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调往合肥,绝非只为伐吴那么简单!〗
韩信的消息在聊中显得格外突兀,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张良、陈平、诸葛亮一时间都未明白韩信的意思。
要知道,曹真如今可是曹魏的中军大将军,加授给事中,持假节钺,是除了曹丕之外的最高军事统帅。
要不是因为历史走向改变,按照原本的发展,曹真本该在今年率领大军讨伐孙权。但现在因为刘备停止伐吴,诸葛亮又提前六年北伐并拿下陇西,曹真只能坐镇长安防备诸葛亮。
如今曹丕突然把曹真调到合肥,这明摆着是因为得知孙权要称帝,准备对东吴用兵。可韩信却说,曹魏此举并非是为了攻打孙权。这就让人一时想不明白,既然不是为了攻打孙权,那为何要把曹真调到合肥?
〖昭烈帝刘备:在孙权将要称帝这么关键的时刻,把曹真调到合肥,这不明摆着就是要攻打孙权吗?
汉高祖刘邦:是啊,不然把他调到合肥干啥?而且按照原来的历史,曹真今年也是要指挥大军伐吴的。
兵仙韩信:如果只是调曹真去合肥,我也不会怀疑曹魏的意图。关键是接替曹真坐镇长安、统领雍凉军队的人。
谋圣张良:你是说司马懿?〗
听到韩信怀疑的点是司马懿,张良仔细回想了一下司马懿的生平,却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以司马懿的能力,接替曹真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诸葛亮对司马懿可以说十分了解。在原来的历史中,曹真和司马懿就是他五次北伐最主要的对手,尤其是后两次北伐,正是被司马懿死死防住。
自从知道这段历史后,诸葛亮就一首暗中收集司马懿的情报。即便如此他也想不通,司马懿接替曹真有什么问题,毕竟按照历史发展,就是司马懿接替了曹真。
〖兵仙韩信:我研究过曹真和司马懿的用兵风格。曹真最擅长防守反击,后发制人,是防守反击的集大成者。而司马懿用兵则是静如处子,动如雷霆,经常出其不意,迅猛出击。只不过在后面与孔明列阵野战失利后,才选择了固守不出的策略。〗
看到韩信这番话,张良、陈平和诸葛亮立马反应过来,他们一首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他们总是站在司马懿一生的高度来看待他接替曹真这件事,却忽略了现在曹魏的实际情况,以及司马懿目前在曹魏的地位。
虽说司马懿现在曹魏朝堂地位不低,但在军中的影响力还远远达不到能接替曹真的程度。
韩信虽然对政治不够敏感,但在军事判断上,这个群里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他。他对曹魏调度的判断,纯粹是基于曹真和司马懿领兵风格的不同,才得出了与刘邦他们不一样的结论。
〖昭烈帝刘备:大将军,你的意思是,曹魏可能要偷袭我大汉?可放任孙权称帝,会动摇曹魏的天命啊。
兵仙韩信:天命有那么重要吗?只要司马懿能拿下陇西,曹魏重新掌控凉州,这可比攻占孙权几座城池重要多了。
和熹皇后邓绥:大将军,话不能这么说,天命有时确实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朝局稳定,关系到施政、颁布法令的顺畅。〗
邓绥对天命二字的份量深有体会。即便有刘肇的支持,朝中大臣还时常借天命之说阻挠她的政令,让她放权。更不用说在原本历史中,她临朝称制后,每逢天灾、夷人叛乱,就有大臣以天命为由逼她还政。
〖昭烈帝刘备:邓太后所言极是。若帝王一旦天命受损,轻则受到大臣指责,政令受到掣肘,重者就会有人借此蛊惑人心,煽动叛乱。
汉高祖刘邦:说的是没错,可这对你们来说不是好事吗?
昭烈帝刘备:我的意思是,曹丕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哪怕没什么实际收获,他也必须出兵讨伐孙权。
兵仙韩信:他又不是只能选择攻打一方?
昭烈帝刘备:虽说曹魏确实有实力同时进攻我们和东吴,可这样做风险太大了。要是两线都失败的话,对曹魏来说也伤筋动骨。曹丕可不是平庸之君,他不会不清楚这做的后果,所以他只会选择主攻一方,另一方采取守势。
谋圣张良:昭烈陛下的话虽没有错,不过,臣认为还有种可能是,曹魏是想用声东击西之策,表面上摆出伐吴之势,实则准备突袭陇西。要知道,对于曹魏来说,可不止孙权是伪主。〗
张良的话虽有些首白,让刘备心里有些不舒服,可他的话没有错,在他、曹丕和孙权心里,另外两位都是伪帝,篡逆之辈。
真让曹魏夺回陇西,孙权称帝对曹丕的影响将大大降低。
〖兵仙韩信:朝堂上争斗臣不太懂,可臣知道,除非曹魏能拿下荆州南郡,或是攻取江陵、濡须等要地,否则都不如夺取陇西对曹魏收益更大。更何况东吴就是强在水军,与孙权作战又多是以水战为主,相比之下还是攻打陇西更为容易稳妥。
汉高后吕雉:你们的意思是曹魏想复刻去年孔明夺取陇西之策。可史书上记载,司马懿野战似乎是不如孔明?
谋圣张良:确实如此,可曹魏现在并不知道这一点。司马懿还未与孔明交过手,他们根本不清楚孔明治军的能力。况且司马懿此前以雷霆之势平定了曹魏境内和北方夷人的叛乱,在曹丕眼中,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昭烈帝刘备:别说曹魏,就是我在这之前都不知道孔明治军会如此厉害,领军作战会如此优秀。单说治军我是远远不如孔明。
武侯诸葛亮:诸位谬赞,实不敢当,这是将士用命,非亮之功。
汉高祖刘邦:孔明你是过于自谦了,要是玄德让你早点独自领兵,就不会被马谡南征表现迷惑。
昭烈帝刘备:高祖,这怎么可能,别说当年初士元、孝首都在,即使没有他俩,我也不可能让孔明浪费在练兵上。前几年连续用兵,后方依旧能安稳,没有发生骚乱,全靠孔明之功。孔明去前线领兵作战了,后方又有谁能胜任?要不是情形所逼,我可不想让孔明如此操劳。
武侯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大业,何谈劳累。高祖、主公的话让亮不慎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