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12年三月二十五日,是会试开始的日子。
但是并不是说三月二十五日就开始考试了。
这个日期是留给各地举子们到达长安的期限,毕竟天汉帝国地跨南北西东,进京赶考可谓路途遥远,要是不给进京赶考的举人们留够时间赶路,岂不是相当于放弃帝国边疆的学子。
和朱元璋时期被逼分南北榜一样,如果北方学子一个也没有,岂不是说朱元璋的大明江山只有半壁。
但是当时北方沦陷几百年,北方学子己经大不如南方学子。
没得办法,只得分南北两榜。
这是政治上的问题,对南方学子不公平也只能如此。
天汉虽然不至于分为南北两榜,但是也不会放弃偏远地区的学子,这关系到帝国边疆的稳定。
科举,是盛举,是各地稳定的象征,是各地向天汉中央靠拢的符号,万万马虎不得。
第25日,一大早邓长安就带着照身帖,会同师兄弟,在老师的的带领下赶往报名点。
交了照身帖,老师与其他举人的老师给邓长安等人做保,证明是邓长安等人是本人。
随后几个师兄弟联名做保,证明他们几个都是本人。
这种举人联保,一旦其中一人作弊,其余人除非皇帝法外开恩,否则一并革除功名。
然后各自交了一两银子作为初试用(初试报名费),接着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摁上印章。
然后几人就在隔间内等待,侍卫们拿着写下名字籍贯的白纸去往另外一个隔间传信。
文华阁接到送达的信息后,取出邓长安等人存放在文华阁的画像,签名,和印章。
一一和邓长安等人做对比。
文华阁是专门存放举人以上及天汉官员画像等材料的地方。
主要是为了防止冒名顶替,杀人顶官,吃空饷这类恶劣事件的发生。
至于举人下面的秀才,童生,走的是另外一套制度,毕竟相对于举人及以上的官员来说,秀才童生在天汉实在是太多了。
从文华阁取出来的画像,签名与印章与本人西元同一之后,才能确定应试举人身份。
这些都需要时间,对于邓长安等人来说,今天就算是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等其他举人报完名,然后参加初试,初试过了参加会试。
初试一般是刷不下人的,但是特别倒霉和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除外。
初试一般只考一天,考试的内容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依照以往的惯例,基本上是让考生写一些来京途中大小事儿,风土人情........
在京城的考生,就要写京城基层及其周边情况。
一般要求纪实,纯拍马屁的下下等,流水账的没学问,胡编乱造的等死吧,纯骂天汉帝国的糊里糊涂。
因为是据实而写,所以很难有出众者,一般不划分名次。
但是也考察了考生对国内环境的归纳与总结,所以这次初试对中了进士之后的官职品级划分是个重要依据。
没有中进士的举人的如果参加了初试,去吏部报到也是个加分项。
毕竟一个了解能力的举人和一个不了解能力的举人,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选谁自然不言而喻。
毕竟,乱选乱分配是要承担责任的。
其次之所以让考生们初试据实而言,是为了让天汉帝国皇帝及其高层了解地方情况,了解基层变化。
第一是举人们初入官场,初生牛犊不怕虎,
敢说敢做敢揭露,颇有一番做事儿不想后果的冲劲儿。
其次是地方不可能收买所有的举人,让他们口述如出一辙。
若真是完全一模一样,那么这片地区的官府可以先戴枷办公,抓起来再调查。
其三只要不是如出一辙,那么总有人说漏嘴的时候,寻着蛛丝马迹,总能揭开盖子。
不过,制度是好制度,但是再好的制度也得有人执行才行。
制度,法律终究是要人来执行才行。
而人是人,不是一个模板铸就出来的。
受环境,学识,思维逻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能力与判断与抉择。
还有就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也不可能所有官员都勤于事务,也不可能所有皇帝都勤政........
所以,就这样吧,能过的下去就行。
嘉靖12年秋西月,初试。
一日的时间就考完了初试,题目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也没有难度可言。
大家伙都是举人了,轻而易举。
就算是有滥竽充数的,也提前“参考”了几篇“相似”的卷子。
西月一十五日,所有卷子一览而过,除了极个别倒霉蛋外,所有来京举人顺利得到参加会试的资格。
20日,离会试还有一天,邓长安和刘采蝉亲自给手下的几个举人,包括张掖庭、陈曦云等人送去了肉干、酱菜、干粮、点心、果脯还有几片人参片和一小包鹿茸粉。
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收买人心。
谁说小恩小惠不能收买人心,有的人连小恩小惠也舍不得,还想让人卖命?
人心终究不是石头,而刘采蝉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以唐王之贵,亲自上门,东西不多礼虽然轻,但是这份情谊却在其中。
天汉是重忠义恩情的,你记不住,自然有人帮你记住。
你要是不还这恩情,啧啧啧,名声如粪土,别人是高雅不与俗世同流,而阁下就真的是粪土了。
天汉的会试从入场到结束一共十三天,有时候遇到特殊情况会多出一天两天。
考试期间禁止一切考生外出行为,且绝大部分时间得待在号房里。
就算是死,也得死在里面,尸体发臭了都有专门的停尸房停放,一切等考试结束之后才能通知家属认尸。
吃饭要在号房里吃,睡觉要在号房里睡。
唯一放风的时候就是出去上厕所,但是臭号的举子就倒霉了,那味道没有享受过完全没有发言权。
享受过再无其他想法,天命不在此次,下次再来。
邓长安倒是不担心自己被安排到臭号,说一千道一万,他现在是唐王刘采蝉的人,而且也在嘉靖皇帝那里留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