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楚国风云录

楚国风云录

加入书架
书名: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作者:
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本章字数:
12884
更新时间:
2025-02-01

楚国风云起:联姻之始

春秋时期,楚国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楚平王即位之初,楚国局势复杂,内有权力争斗的余波,外有晋国等强敌的威胁。为了稳固楚国的地位,增强自身实力,楚平王决定与秦国联姻,为太子建迎娶秦女孟嬴。这一联姻计划,本是为了加强两国联盟,共同对抗晋国,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秦国作为西方强国,与楚国结盟可以形成对晋国的夹击之势,楚国也能借助秦国的力量,在争霸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于是,楚平王派遣费无忌前往秦国迎亲。费无忌,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恶名的人物,他的一个念头,彻底改变了楚国的命运轨迹。当他见到孟嬴的绝世容颜时,心中便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讨好楚平王。回到楚国后,费无忌极力在楚平王面前夸赞孟嬴的美貌,称其 “貌若天仙,倾国倾城”,并大胆建议楚平王自已娶了孟嬴,再为太子建另选妻子。

迎亲起祸端:费无忌的毒计

费无忌回到楚国后,径直入宫面见楚平王。他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孟嬴的美貌:“大王,那孟嬴公主的美貌,实乃臣生平仅见。她肌肤胜雪,眼眸犹如一汪秋水,顾盼间风情万种;体态婀娜,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如此佳人,若能侍奉大王,定能让大王尽享人间艳福 。” 楚平王听着费无忌的描述,不禁心驰神往,脑海中浮现出孟嬴的绝世容颜,心中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但他又有所顾虑,毕竟这是为太子迎娶的妻子,若自已霸占,恐遭人非议。

费无忌看出了楚平王的犹豫,进一步劝说道:“大王,如今秦国势大,与楚国联姻,本就是为了借助秦国之力。若大王能娶到孟嬴,秦楚联盟将更加稳固。而且,太子年轻,日后有的是机会娶妻。这孟嬴公主,只有大王您才配得上。” 楚平王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逐渐战胜了理智。他想到自已身为一国之君,坐拥天下,却从未见过如此绝色佳人,若就此错过,实在可惜。最终,楚平王在费无忌的蛊惑下,做出了一个违背人伦道德的决定 —— 他要自已娶孟嬴为妻。

为了掩人耳目,楚平王和费无忌精心策划了一场 “掉包计”。他们找了一名齐国女子,将其打扮成孟嬴的模样,嫁给太子建。而真正的孟嬴,则被秘密接入王宫,成为了楚平王的夫人。太子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迎娶了假孟嬴。新婚之夜,他揭开新娘的盖头,看到的却不是传说中倾国倾城的孟嬴,心中虽有疑惑,但也并未深究。而楚平王这边,得到孟嬴后,整日沉迷于她的美色,不理朝政。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楚平王的行为议论纷纷,但畏惧楚平王的威严,都敢怒而不敢言。这场因美色引发的宫廷丑剧,就像一颗毒瘤,开始在楚国的政治肌体上滋生蔓延,为楚国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太子的悲剧:被逐与逃亡

纸终究包不住火,太子建最终还是得知了真相。当他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仿佛被抽去了灵魂。他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自已的父亲竟然做出如此违背人伦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羞耻和绝望,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失去了理智。

他立刻冲进王宫,想要找楚平王讨个说法。他站在楚平王面前,双眼通红,愤怒地指责道:“父王,你怎能做出这等禽兽不如的事情?孟嬴是儿臣的未婚妻,你却将她据为已有,你让儿臣如何面对天下人?” 楚平王被太子建的指责弄得恼羞成怒,他觉得自已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大声呵斥道:“你这逆子,怎敢如此对我说话?我是楚国的国君,一切都由我说了算。” 父子二人激烈争吵,不欢而散。从那以后,楚平王对太子建心生忌惮,费无忌也察觉到太子建对自已的恨意,他知道,一旦太子建继承王位,自已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费无忌开始在楚平王面前不断进谗言,企图置太子建于死地。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大王,自从您娶了孟嬴,太子建就对您心怀怨恨。他如今手握兵权,驻守城父,又与伍奢等人勾结,恐怕会有不轨之心,对大王的王位构成威胁啊。” 楚平王本就对太子建的态度有所不满,再加上费无忌的不断挑拨,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他开始对太子建产生了猜忌,逐渐疏远了他。

不久后,费无忌又向楚平王进谗言:“太子建在城父招兵买马,意图谋反。他还与齐国、晋国等诸侯暗中往来,准备里应外合,攻打楚国。大王若不早做打算,恐怕会有大祸临头。” 楚平王听后,大怒不已,他立刻下令召回太子建。太子建得知消息后,知道自已回去必死无疑,于是带着妻儿仓皇出逃,前往宋国。

楚平王见太子建逃跑,更加坚信他有谋反之心。他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抓了起来,质问他是否参与太子建的谋反计划。伍奢为人正直,他坚决否认,并痛斥楚平王听信谗言,冤枉太子建。楚平王不听伍奢的辩解,将他囚禁起来。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他们都有才能。如果不将他们除掉,日后必定会为父报仇,对楚国构成威胁。” 楚平王听从了费无忌的建议,派人去召伍尚和伍子胥回来,声称只要他们回来,就赦免伍奢的罪行。

伍尚为人仁孝,他接到命令后,打算回去救父亲。伍子胥则深知这是楚平王的阴谋,他对伍尚说:“大哥,这是楚平王的圈套。我们回去,不但救不了父亲,还会白白送命。我们应该先逃出去,等待时机,为父亲报仇。” 伍尚犹豫不决,他说:“我知道回去可能有危险,但如果不回去,我又担心父亲会被杀。我不能不顾父亲的死活。” 最终,伍尚还是决定回去,而伍子胥则独自逃亡。

正如伍子胥所料,伍尚一回到楚国,就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则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了吴国。他在吴国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开始策划复仇计划。而太子建在宋国也没能安稳度日,宋国发生内乱,他又辗转逃到郑国。郑国国君对他礼遇有加,但太子建却心怀不轨,他与晋国勾结,企图联合晋国攻打郑国,以报自已的流亡之仇。结果事情败露,太子建被郑国国君所杀。曾经的楚国太子,就这样客死他乡,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楚平王的荒淫无道和费无忌的阴险狡诈。

伍氏蒙冤:血案的扩大

伍奢,这位楚国的忠臣,在楚国政坛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出身名门,其家族在楚国世代为官,秉持着忠诚正直的家风。伍奢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对楚国忠心耿耿,对太子建更是寄予厚望,尽心尽力地教导他,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带领楚国走向繁荣昌盛。

当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囚禁起来,并质问他是否参与太子建的谋反计划时,伍奢毫不畏惧,坚决否认,并痛斥楚平王听信谗言,冤枉太子建。他说:“大王,太子建为人忠厚,对您一直心怀敬重,怎会有谋反之心?这一切都是费无忌的阴谋,他为了一已私利,挑拨您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您千万不能上当啊!” 楚平王被伍奢的指责激怒,他觉得伍奢是在挑战自已的权威,于是下令将伍奢囚禁起来,等待进一步的处置。

费无忌深知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都是有才能的人,他担心如果不将他们除掉,日后他们必定会为父报仇,对自已和楚平王构成威胁。于是,费无忌又向楚平王进谗言:“大王,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皆是人中龙凤,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伍奢被囚禁,他们必定对大王心怀怨恨。若不早日将他们除掉,待他们羽翼,恐怕会成为楚国的心腹大患。” 楚平王听后,心中十分忧虑,他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费无忌阴险地一笑,说:“大王可以派人去召伍尚和伍子胥回来,声称只要他们回来,就赦免伍奢的罪行。他们二人皆是孝子,必定会为了救父亲而回来。等他们回来后,大王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楚平王觉得费无忌的计策很妙,于是便派人去召伍尚和伍子胥。

伍尚和伍子胥接到楚平王的命令后,心中十分清楚这是楚平王的阴谋。伍子胥对伍尚说:“大哥,楚平王这是想将我们一网打尽。我们回去,不但救不了父亲,还会白白送命。我们应该先逃出去,等待时机,为父亲报仇。” 伍尚为人仁孝,他虽然知道回去可能有危险,但他不忍心看着父亲独自受苦,更不愿意背负不孝的骂名。他对伍子胥说:“弟弟,我知道这是楚平王的圈套,但父亲现在身处险境,我不能不顾他的死活。如果我不回去,天下人会怎么看我?我宁愿死,也不能让父亲失望。你比我聪明,也更有能力,你一定要逃出去,为我们伍家报仇雪恨。”

伍子胥见伍尚心意已决,知道无法劝阻他,心中十分悲痛。他含着泪说:“大哥,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不再阻拦你。你放心,我一定会活下去,为父亲和你报仇。” 于是,伍尚毅然回到楚国,而伍子胥则踏上了逃亡之路。

伍尚一回到楚国,就被楚平王抓住,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杀害。楚平王为了斩草除根,还下令追杀伍子胥,并在全国范围内张贴通缉令,悬赏捉拿他。伍子胥得知父兄被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仰天大哭:“楚平王,费无忌,我伍子胥与你们不共戴天,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他发誓一定要复仇,让楚平王和费无忌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在逃亡的过程中,伍子胥历经千辛万苦。他昼伏夜出,不敢走大路,只能沿着偏僻的小路前行。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还要时刻躲避楚国的追兵。有一次,他逃到了昭关,这里是楚国的重要关卡,防守十分严密。伍子胥望着关上的士兵,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如果不能顺利通过昭关,就无法逃脱楚国的追捕。在这危急时刻,伍子胥急得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名叫东皋公的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他的遭遇,决定帮助他。东皋公让自已的朋友皇甫讷假扮成伍子胥,引开了守关士兵的注意力,伍子胥则趁机混出了昭关。

逃出昭关后,伍子胥继续逃亡。他一路向东,来到了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得到了公子光的赏识和重用。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他野心勃勃,一直想夺取王位,成就一番霸业。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他决定帮助公子光实现他的野心,以此来换取吴国的支持,为自已报仇。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刺客专诸,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登上了王位,成为了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后,对伍子胥十分信任,任命他为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开始在吴国施展自已的才华,他帮助吴王阖闾改革政治,训练军队,使吴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同时,他也在等待着复仇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前 506 年,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共同攻打楚国。伍子胥亲自率领吴军,与楚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争中,伍子胥充分发挥了自已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吴军势如破竹,接连击败楚军,一举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此时,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伍子胥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掘开了棺木,将楚平王的尸体拖了出来。他手持钢鞭,对着楚平王的尸体狠狠地抽打了三百下,以泄心头之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伍子胥掘墓鞭尸” 事件。伍子胥的这一行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他为父兄报仇的决心和勇气,却让后人为之敬佩。

伍子胥复仇:楚国的灾难

在吴国,伍子胥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迅速崛起。他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壮大吴国的事业中。伍子胥深知,要实现复仇的目标,必须先让吴国强大起来。于是,他积极辅佐吴王阖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政治上,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整顿朝政,选拔贤能之士,清除朝廷中的腐败势力,使得吴国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政策,鼓励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促进了吴国经济的繁荣。在军事方面,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武带来了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战略战术,他与伍子胥一起,精心训练吴国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们根据吴国的地理特点和战争需求,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水师,使得吴国在水上作战中占据了优势。

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吴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军队也变得兵强马壮。伍子胥觉得复仇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开始策划攻打楚国。他深知楚国地域辽阔,军队众多,不能轻易进攻。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战略计划,采用 “疲楚” 战术,即派小股部队轮番骚扰楚国边境,使楚国军队疲于奔命,消耗其有生力量。伍子胥亲自率领吴军,多次对楚国边境发动袭击。每次楚国军队赶来救援时,吴军便迅速撤退;楚国军队一回去,吴军又再次来袭。这样反复多次,楚国军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公元前 506 年,伍子胥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楚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伍子胥抓住这个时机,联合唐、蔡两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他与孙武一起,率领吴国的三万精锐之师,避开楚国的正面防线,采用迂回战术,从楚国的侧翼发动突然袭击。吴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击败楚军。在柏举之战中,伍子胥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吴军,与楚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他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最终,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取得了柏举之战的胜利。

柏举之战后,吴军乘胜追击,一路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伍子胥终于踏入了郢都,这座曾经让他无比熟悉又无比痛恨的城市。他心中的仇恨如同熊熊烈火,燃烧得更加猛烈。他四处搜寻楚昭王的下落,却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他把目标转向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他发誓,即使楚平王已经死了,也要让他为自已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伍子胥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他看着那座坟墓,眼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他下令掘开坟墓,将楚平王的尸体拖了出来。伍子胥手持钢鞭,对着楚平王的尸体狠狠地抽打了三百下。每抽打一下,他心中的仇恨就减轻一分;每抽打一下,他都在诉说着自已的冤屈和痛苦。他边抽打边骂道:“你这个昏庸无道的暴君,你听信谗言,杀害我的父兄,今天我就要让你血债血偿!” 周围的士兵和百姓,看到伍子胥如此愤怒的样子,都感到震惊和恐惧。

伍子胥的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残忍,毕竟楚平王已经死了,这样做有些过分。但也有人理解他的心情,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他背负着血海深仇,如今能够报仇雪恨,也是人之常情。而对于楚国来说,伍子胥的复仇行动,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郢都被攻破,楚平王被鞭尸,这让楚国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也让楚国的国力遭受了重创。楚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大片领土,军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曾经强大的楚国,从此走向了衰落,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

历史的回响:教训与反思

楚平王霸占儿媳这一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了一系列惊涛骇浪般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一场惨烈的血案,给楚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从最初为太子建与秦国联姻,到费无忌的谗言蛊惑,再到楚平王的昏庸决策,这一系列事件环环相扣,将楚国推向了深渊。

太子建被无辜陷害,被迫逃亡,最终客死他乡,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伍氏家族蒙冤,伍奢和伍尚父子惨遭杀害,伍子胥被迫逃亡吴国,发誓复仇。伍子胥在吴国的崛起和他对楚国的复仇行动,使得楚国陷入了一场战争的浩劫。郢都被攻破,楚平王被鞭尸,楚国的尊严和实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一方的楚国,在这场血案之后,元气大伤,国力逐渐衰落,在诸侯争霸的舞台上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

这一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危害。楚平王因好色而丧失理智,做出了违背人伦的行为,最终自食恶果。费无忌为了一已私利,不择手段地挑拨离间,陷害忠良,他的行为不仅导致了楚国的内乱,也让自已成为了历史的罪人。而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不惜一切代价,他的复仇行动虽然让人感到他的坚定和勇气,但也给无数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楚平王的昏庸和无道是楚国这场灾难的根源。作为一国之君,他本应以身作则,遵守道德规范,任用贤能,治理好国家。然而,他却被美色和谗言所迷惑,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这也提醒我们,在国家治理中,领导者的品德和智慧至关重要。一个英明的领导者,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才,制定合理的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而一个昏庸的领导者,则会被私欲蒙蔽双眼,听信谗言,导致国家衰败。

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当时楚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在楚国,君主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楚平王能够轻易地做出违背人伦和国家利益的决策,而大臣们却敢怒而不敢言,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的制衡。这也为后来楚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