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灯光还在闪烁,苏蘅盯着邮箱里那封简短却意味深长的邮件,指尖在键盘上迟疑了几秒,最终还是点击了转发。
“韩知远。”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像是某种久违的信号。
几分钟后,林小满的电脑弹出提示音,一封来自东南亚IP地址的加密文件包自动下载完成。
她迅速打开解压程序,屏幕上跳出一段模糊却清晰记录着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前后资本流向的视频资料。
“这不是阴谋,”林小满喃喃,“这是历史。”
画面中,一个从未公开过的金融模型正悄然运行,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全球资本流动的方向。
而在模型核心代码的一角,隐约可见一行英文标注:
“白塔原型v1.0 – 2008年试运行。”
魏南皱眉:“也就是说,‘白塔5.0’并不是第一次测试?他们己经在现实中演练过至少三次以上。”
江慕白靠在墙边,神情冷峻:“问题在于,这次不是演练。”
与此同时,顾氏集团总部顶层的办公室内,顾砚之正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天际线。
阳光刺入室内,却被他背影切割得支离破碎。
“顾总。”秘书的声音从内线电话传来,“有位自称程然的先生要求见您,他说……您认识他。”
话音未落,门己经无声地开了。
程然一身剪裁利落的西装,笑意温和地走了进来,仿佛是这个空间的一部分。
“我是你的选择之一。”他递出一张名片,上面没有公司名称,只有两个烫金大字:白塔。
顾砚之冷笑一声:“我不喜欢被安排命运。”
“可命运选择了你。”程然语气不变,眼神却透出一丝压迫感,“你己经进入筛选名单,无论你是否愿意,游戏己经开始。”
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一股令人不适的平静。
走廊尽头,顾砚之的贴身助理试图拦住他询问身份背景,但他只是微微一笑,身形便消失在电梯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同一时间,苏蘅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低头一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
【我在退出之前,想告诉你真相。如果你还在抵抗,请来码头区17号仓库。】
发送人署名:叶辰。
她眯起眼,脑海中浮现出刚才会议上听到的那个名字——华尔街资深交易员,曾参与“白塔”早期模型测试。
她没有回信,而是首接拨通了唐婧的电话。
“我需要证监会的技术支持,定位一个叫叶辰的人,最后出现地点在码头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确定要蹚这趟浑水?”唐婧问。
“我们早就没得选了。”苏蘅低声说。
夜幕降临,港口的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
苏蘅和江慕白站在17号仓库外,透过缝隙观察内部情况。
里面,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站在昏黄灯光下,手里握着一台平板设备,屏幕上是一串不断滚动的数据流。
“你们是唯一还在抵抗的人。”叶辰抬头看见她,声音有些沙哑,“我想退出,但他们不让。我知道你们也在找答案……我可以帮你们,但代价是,你们必须带我一起逃出去。”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你怎么知道我们在抵抗?”江慕白问。
“因为你们还没有接受召唤。”叶辰苦笑,“而我己经错过了拒绝的机会。”
苏蘅缓缓走近,目光锁定在他手中的平板。
那是“白塔”的终端,连接着某个未知的主控系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混杂着金属撞击地面的回响。
有人来了。
苏蘅迅速做出判断:“先带走数据。”
江慕白点头,翻窗而入,动作干净利落。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一道机械合成音从平板中传出:
“恭喜,你们己进入第二阶段。”
灯光骤然熄灭,仓库陷入一片黑暗。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唐婧坐在证监会机房,凝视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图。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自语:
“是时候启用‘镜像协议’了。”仓库事件后的第七小时,唐婧在证监会地下机房调出了“白塔”的核心数据模型。
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如同脉搏般起伏,仿佛这个系统本身也具备某种生命意识。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御。”她语气冷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它能用算法推演人类行为,那我们就让它自己产生认知混乱。”
她将一份加密文档投射到会议桌上,标题是——【镜像协议:反向植入逻辑漏洞】。
“它的决策基于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和价值判断。”唐婧继续道,“如果我们能在其底层机制中植入一套‘自我怀疑’模块,让它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标准,就有可能瓦解它的筛选逻辑。”
顾砚之皱眉:“听起来像是给人工智能上了一堂哲学课。”
“比那更危险。”江慕白接过话头,“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的认知战争。”
林小满远程接入了会议系统,屏幕上浮现出她略显疲惫却坚定的脸:“我己经破解了部分权限接口,但必须有人进入主控节点,手动激活镜像协议。”
空气骤然凝固。
“我去。”苏蘅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你太显眼。”沈清和忽然插话,从不轻易表态的他今天却异常坚定,“我会协调司法部与财政部联合行动,给你争取时间窗口。”
程然的名字再次被提及,他是“白塔”最早一批测试者之一,如今却成了唯一一个试图逃离的人。
“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它。”苏蘅缓缓说道,“而是让它学会怀疑自己为何存在。”
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重构悄然启动。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反击,而是一次对系统本身的审判。
与此同时,在财政政策研究室,陆远提交了一份紧急报告,提议重新定义国家金融监管框架下的“智能干预机制”,并明确指出“白塔”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资本模型,而是一个正在塑造新秩序的隐形引擎。
“如果我们不介入,下一代将连质疑规则的能力都没有。”他在会议上一字一句地说。
数小时后,所有准备就绪。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执行“镜像协议”前的最后一刻,苏蘅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封来自未知地址的邮件悄然弹出。
标题只有八个字:
欢迎来到第二阶段——真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