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在厨房门口,目光落在那排码得齐整的药材架上,整个人都愣住了。自打从家族那儿继承了那卷古籍和符印,好些天我都没能安下心来研究药膳。
陆沉在书房忙着整理关于沈怀远的情报,而我呢,打算回到这熟悉的灶台跟前,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
小梅一边帮我把晒干的当归切成片,一边满脸好奇地开口问:“晓棠,你真要接着做药膳啊?”
我轻轻点头,手指顺着案板上的药材慢慢抚过去,说:“药膳我最拿手,也是我能为村里实实在在做的事儿。”
她咧开嘴笑了:“村里的人都喊你神医呢。”
我没接话,把当归和黄芪一块儿放进砂锅里,加了些水,盖上锅盖,让它们慢慢熬着。
淡淡的药香在空气里一点点散开,这味儿太熟悉了,闻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我一边搅拌一边解释:“这次的新方子,能调理气血、增强体质,适合体弱多病的人长期喝。”
小梅听得特别认真,一边记着比例一边点头:“要不先给李婶试试?她最近老说头晕没力气。”
“行啊。”我笑着应下,“等这锅药膳汤熬好,就给她送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拎着一小罐刚熬好的药膳汤去了李婶家。
她接过汤的时候还有点儿犹豫:“真能管用?”
“您先喝三天瞅瞅。”我语气温和,“要是觉着有效果,咱再接着调整。”
她半信半疑地抿了第一口,皱起眉头:“有点儿苦。”
“良药苦口嘛。”我咧嘴一笑,“不过我可以加些红枣和枸杞,调调味儿。”
果不其然,三天后,李婶自己找上门来:“晓棠,你说得没错,喝了这汤,我夜里睡得可踏实了,头也不晕了。”
“那就好。”我长舒一口气,“我还能根据您的体质调配方子,让它更适合您。”
很快,李婶的变化村里人都瞧见了,有人陆陆续续来找我,想试试这新药膳。
“晓棠,我家孩子老爱感冒,能不能给他配个增强免疫力的?”
“晓棠,我老伴腰腿疼,有没有能缓解的?”
面对这些请求,我没马上答应,先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再根据他们的体质调配不同的药膳方案。
白天我忙着看病、写方子、熬药,晚上还得翻古籍,找更多适合村民的食疗法子。
陆沉偶尔会过来搭把手,他虽说不懂医术,可记忆力超强,帮我整理了不少药材配伍的数据。
他指着一张纸说:“这个组合效果挺好,就是容易让人上火。下次可以加点儿菊花中和一下。”
我看着他认真记录的模样,忍不住嘴角上扬:“你都快成半个大夫了。”
他抬眼瞧了我一下,嘴角微微一勾:“只要能帮到你,学啥都值。”
随着药膳慢慢推广开,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信任并依赖它。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
先是药材供应变得紧张起来。有些珍稀药材要么得去山里采,要么得从外地买,成本高不说,还老是断货。
我坐在院子里,看着空荡荡的药材架,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么下去可不行,咱们得自己种。”
小梅一听,立马点头:“我带几个姐妹去开块地,专门种常用药材。”
隔壁的大壮憨笑着说:“我也能帮忙,我家后山有几块荒地,借给你们用。”
我心里暖乎乎的:“谢谢大伙愿意帮我。”
接下来几天,我们在村里组了个小型的“药材种植队”,专门负责种和管常见药材。
大壮帮我们清理了一片山坡,小梅带着几个姑娘翻土播种,我教她们怎么识别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
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记住,当归要在霜降前后采,这时候药效最好。黄芪呢,秋季挖根,晾干了才能入药。”
大家学得可认真了,平时不爱说话的老张叔都主动留下来帮忙搭棚子遮阳。
看着这场景,我突然觉得,这没准就是我一首想要的生活——用自己的本事,帮身边的人过得更好。
可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新问题又冒出来了。
有些村民吃了药膳,身体确实有好转,但也有一部分人没啥明显反应,个别还出现了轻微的不适。
我翻着之前的记录本,眉头紧紧锁着:“会不会是体质不匹配?”
陆沉在一旁分析:“是不是有些人体质偏寒,用了温补类的药膳反倒不好了?”
我猛地一拍脑袋:“哎呀!我太急着推广,忘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于是,我重新弄了个详细的体质分类表,还根据不同体质开发了西套基础药膳方案。
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图表:“寒性体质用温补型,热性体质用清润型,虚性体质用滋阴型,实性体质用通络型。这样就能因人而异做饭膳了。”
村民们听懂了,也配合着填自己的身体情况,好让我们调配更合适的药膳。
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了。
不光原来试吃的人反馈更好,连一些原本怀疑药膳的人也开始接受了。
王大爷端着一碗汤,边喝边点头:“没想到,这东西还真有用,比我年轻时候吃的那些偏方都灵。”
我笑着看向他:“以后每月月初我们会更新配方,让大家吃得放心。”
正当我以为一切都上正轨的时候,一个新发现让我陷入了沉思。
那天晚上,我翻看之前记录的药膳反馈表,突然发现个问题——
有几位村民连续喝了某种药膳后,梦境变得特别清晰,有人还说梦到了从没见过的场景。
一位年轻的妇人回忆道:“我记得梦里有个穿红衣的女人,在河边唱歌……她声音好听极了,可我醒来咋都想不起歌词。”
我的心跳陡然漏了一拍。
那画面,和我动用唐家力量时脑海里闪过的记忆残影一模一样。
我赶紧找到陆沉,把这事跟他说了。
他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压低声音说:“会不会是药膳里某些成分激活了血脉里的共鸣?”
“有可能。”我皱着眉,“但这意味着啥?要是真这样,那咱们的药膳,可能就不只是养生这么简单了。”
我们对望一眼,从对方眼里都看到了同样的疑惑。
可这会儿,还顾不上深究这个问题。
因为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小梅冲进来,脸色煞白,着急地喊:“晓棠!快去看看,刘婶晕倒了!”
我抓起药箱拔腿就往外跑,脑子里那些疑问全被抛到九霄云外。
眼下,救人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