对。但对付这些世家,需要策略而非蛮力。"他走近刘禅,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反而问道:“阿斗,你知道书院为什么能打破世家的垄断吗?”

刘禅挠了挠头,想起以前诸葛亮给他讲过关于世家以及官员任免的事,他想了想:“父皇,儿臣......”

他偷偷瞄了刘备一眼,又把话咽了回去,生怕自己理解错了,给诸葛亮丢人,让刘备误会诸葛亮没有认真教他。

刘备看出刘禅的顾虑,鼓励道:“阿斗别怕,这不是朝堂上问政,只是父子间的闲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得到刘备的鼓励,刘禅才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些世家大族是通过购买、强占或接受农民的投献,以及兼并百姓的田地,从而拥有了大量田地、佃户、部曲等,使他们足以可以和地方官员抗衡。”

"还有呢?"刘备眼中带着鼓励。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牢牢掌握先贤经典的的注释权,而且这些经典还都限制在他们家族之间传授,想要学习这些经典需要依附这些世家大族。这样导致朝廷选拔官员也只能从这些世家弟子或者依附在这些世家学子内选择,他们以此逐渐掌控了官员任免升迁。”

"说得好!"刘备笑着点头,适时肯定了他的观点。

得到刘备的肯定,刘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顿时来了精神,声音都洪亮了几分:“父皇推行的书院正好打破世家垄断,使寒门学子甚至是底层百姓都不用依附世家,也能读书学习经典。选拔官员更是绕过世家,不用在看世家的脸色,阻止了世家门阀掌控朝局。”

"你说得对,推行书院确实是戳中了世家的命门,他们自然会强烈反对。"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能把刘禅教育成现在这样,可见诸葛亮平时没少在他身上花心思:"既然如此调查传言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我吗?"刘禅惊讶地看向刘备,没想到刘备会把这件事交给他处理。

"怎么,不愿意?"

"儿臣不是不愿意,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儿臣怕办不好......"刘禅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看着刘禅不自信的样子,刘备在心里无奈叹了口气。在原本的历史中,诸葛亮不知费了多少心血才把刘禅培养成一位勉强合格的帝王。

刘备不由得看了刘禅一眼,这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来。或者他争取在多活几年,在死前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这样诸葛亮就不用那么操劳了。

最重要的是刘禅虽然不适合打江山,但守江山还是勉强可以的。

"阿斗,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和费祎、董允他们商量。其他的事,朕自有安排。"

"儿臣遵命。"听到刘备这么说,刘禅心里踏实多了。费祎和董允是刘备和诸葛亮专门找来辅佐他的,他俩深受刘备诸葛亮的器重,能力更是出众。

刘备看着刘禅脸上的表情,摇了摇头,于是决定刘禅还是要在历练一段时间后,在让诸葛亮把刘禅拉进汉群。

等刘禅离开后,刘备立即召来了蒋琬。他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人才,也是刘备当初看走眼的一位大才。

当初蒋琬为广都县任职时,刘备以为蒋琬只是一位喜欢喝酒,不理政务的庸才,差点将他加罪处死。多亏了诸葛亮劝刘备说他是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施政以安民为本,不追求表面功夫,才保下蒋琬的命。

事实证明诸葛亮没看错人,不论是现在表现,还是以后作为接班诸葛亮的人,都证明了他的才能。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笑了。他和诸葛亮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他没看出蒋琬是治国大才,诸葛亮则没看出马谡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独当一面。如今在政务方面,诸葛亮的眼光比他高明;但在军事上,现在的诸葛亮还远不如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