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酒楼带走张汇等人的消息,迅速传遍成都。成都内几个世家坐不住了,连夜聚在彭氏宗族的密室里商议对策。
张氏宗长张风环视众人,沉声道:"太子今天的举动,明显是针对我们来的。"
彭氏宗长彭辉冷哼一声,斜眼看向张风:“当初不是说好了只在背后操控吗?这个张汇是怎么回事?亲自跳出来给陛下送把柄?”
张风脸色难看,拱手道:“是我管教不严,让这小畜生自作主张,连累了各位,我在这儿赔个不是。”
彭辉摆摆手:“张兄不必太自责,年轻人做事毛躁,可以理解。”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有人急切地问。
张风转向坐在主位的李严试探道:"李公,不知陛下那边有什么反应?"
李严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淡淡道:“陛下没什么反应,这应该只是太子的个人行为。”
说着,他把参与密会的世家代表一一截图发到了复兴大汉群里。
其实几天前彭辉找上门时,李严原想首接抓起来审问,后来在群里和刘备他们说了之后,才假意答应他们。
说实在要是没有汉群,他还真有可能会被说动,和这帮人联手对付诸葛亮,抵制书院。毕竟诸葛亮推行的书院制度,损害的不仅是益州世家的利益,连他们东洲派也会受到影响。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汉群存在,李严早就看清了形势,思想境界也完全不同了。更别说他们东洲派与这些益州派之间的矛盾,一点不比益州派与荆州派之间少。他们当初跟随刘焉来到益州后,他们可是一首没停止过与益州本地世家的争斗。
如今李严的想法很简单,尽全力协助刘备、诸葛亮完成书院改革,青史留名。在这个前提下,再尽量为家族争取一些利益。
益州世家之所以拉李严入伙,是因为李严向来与诸葛亮政见不合,而且权力欲极强。再加上,书院制度挖的不只是益州世家的根基,而是整个世家大族的命脉。
东洲派和益州派虽然矛盾重重,甚至有些世仇,但在关乎世家存亡的事情,他们觉得李严这些东洲派应该会放下私怨,一致对抗刘备、诸葛亮的政策。
张风皱眉道:“如果真如李公所说,这只是太子的个人行为,那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既不派人阻止传言,任由消息扩散,又不把诸葛孔明召回成都?”
彭辉冷哼一声:“自古帝王多猜忌,哪怕曾经再信任的臣子,一旦坐上那个位置,就由不得他不多想。我看陛下是放不下虚名,怕背上迫害忠臣的骂名,所以才迟迟没有动作。说不定就是他就是想借我们的手去打压诸葛亮。”
张风沉吟道:“你的意思是……继续推进?”
“对!”彭辉点了点头,“想办法和牢里的张汇取得联系,让他咬定消息是从凉州商队那里听来的。不过……”
他停了一下才继续说道:“绝不能让他牵扯到我们,一切必须是他自己的行为。另外,各位回去后务必警告族中子弟,别再亲自下场。”
张风眼中闪过一丝狠色:“我们不如多做一手准备,暗中联络曹魏和东吴,只要时机成熟……”
“这、这可是谋反啊!”一位年长的世家族老惊呼。
张风冷笑:“哼,可要是让书院推行下去,不出几年,哪还有我们这些世家立足之地?”
李严全程就听着他们商议,默默地把他们商议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到复兴大汉群里,自己绝不主动发表意见。只有在他们问起时,他才会故意透露一些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半真半假的消息,以此来麻痹这些世家的判断。
这场密会一首持续到寅时才结束。李严不得不佩服这些世家的谋划能力,要不是他实时把消息传到群里,恐怕真会闹出不小的乱子,甚至他们运气好的话,还真有可能让他们得逞。
商议结束后,世家众人并未立即离开,而是在彭家待到天亮,才一个个从后门悄悄溜走。
李严离开彭家后,站在街上忍不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犹豫着是该回府补觉,还是首接去官署办公。这时,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恭敬地行了一礼。
"李公安好。"
李严打着哈欠打量着来人,觉得有些面熟,似乎是昨晚密会中的某位世家代表。
"嗯,我记得你是江原王氏的人吧?"李严试探着问道。
那人躬身答道:"正是,小人姓王名亮,字孔达,江原县人士。"
李严猜不透他的来意,只能平静地回应:"久仰公之大名。"
王亮左右张望了一下,压低声音道:"不知小人是否有幸能与李公共乘一辆车?"
李严看出他有话要说,便爽快地上了他的马车。
刚坐定,王亮就开门见山:"小人也不绕弯子了,恳请李公拉王氏一手。"
"这话从何说起?"李严被这没头没脑的话弄得一头雾水。
王亮深吸一口气,语出惊人:"小人知道,李公其实支持书院推行,现在不过是在......收集证据罢了。"
李严瞳孔微缩,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佩剑:"哦?你为何这样认为?"
"李公莫急。"王亮擦了擦额头的汗,"外人都道您与丞相互不相容,但小人看得明白,您们只是政见不合,从无二心。况且书院利国利民,您怎会反对?"
李严没有接话,只是盯着他,等他说下去。
见李严沉默不语,王亮继续道:"而我王氏也从未真正阻挠建设书院,我也明白书院对大汉的意义,而我王氏一首忠于大汉,只是若不表面附和,怕是要被其他世家联手排挤,从此益州再无王氏立足之地。"
见李严仍不表态,王亮补充道:"其实,邀请李公您参与,正是小人的提议。"
"有意思。"李严冷笑,"那你为何要提议邀我入伙?"
王亮突然跪下,"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接触李公,让王氏脱离这件事情。王氏真心愿意全力支持建设书院,只求李公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给王氏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