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8日,杭城的梅雨季让空气黏腻得如同浸了水的绸缎。沈浩然坐在星宁集团办公室里,空调的冷风拂过他紧锁的眉峰。电脑屏幕蓝光闪烁,新闻弹窗里"常德劫案震惊全国"的标题刺得人眼球生疼。他滑动鼠标,看着关于犯罪头目张君的信息——1966年出生,湘鄂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主犯,此刻正如同阴云般笼罩在三线城市常德的上空。
"出生在贫困家庭不是犯罪的借口,但......"沈浩然手指敲击着桌面,想起童年时见过的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面孔。二叔白手起家的故事固然励志,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在绝境中抓住命运的绳索?他调出搜索引擎,开始用自己在计算机系学到的技术,试图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拼凑线索。
此时的互联网尚未普及,大多数警方仍依赖传统侦查手段。沈浩然却知道,在BBS论坛的暗角、拨号上网的数据流里,或许藏着突破案件的关键。他打开黑客技术论坛,化名"暗夜猎手"发布求助帖:"求常德近期流动人口异常信息,有偿。"很快,一个ID为"山城老炮"的用户私信联系他,发来几张模糊的监控截图——画面里,几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在常德火车站附近频繁出没。
沈浩然瞳孔微缩,将图片放大三倍,发现其中一人脖颈处有月牙形胎记,与新闻描述的张君特征高度吻合。他立刻切换到卫星地图,通过经纬度比对锁定了可疑人员的活动轨迹。当光标停留在常德市武陵区一处老旧居民楼时,他的后背渗出冷汗——这里距离银行不过百米,正是绝佳的作案观察点。
"必须马上联系警方。"沈浩然抓起电话,却在拨号前突然停顿。他深知,在这个刑侦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贸然提供信息很可能被当作恶作剧。他打开加密软件,将所有数据打包成压缩包,附上详细的分析报告,通过匿名邮件发送给湖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科。为确保引起重视,他又用国际加密信道向公安部首属的网络犯罪侦查局发送了备份文件。
做完这一切,沈浩然仍觉不安。他调出星宁集团新研发的AI数据分析系统,输入"张君""抢劫""流动人口"等关键词。程序飞速运转,半小时后生成了一份犯罪预测报告:"嫌疑人极有可能在一周内再次作案,目标为安保薄弱的储蓄所,建议重点监控武陵区、鼎城区交界地带。"
就在沈浩然准备将报告再次提交时,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接听后,传来低沉的男声:"沈先生,我是省公安厅刑侦支队队长赵卫国。我们收到了您的邮件,能否当面聊聊?"
两小时后,赵卫国带着两名警员出现在星宁集团。看着沈浩然展示的完整证据链,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瞳孔震颤:"这些信息......比我们摸排半个月的成果都详细。但你怎么确定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沈浩然调出后台日志,每一条数据来源、分析过程都清晰可查:"我用了交叉验证法,结合论坛情报、基站信号定位和公开新闻报道。比如这个监控截图,我通过对比当日云层阴影角度,确认拍摄时间就在劫案发生前三天。"
赵卫国沉默良久,突然起身敬礼:"沈先生,我代表常德百姓感谢你。不过这件事必须严格保密,以免打草惊蛇。"临走前,他留下了专线电话,"以后若有类似情况,还请多多协助。"
接下来的几天,沈浩然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间往返奔波。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专门用于刑事案件分析的AI系统,可自动抓取网络上的可疑信息并生成预警。当得知警方在他提供的线索基础上,成功锁定张君团伙的藏身之处时,他终于松了口气。
7月1日凌晨,沈浩然被手机铃声惊醒。是赵卫国打来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张君落网了!多亏你的情报,我们在他准备再次作案时实施抓捕,现场缴获枪支弹药,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放下电话,沈浩然走到窗前。杭城的夜空缀满星辰,远处星宁食品公司的灯火依旧明亮。他想起白天在员工培训会上说的话:"商业智慧不仅能创造财富,更应该守护正义。"此刻,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第二天,沈浩然召集集团核心团队,宣布成立"星宁网络安全公益小组"。"从今天起,我们要用技术为社会做点实事。"他指着大屏幕上闪烁的数据,"互联网不该是法外之地,我们要让那些试图在数字世界作恶的人无处遁形。"
消息传开后,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慕名而来。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一个年轻人激动地说:"沈总,我看到报道了!原来代码也能成为匡扶正义的武器!"
沈浩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记住这句话——技术没有善恶,但使用技术的人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科技的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
当夕阳再次染红杭城的天际线,沈浩然站在公益医院的花园里,看着马婉婷为患儿讲故事的温柔身影。手机震动,是赵卫国发来的短信,附件里是张君案告破的新闻报道,标题下方用红笔写着:"特别鸣谢神秘技术专家协助"。
晚风拂过他的衣角,带着夏日特有的温热。沈浩然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忽然明白,无论是创办企业、投身公益,还是协助破案,本质上都是在回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他,愿意做那个永远追逐光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