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初,春节刚过,空气中还弥漫着些许鞭炮的硝烟味,她的母亲就嫁到了这个家。那扇破旧的窗户上,贴着一个大大的喜字,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喜庆的氛围。
运来和他的爷爷热情地邀请了街坊邻居们来喝喜酒。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为这对新人祝福。运来的爷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为儿子终于成家而感到高兴。
她的父亲是一个勤劳的手艺人,跟着她爷爷学会了打土坯。和她母亲的第一任丈夫一样,他也是靠打土坯盖房子为生。不过,父亲为了让她母亲放心,特意答应她不会去超过十五里路的地方工作,这样就能每天回家陪伴家人。
婚后的日子平淡又温馨。母亲每日早早起床,生火做饭,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则天不亮就出门,去打土坯。回来时,往往天色己暗,但母亲总会守着那盏昏黄的灯等他。
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消息,我们村往北二十里的郭家庄,郭洪水的儿子结婚新建三间土坯房,是个大工程,需要大量土坯,工钱给得很丰厚。父亲心动了,可那地方超过了十五里路。
她父亲吃晚饭的时候对她母亲说:
“邻村郭家庄有点活,给钱多,一天给一块钱类,别人家都是8毛,我想去干,跟抓斗我们俩一块去,父亲年纪大了不方便跑远路”
母亲沉默片刻后说:“去吧,家里有我呢。”
于是,父亲去了邻村。母亲更加忙碌,不仅要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地里的庄稼。她时常拿出那坛用玉米换来的豇豆,想象着父亲吃着时满足的模样。
过了些日子,父亲回来了,带回来一笔工钱。他愧疚地对母亲说:“以后我还是在附近干活,多陪陪你。”母亲笑着说:“只要你心里有这个家就好。
她出生于 1963 年的腊月,那个时候的冬天异常寒冷,寒风刺骨,破旧的窗户呼呼的往里灌着冷风。而就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她的父亲却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她的降临。
在她即将出生的前后半个月里,她的父亲都没有外出打土坯。他全心全意地守护在母亲身边,只为了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这段时间里,父亲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为母亲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然后坐在床边,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肚子,感受着她的胎动。他会跟母亲聊天,讲述着他对未来的憧憬,对孩子的期望。
当夜幕降临,父亲会点燃一盏油灯,静静地坐在母亲身旁,看着她入睡。他会默默地祈祷,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地出生。
就这样,在父亲的悉心照料和期盼中,她终于呱呱坠地。那一刻,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地抱着她,仿佛她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她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像一颗被捧在手心里的明珠,备受呵护。尤其是她的父亲,对她的爱简首无微不至。在她三岁之前,父亲从未离开家去干活超过两天,仿佛这个小小的家庭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每次父亲外出工作归来,即使手上沾满了泥土,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将她紧紧地抱入怀中。
而更让她开心的是,父亲还会把她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再轻轻地接住。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她体验到了飞翔的感觉,仿佛自己能够触摸到天空。每次被父亲这样扔起来又接住,她都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