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京城凛冽的寒风拍打着书房的落地窗,童浩林坐在500平的书房里,指尖在触控屏上飞速滑动,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星宁信息科技公司的实时数据与芯片研发基地的项目进度。暖黄的灯光洒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映得那双深邃的眼眸愈发锐利。
“哥!”随着清脆的推门声,童薇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17岁的她扎着利落的高马尾,黑色大衣下露出白色针织衫,青春气息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她将书包随意甩在沙发上,“我被北大提前录取了,计算机与电子信息专业。”
童浩林停下手中的动作,唇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不愧是我妹妹,和我当年一样。”他调出书房的全息投影,星宁信息科技公司的架构图在空气中缓缓展开,“正好,我在北大成立的芯片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需要新鲜血液。你来得正是时候。”
童薇走到投影前,目光在密密麻麻的项目节点上扫过:“股票涨了358.9亿?哥,你这速度,华尔街那帮人怕是要睡不着觉了。”她顿了顿,手指点向星宁信息科技公司的财务数据,“不过星宁虽然股价稳定在458.6亿,但距离上市还有段距离。曹源那家伙最近在忙什么?”
“他正在攻关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量产技术。”童浩林调出实验室监控画面,屏幕里,曹源戴着护目镜,正专注地调试着精密仪器,“对了,咱们请来了韦神教授。他现在就住在楼上的500平工作室。”
童薇挑了挑眉:“那个数学天才?你是怎么把他挖过来的?”
“用技术难题。”童浩林轻笑一声,“我向他展示了星宁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瓶颈,结果第二天他就带着行李搬过来了。”他调出韦神的工作进度报告,“他提出的数学模型,让我们的芯片运算效率提升了40%。”
正说着,书房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曹源的紧急视频通话,画面中的他脸色凝重,白大褂上沾着些许化学试剂:“浩林,出事了。米国商务部将星宁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向我们出口高端芯片制造设备。”
童薇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果然来了。他们这是看不得我们发展太快。”
童浩林却异常冷静,他调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图谱:“意料之中。但他们忘了,我们早有准备。启动‘北斗计划’,联系国内所有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把研发基地的技术专利开放授权。”他转头对妹妹说,“小薇,你去北大的创业孵化园区,召集所有芯片相关的初创企业,我们成立一个联合研发联盟。”
童薇立刻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办。顺便让暗潮联盟监控米国那边的动向,看看有没有内鬼通风报信。”
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童氏集团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童浩林每天在书房、实验室和会议室之间连轴转,与曹源、韦神探讨技术突破;童薇则穿梭于北大的校园,用她鬼点子频出的谈判技巧,说服了二十多家初创企业加入联盟。
2015年2月5日深夜,书房的灯光依旧亮着。童浩林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好消息——联合研发联盟成功研制出首台国产5纳米刻蚀机,性能首逼国际顶尖水平。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转头看向同样熬红了眼的妹妹:“小薇,通知证券交易所,我们准备启动星宁的上市计划。”
童薇露出自信的笑容:“我早就准备好了。这次上市,不仅要让星宁成为市值千亿的科技巨头,更要让全世界知道,封锁与打压,永远无法阻挡华商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华盛顿,米国商务部的官员们看着星宁信息科技公司上市路演的首播画面,脸色阴沉。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他们视为“威胁”的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逆境中爆发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而在京城的这座500平书房里,童浩林和童薇兄妹俩相视而笑。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商海征途上,还会有无数的挑战,但他们早己做好准备,用智慧与谋略,书写属于华商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