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其人
汉成帝刘骜,生于公元前 51 年,字太孙,又字俊 ,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其在位时间从公元前 33 年延续至公元前 7 年,共计二十六年。他的出生便伴随着皇室的荣耀与期望,作为汉元帝刘奭与王莽之姑王政君的儿子,自幼深得祖父汉宣帝喜爱,常被带在身边,亲昵地称为太孙。黄龙元年(公元前 49 年),汉宣帝刘询驾崩,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即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 47 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 ,母亲王政君也被封为皇后,外祖父王禁获封阳平侯。
刘骜年少时,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他喜爱读书,尤其偏好文辞,性格宽博且谨慎。曾有一次,元帝紧急召见他,刘骜当时住在桂宫,为了不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他特意绕道而行,宁愿迟到也不触犯皇室的规矩。当元帝询问缘由后,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特地下令他以后可以横越驰道。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骜的性格和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逐渐沉湎于酒色和享乐之中,行为变得放纵不羁。这一转变让汉元帝深感忧虑,甚至一度产生了废除他太子之位的想法,改立定陶王刘康为太子。好在刘骜是宣帝爱孙,又有驸马都尉史丹极力维护,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汉元帝刘奭驾崩,刘骜顺利继承皇位,成为汉成帝。初登皇位时,刘骜也曾展现出想要有所作为的决心,他试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如减省冗官、减轻赋税等,期望能够振兴国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被宫廷的奢华生活所迷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之上,对朝政日益懈怠。尤其是在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刘骜更是完全沉迷于女色,无法自拔,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
在刘骜统治期间,汉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同时,边疆地区也不安宁,匈奴问题虽未引发大规模战争,但边境时常受到侵扰。国内吏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如阳朔三年(公元前 22 年),颖川铁官徒申屠圣等一百八十人起义,给西汉的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刘骜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世界中,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任由局势不断恶化。
绥和二年(公元前 7 年),刘骜在未央宫中风,不久后暴毙,年仅四十五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变,从一位备受期待的皇孙,成长为一位本应肩负起国家重任的皇帝,最终却因自己的放纵和昏庸,加速了西汉王朝的衰落,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微服出游的开端
汉成帝在位初期,虽曾有过改革的举措,试图展现出一位有为君主的风范,然而,宫廷中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逐渐让他感到厌倦和压抑。宫廷中的规矩繁多,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约束,每一个决策都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影响,这让他倍感疲惫。相比之下,宫外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自由,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在这种渴望自由和新鲜刺激的心理驱使下,汉成帝开始了他的微服出游之旅。
大约在鸿嘉元年(公元前 20 年)左右,汉成帝首次踏出了皇宫的高墙。他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一旦被人认出,必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混乱。于是,他精心乔装打扮,穿上普通百姓的服饰,隐去了皇帝的威严和尊贵。为了确保出游的顺利和安全,他还挑选了一些亲信侍从一同前往,其中富平侯张放是他最为信任的伙伴。张放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高祖是酷吏张汤,曾祖是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母亲是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也就是成帝的亲姑姑。张放不仅与汉成帝年龄相仿,兴趣爱好也十分相投,两人平日里就交情深厚,时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游玩作乐。在微服出游的过程中,张放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对京城的熟悉,为汉成帝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帮助,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他们最初的出游范围主要集中在长安城的周边地区。他们穿梭在热闹的市井街巷,看着那些在宫廷中从未见过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新奇和兴奋。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叫卖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新鲜的蔬菜水果、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热气腾腾的美食小吃。杂耍艺人在街头表演着惊险刺激的技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喝彩声此起彼伏。民间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斗鸡、走狗、蹴鞠等游戏让人们乐在其中。汉成帝被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所吸引,他尽情地享受着这份自由和快乐,仿佛忘记了自己皇帝的身份。
阳阿公主府的艳遇
鸿嘉三年(公元前 18 年)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汉成帝刘骜带着富平侯张放等亲信侍从,再次微服出游。这一次,他们来到了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得知皇帝微服到访,心中既惊喜又紧张,她深知这是一个讨好皇帝的绝佳机会,于是立刻命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召集了府中所有的歌妓,精心安排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歌舞表演,希望能让皇帝尽兴而归。
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歌妓鱼贯而入,她们轻盈的身姿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舞台上摇曳生姿。然而,在这众多的歌妓之中,有两位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们便是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赵飞燕,原名宜主,她的容貌倾国倾城,肌肤如雪,双眸犹如一汪秋水,顾盼之间,流露出无尽的妩媚与柔情。她的身材更是纤细婀娜,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她吹起,而她最为出众的,当属那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轻盈流畅,如燕飞凤舞,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让人不禁为之陶醉。赵合德则与姐姐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她的容貌同样娇艳动人,肌肤细腻光滑,宛如羊脂玉一般。她的身材而不失婀娜,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成熟妩媚的气息。她的眼神温柔似水,笑容甜美迷人,让人看一眼便难以忘怀。
汉成帝刘骜坐在台下,目光被赵飞燕和赵合德深深吸引,他的眼中闪烁着惊喜和痴迷的光芒。赵飞燕的歌声清脆悦耳,如同黄莺出谷,婉转动人;她的舞姿轻盈飘逸,每一个旋转、每一次跳跃,都仿佛是在空中翩翩起舞的仙子,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赵合德的表演同样精彩绝伦,她的歌声深情款款,充满了感染力,让人沉浸在她的歌声里无法自拔;她的舞蹈则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展现出她独特的魅力。汉成帝完全被她们的表演所征服,他的视线始终紧紧地跟随着姐妹俩,一刻也不愿离开。
表演结束后,汉成帝迫不及待地将赵飞燕和赵合德召到面前。他看着眼前这两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当场便决定将她们带回宫中。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得知自己即将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宠妃,心中既惊喜又紧张。她们明白,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绝佳机会,从此,她们将告别过去平淡的生活,踏入那充满神秘和诱惑的皇宫,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赵氏姐妹入宫后的风云
(一)专宠后宫
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入宫后,汉成帝对她们的宠爱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为了让她们住得舒适,汉成帝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她们修建了奢华至极的宫殿。其中,为赵合德修建的昭阳宫堪称一绝,据《西京杂记》记载 :“昭阳殿中设木画屏风,文如蜘蛛丝缕。玉几玉床,白象牙簟,绿熊席。席毛长二尺余,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 这座宫殿的中庭涂以朱红,殿柱用珍贵的油漆装饰,门限由黄铜制成,表面再镀上黄金,台阶则是由洁白的玉石砌成。墙壁上装饰着黄金制成的壁带,镶嵌着蓝田美玉和翡翠珠宝,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璀璨,奢华程度前所未有。殿内的陈设更是精美绝伦,摆放着用美玉雕刻而成的几案和床榻,床上铺着洁白的象牙席和柔软的绿熊皮席,席子上的毛长二尺有余,人躺在上面,毛发自动将身体遮蔽,旁人几乎看不见,坐着时毛则没过膝盖。室内还弥漫着各种名贵的熏香,只要在这席子上坐过,身上的香气百日都不会消散。
除了修建宫殿,汉成帝还对赵氏姐妹赏赐无数。他常常将各种稀世珍宝、奇珍异宝送到她们的宫中,只要是她们想要的,汉成帝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那些精美的珠宝首饰,如璀璨夺目的珍珠、碧绿通透的翡翠、光彩照人的红宝石等,摆满了赵氏姐妹的妆奁。她们所穿的服饰也都是由最上等的丝绸和锦缎制成,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镶嵌着各种宝石,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汉成帝对她们的宠爱,使得整个后宫都为之震动,其他妃嫔们只能望而兴叹,眼睁睁地看着皇帝的宠爱被赵氏姐妹独占。
在生活中,汉成帝更是与赵氏姐妹形影不离。他整日与她们饮酒作乐,沉浸在温柔乡中,对朝政不闻不问。为了取悦赵氏姐妹,汉成帝常常举办各种宴会和游乐活动。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宫廷乐师们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赵氏姐妹则在一旁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让汉成帝看得如痴如醉。有时,汉成帝还会带着她们一同出游,乘坐着华丽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前往长安郊外的皇家园林。在园林中,他们尽情地游玩嬉戏,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成帝对赵氏姐妹的宠爱愈发深厚,他甚至到了对她们言听计从的地步。赵氏姐妹想要什么,他就给什么;赵氏姐妹说什么,他都深信不疑。这种过度的宠爱,使得赵氏姐妹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人能及,她们逐渐变得骄纵跋扈,为所欲为,整个后宫都笼罩在她们的阴影之下。
(二)后宫争斗
然而,赵氏姐妹虽然深受汉成帝的宠爱,但她们的内心却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她们深知,在这深宫中,没有子嗣就意味着地位随时可能受到威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们开始对其他有孕妃嫔展开了残酷的迫害。
元延元年(公元前 12 年),一位名叫曹宫的宫女幸运地得到了汉成帝的宠幸,并怀上了龙种。当曹宫生下一个男孩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氏姐妹的耳中。赵合德得知此事后,顿时暴跳如雷,她无法容忍其他女人为汉成帝生下孩子,因为这可能会威胁到她和姐姐在宫中的地位。于是,她立即指使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前往曹宫居住的地方,将曹宫和她刚出生的孩子以及六个伺候的宫女全部逮捕。曹宫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她绝望地看着田客,哀求他放过自己的孩子,但田客却毫不留情地执行了赵合德的命令。最终,曹宫被毒杀,那六个无辜的宫女也被迫自杀,而曹宫的孩子则在赵合德的指使下,被残忍地杀害,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了这冰冷的皇宫之中。
元延二年(公元前 11 年),悲剧再次上演。许美人也怀上了汉成帝的孩子,并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婴。当这个消息传到赵合德的耳中时,她再次陷入了疯狂的嫉妒和愤怒之中。她跑到汉成帝面前,又哭又闹,质问汉成帝为什么要宠幸其他女人,为什么要让别的女人生下他的孩子。汉成帝被她的哭闹弄得心烦意乱,同时也害怕赵合德会做出更加过激的行为,于是他在赵合德的逼迫下,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 —— 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他派人将许美人的孩子抱到面前,看着襁褓中无辜的婴儿,他的心中或许也曾有过一丝犹豫和挣扎,但最终,他还是狠下心来,将孩子掐死在了自己的手中。
赵氏姐妹的这些暴行,使得整个后宫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其他妃嫔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她们不敢轻易接近汉成帝,生怕自己也会成为赵氏姐妹迫害的对象。而汉成帝,这个本应肩负起国家重任的皇帝,却在赵氏姐妹的迷惑下,变得昏庸无道,对她们的恶行视而不见,任由她们在后宫中为非作歹。他的放纵和懦弱,不仅让自己失去了为人父的尊严和责任,也让西汉王朝的未来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微服出游与帝国隐患
(一)外戚势力崛起
汉成帝在位期间,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外戚势力的崛起。这一现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政治传统,自汉武帝封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开始,大司马逐渐成为汉朝外戚的专属官职。武帝死后,外戚霍光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少主,统领全国军政大权,从此形成了皇帝即位后,封自己的舅舅为大司马,大司马统政,皇帝垂拱而治的治国传统 。
汉成帝即位后,他的母亲王政君成为皇太后,王氏家族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汉成帝对王氏家族极为重用,在他即位的第一年,正月壬子,便同时将自己的六位舅舅分封为诸侯,王崇被封为成安侯,其余五位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被赐爵为关内侯 。这一举动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和担忧,当年四月,黄色的雾笼罩了整个长安,诸位博士纷纷向成帝表示,这是阴气太强盛,阳气太衰弱的征兆,汉朝制度规定没有功劳的人不可以被封侯,如今太后的兄弟们都无功而封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外戚家族,都没拥有过如此大的权势,所以上天降下灾异,来警示陛下 。然而,面对大臣们的议论,汉成帝并未在意,王凤提出辞职时,他更是 “优诏不许”,让王凤继续统管全国军政 。
此后,王氏家族的势力愈发膨胀。五年后的河平二年(公元前 27 年)六月,成帝将所有的舅舅都封为诸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 “五侯” 。当时,成帝的亲舅舅王凤担任大司马一职,表舅王商担任丞相一职,汉朝宫廷政治的核心大司马和政府政治的核心丞相都掌握在王家人手里。尚书台是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机构,成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张禹教授他《论语》,等到他即位,让张禹与王凤一同掌管尚书台的事务,张禹畏惧王凤,甚至提出辞职,可见王氏的权势之大 。
又过了三年,阳朔元年(公元前 24 年),成帝想提拔某人为中常侍,这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没有任何实权,官服与官印都已经准备好了,然而左右近臣却表示此事应该先过问大将军王凤。成帝惊讶地问这等小事还需要禀报大将军吗,左右近臣叩头请求,成帝不得已,只好过问王凤,而王凤不同意,此事最后只能作罢 。此时,王氏家族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宫廷中的侍郎、侍中,朝廷上的卿大夫,地方上的州牧、太守,这些重要的官职全都被王家人垄断 。
汉成帝并非没有意识到王氏家族势力膨胀带来的威胁,他也曾想过罢免王凤,然而母亲王政君又哭又闹又上吊,让他不敢与母亲作对,再加上他从小在王凤的怀里长大,罢免王凤又于心何忍,最终只能纵容王氏家族肆意扩张势力 。在汉成帝的纵容下,王氏家族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他们生活奢靡,飞扬跋扈,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为日后王莽篡汉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
(二)民间疾苦与朝廷反应
在汉成帝沉迷于微服出游、享乐以及赵氏姐妹的温柔乡中,疏于朝政的这段时间里,民间的状况愈发糟糕。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大量的土地被贵族、地主和富商所吞并,普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许多农民被迫沦为流民,他们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
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水灾、旱灾、蝗灾等接踵而至,使得本就困苦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要承受高额的赋税和徭役。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卖儿卖女,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景象 。
面对民间的疾苦,一些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纷纷向汉成帝上书劝谏,希望皇帝能够关注民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光禄大夫谷永曾多次上书,他言辞恳切地指出,如今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危及国家的稳定。他希望汉成帝能够远离声色犬马,勤于政事,减轻百姓的负担,恢复社会的安宁 。
然而,汉成帝却对这些劝谏置若罔闻,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世界中,对民间的苦难视而不见。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土地兼并和百姓的生活问题,反而继续大兴土木,为赵氏姐妹修建奢华的宫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
汉成帝的昏庸和不作为,让百姓们对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社会上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规模较小,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却敲响了西汉王朝的警钟,预示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经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
刘骜之死与后续影响
绥和二年(公元前 7 年)的一个春日,阳光依旧明媚,未央宫却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之中。汉成帝刘骜与往常一样,在赵合德的宫中过夜。他与赵合德整夜欢娱,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服用了大量的丹药。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夜竟成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夜。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宫殿,刘骜像往常一样准备起身。他坐在床边,伸手去拿衣袜,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手脚也变得不听使唤。他试图开口呼喊,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发不出一点声音。紧接着,他的身体失去了平衡,直直地向前扑倒在床上。
赵合德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她惊恐地看着倒在床上的刘骜,大声呼喊着太医。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刘骜的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呼吸越来越微弱,没过多久,他便停止了呼吸,年仅四十五岁。
汉成帝的突然驾崩,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野上下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皇帝的死因,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他是死于纵欲过度,有人说他是被赵合德下毒害死,还有人说这是上天对他昏庸无道的惩罚。皇太后王政君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同时也对儿子的死因充满了怀疑。她立即下诏,命令王莽与御史、丞相、廷尉一同组成专案组,彻查汉成帝的起居和发病情况 。
赵合德深知自己在这场风波中难以逃脱干系。她知道,皇帝死在自己的床上,自己无论如何都难以解释清楚。面对专案组的调查,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绝望。她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众怒,如今,等待她的将是严厉的惩罚。在绝望和恐惧之中,赵合德选择了自杀。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为这场宫廷悲剧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 。
随着赵合德的自杀,赵飞燕也陷入了困境。虽然她暂时没有被追究责任,但她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汉成帝死后,由于他没有子嗣,他的侄子刘欣被立为皇帝,即汉哀帝。汉哀帝即位后,出于对赵飞燕拥立之功的感激,暂时尊她为皇太后。然而,这种表面的尊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六年后,汉哀帝驾崩,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一直对赵飞燕不满的王政君,趁机对她进行了清算。她下诏指责赵飞燕 “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随后,赵飞燕被废掉皇太后之位,先被赶到北宫,不久后又被贬为庶人,被责令去看守汉成帝的陵园。曾经风光无限的赵飞燕,如今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在陵园中,她回忆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最终,她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落差和屈辱,选择了自杀,追随妹妹和汉成帝而去 。
汉成帝的死,不仅让赵氏姐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西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在位期间,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使得外戚势力不断壮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他的昏庸统治,加速了西汉王朝的衰落,为日后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在他死后,西汉王朝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逐渐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
总结与反思
汉成帝刘骜的微服出游,看似是一位帝王对宫外自由生活的短暂追寻,实则是他人生轨迹转变和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他的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对整个西汉王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角度来看,汉成帝的微服出游是他放纵自我、逃避责任的表现。他本应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却在宫廷的奢华与枯燥中迷失了自我,选择通过微服出游来寻求刺激和快乐。这种行为不仅让他沉迷于酒色,荒废了朝政,也让他逐渐失去了作为皇帝的威严和责任感。他在阳阿公主府遇到赵飞燕姐妹后,更是陷入了温柔乡无法自拔,为了满足她们的欲望,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全不顾及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他的昏庸和放纵,最终导致了他的早逝,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诟病的皇帝之一。
从后宫的角度来看,汉成帝的微服出游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后宫争斗。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的入宫,打破了后宫原有的平衡。她们凭借着汉成帝的宠爱,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对其他妃嫔进行残酷的迫害。她们的行为不仅导致了后宫的混乱和不安,也使得汉成帝的子嗣断绝,为西汉王朝的继承问题埋下了隐患。这种后宫争斗的局面,不仅影响了皇室的稳定,也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西汉王朝的角度来看,汉成帝的微服出游是王朝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他统治期间,外戚势力趁机崛起,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对王氏家族的过度信任和重用,使得王氏家族的势力不断膨胀,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同时,他对民间疾苦的漠视,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爆发。这些问题的积累,使得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逐渐动摇,为日后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
汉成帝刘骜微服出游的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深层原因。他的个人性格中,既有对自由和享乐的追求,又有懦弱和缺乏担当的一面。宫廷环境的压抑和束缚,以及皇室生活的单调和乏味,让他渴望逃离,寻求新的刺激。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行为。西汉后期,社会上弥漫着奢靡享乐的风气,这种风气也渗透到了宫廷之中,使得汉成帝更容易受到影响。
汉成帝刘骜微服出游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命运,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领导者,更应该以身作则,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关注民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