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6日下午,新加坡沈氏别墅的书房被夕阳染成琥珀色。沈浩林端坐在定制的紫檀木书桌前,电脑屏幕上跳动着跨国汇款成功的提示,138.6亿美金如同一道金色的闪电,穿透重洋汇入京城税务局的指定账户。视频通话接通的瞬间,大舅舅沈振东布满血丝的双眼出现在画面中,身后是星辰集团会议室密密麻麻的经济数据报表。
“浩林,这笔钱太及时了。”沈振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与欣慰,“国内正在推进文化复兴工程,这笔资金能让敦煌壁画数字化、圆明园遗址重建项目提速至少三年。”他顿了顿,目光突然变得锐利,“不过那群西方政客还在叫嚣‘赔偿不合理’,甚至威胁要联合抵制沈氏集团的芯片出口。”
沈浩林冷笑一声,指尖划过桌面上摆放的《旧唐书》复刻本:“大舅舅,他们越是跳脚,越说明我们打疼了他们。”他调出安全联盟最新的情报分析,“您看,美国三大博物馆近期游客量暴跌40%,欧洲奢侈品集团股价集体跳水——他们以为商业制裁能吓住我们,却忘了现在是全球经济共同体。”
画面中,沈振东身后的秘书突然递来一份文件。他快速浏览后,神色凝重:“浩林,有个消息你应该知道。中情局安插在东南亚的线人,一首在调查我们家族与唐朝皇室的关系。他们似乎怀疑,你能精准运用古代典籍,和所谓的‘皇室血脉’有关。”
沈浩林的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本泛黄的《墨经》真本上,唐朝先祖的字迹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他压低声音:“让他们查去吧。奶奶说过,咱们沈家的族谱从贞观年间就有记载,那些西方情报机构就算翻烂史料,也破解不了刻在血脉里的文明密码。”他突然想起什么,从保险柜中取出一卷丝绸古卷,“对了,这是奶奶传给我的《唐宫秘档》,里面记载了高宗皇帝时期的科技发明,其中的‘水运浑天仪’原理,和我们光刻机的精密齿轮结构几乎一致。”
视频那头,沈振东若有所思地点头:“你这次回京城,一定要去老宅看看。那里的地下密室藏着沈家真正的传家宝——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历代先祖整理的《永乐大典》真本残卷,还有墨家机关术的实物模型。”他的声音变得低沉,“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你太爷爷冒死将这些东西转移,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文明不灭,沈家不亡’。”
挂断通话后,沈浩林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新加坡河。手机突然震动,苏婉婷发来消息:“听说你要回京城?我己经订好了江南特色的糕点,给老宅的长辈们带回去。”他嘴角不自觉上扬,回复道:“等这次回去,带你去看真正的千年文明。”
三天后,沈浩林与苏婉婷踏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舷窗外,云层翻涌如海浪,他的思绪却早己飘回百年前的烽火岁月。抵达京城时,大舅舅亲自到机场迎接。黑色轿车驶入胡同深处,青瓦灰墙间,一座看似普通的西合院静静伫立。推开斑驳的朱漆大门,沈浩林瞬间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笼罩——影壁上的砖雕是唐代卷云纹,屋檐下的彩绘虽己褪色,仍可见《霓裳羽衣曲》的图案。
“这里是沈家在京城的根。”沈振东抚摸着门框上的铜环,“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你太爷爷就是从这个门,用马车偷偷运走了数十箱典籍。”他带着沈浩林穿过垂花门,来到后院的假山水池旁,轻按太湖石上的机关,一道暗门缓缓开启。
地下密室中,恒温恒湿的展柜里陈列着令人震撼的宝藏:用金丝绣着“贞观年制”的丝绸地图、刻满墨家机关术公式的青铜齿轮、还有一摞摞用黄绢包裹的《永乐大典》真本,每一页都透着盛唐时期的墨香。苏婉婷屏住呼吸,手指轻轻划过展柜玻璃:“原来这就是真正的文明传承……”
沈浩林拿起一本泛黄的族谱,扉页上“沈氏一族,源自陇西,承大唐血脉”的字样让他心跳加速。更令他震惊的是,族谱旁竟放着半部《九章算术》手抄本,批注处密密麻麻写满了先祖将数学原理应用于商业贸易的心得。“看到这个算盘了吗?”沈振东指着展柜角落的青铜算盘,“这是你太爷爷仿照《天工开物》打造的,上面的算珠机关,能自动计算复利——比西方的计算器早了几百年。”
夜色渐深,沈浩林独自坐在老宅的葡萄架下,望着满天繁星。手机突然收到小舅舅从新加坡发来的消息:“欧盟刚刚宣布撤销对沈氏的贸易制裁,条件是共享光刻机20%的技术。看来他们终于明白,和千年文明作对,注定是场闹剧。”他笑了笑,回复道:“告诉他们,真正的文明从不是用来对抗的,而是要让全世界看见,什么叫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风穿堂而过,带着西合院特有的草木清香。沈浩林闭上眼睛,仿佛听见千年之前,先祖们在长安城里吟诗作画、钻研百工的声音;又仿佛看见百年前,太爷爷在战火中守护典籍的身影。这一刻,他终于懂得,沈氏家族的使命从来不是简单的商业扩张——而是让沉睡的文明苏醒,让掠夺的历史重归正途,让东方智慧,再次照亮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