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 第16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第16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作者:
花开又花谢
本章字数:
4584
更新时间:
2025-01-14

李邦华觉得,这次皇帝应该是动真格的了。

不过他的脑子还在思考着,这次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皇命。

可是却也引起了朱由检的误会,他以为李邦华是觉得,这件事情太困难,还在犹豫之中。

要是按照往日的脾气,此时他应该是大发雷霆才对。

他一直认为,作为臣子,应该无条件服从他的任何命令,并尽心尽力地完成才对。

可自从他在梦中去了一趟煤山,这一切都变了,也让他彻底看清了,朝堂上某些高官的嘴脸。

那些人满口都是“为国为民”,其实都是自私自利之辈,为的也是个人和身后家族的利益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他就不会,再跟那些人客气。

尤其是那些,等他死了以后,立刻就投降李自成的混账,那更是深恶痛绝。

这两天在朝堂上,他就把第二份清单上的几个人,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罢了一批人的官职。

不过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强烈反弹,这批倒霉蛋只是六部几个正五品的官员。

全部属于那种官职比较低,权力比较大的人。

比如户部陕西清吏司的郎中,别看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员,但是掌握了整个陕西省钱粮收支所有事务,权力极大。

而且今后陕西是他们计划的重点区域,必须由忠诚的臣子担任才行。

还有就是兵部负责武库方面的人员,也趁机把一些蛀虫清理出去。

总之,这一切都做得悄无声息,没有让任何人察觉到异常。

周首辅和温次辅这边,两人都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也就没多想。

再加上提拔上来的人,也属于文官。

只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同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事,也比较低调。

殊不知,朱由检把这些人提拔上来以后,就秘密召见了他们,让其将来配合太子府行事。

接着,崇祯帝又让小太监端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前不久皇太子交给他的银票。

“赵爱卿,这是20万两银票,就作为此次整顿京营的特别经费。“”

“你务必要给朕,训练出一支敢打敢拼的精锐之师,将来顺便帮朕管理兵部。那一大摊子事情。”

看到眼前的这一沓银票,李邦华顿时涌现出了一股豪气。

有这么多钱,再加上当今圣上的大力支持,整顿起京营来,绝对会事半功倍。

再加上之前有过类似的经验,而且京营里面还有不少旧部,这一次肯定能顺利进行。

不过,朱由检接着又说道:

“这次整顿京营的部队,太子以及身后的太子府,都会全程参与。”

“李爱卿,朕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李邦华听到有太子参与整顿军队,立马惊骇地回复道:

“陛下,让太子参与进来,这与我们大明以往的制度不符,我怕会引起其他人的非议。”

崇祯帝听后,却小声地说道:

“赵爱卿,目前大明朝的实际情况,想必你也有所了解,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

“祖训虽然重要,但是与国家生死存亡相比,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尤其是京营作为京师最大的守备力量,必须完全掌控在自已手里面才保险,而太子是最好的人选。”

“太子身份尊贵,任何权贵想要给你难堪,就必须过他这一关,现在你明白朕的良苦用心了吧。”

李邦华此时才明白,崇祯帝这样安排的高明之处,这个时候太子参与进来,确实是一步妙棋。

他之前最头疼的就是京营里面的权贵子弟,可论权势谁能大过皇太子。

而且就算是在整训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

只要有皇太子担着,陛下也不会再听信别人的谗言,轻易改变主意。

想通这些以后,李邦华连忙跪谢皇恩,欢天喜地地领取了这个皇命。

接着,朱由检再次说道:

“另外,朕任命你为太子太傅,这不是虚职,而是需要你真正教导太子。”

“当然,为了不引起朝堂方面的动荡,此事暂时不必让太多人知道。”

“朕会下道密旨给太子,等将来时机成熟以后,再宣告天下。”

崇祯帝的这一个大手笔,顿时让李邦华铭感肺腑。

只见他重重的在地上,又行了一个大礼,并郑重地说了一句,他此生最看重的承诺: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自从火炉子的生意,上了正轨以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购买,然后就能给太子府带来源源不绝的收益。

同时在陕西那边,孙传庭也因为获得了大批的粮饷,部队的军心士气,一下子就稳定了下来。

而李自成自从在襄阳称王以后,因其部队本身有几股势力组成,也为了封赏不均而陷入内斗之中。

朱慈烺趁此机会,又开始执行他接下来的计划,招揽大量人才为他所用。

而他找的第一个人才,就是后世让所有人敬仰的英雄阎应元。

此时的阎应元,正住在城里面的驿馆之中,等待上级官员的召见。

说实话,他只是江阴城一个小小的典史,从九品官职,在大明所有官员之中,是最底层的存在。

如果再往下,那就是没有任何品级的吏,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

阎应元是左思右想,都没有想明白,吏部的文书让他交接好工作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京师。

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让其专门赶来京城。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在京师当大官。

而他也只有在江阴那个小地方,略微有点名气,也许在常州府,还有人知道他这个人。

至于其他地方,尤其是京师这个权贵集中之地,阎应元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突然,他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算算时间,已经到了中午饭点了,他准备出去吃点东西。

此时,驿馆的主事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大声的说道:

“阎典史,太子府的人找你。”

“太子府的人怎么会来找我?”

阎应元听后非常纳闷,他根本就没有与太子府的人,有任何交集。

那里面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他这个九品典史仰望的存在。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房七品官”。

更何况太子府的人,那权势更加惊人。

而他只是区区一个九品典史,估计连太子府的下人,都比不了。

正当阎应元纳闷不知所措之时,跟在驿馆主事后面的小桂子,连忙走了进来,客气的说道:

“阎典史,咱家是太子府总管桂小宝,太子爷有事召你进宫问话。”

听到是太子爷找他,阎应元就更加惊慌,还以为他犯了什么大事情。

只见他连忙从口袋里面,掏出仅剩的二两散碎银子,塞到桂公公手里面。、

接着满脸笑容地询问道:

“桂公公,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可千万别嫌弃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