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 第66章 财帛动人心1

第66章 财帛动人心1

加入书架
书名:
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作者:
十瑚
本章字数:
4198
更新时间:
2025-07-01

豆馅儿准备好后,将发好的黄米面团揉匀排气,然后切成一个个的小剂子。

手掌蘸少许干黄米面,取一个剂子,搓圆后用拇指按出凹窝,转圈捏成边缘薄、中间厚的小窝头状。

放入豆沙馅儿,用虎口向上推面皮,同时旋转收口捏紧(若粘手可再蘸干粉),搓成椭圆形或圆形。

包好的粘豆包放在抹油的案板上,盖湿布醒发一刻钟,至表面微微膨大。

蒸锅内加水烧开,蒸屉铺上笼布,笼布表面抹一层薄油。

将醒发好的粘豆包放入蒸屉,间隔约莫两指宽的距离,避免粘连。

大火蒸约莫一刻钟,蒸至豆包表面光滑发亮,用手指轻按能快速回弹,就代表已经蒸熟了。

关火后,略焖一会儿(约莫三分钟)再开盖,可以防止豆包塌陷。

蒸好的粘豆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白糖、蜂蜜吃,或者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口感香脆再吃。

年糕的吃法就更多了,直接吃、煮年糕汤吃、和配菜一起炒着吃、下油锅煎了吃、蘸白糖或者蜂蜜吃

左右他们这里一到冬天就天寒地冻的,年糕、豆包也好,馒头花卷馅儿包也罢,都能长长久久存放。

忙活大半天,蒸好一大锅年糕和一大锅豆包,晚上谢莞娘他们又包了一顿酸菜油渣馅儿的白面饺子。

美美吃了一顿,劳累一天的众人早早睡下。

明天他们还要早起,郝玉得去镇上置办年货,江远、谢莞娘和小阳则要留在家里扫房,力求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弄得干干净净。

因为要买的东西实在有些多,郝玉借了里正家的牛车,快到中午时,他用牛车拉回来十板豆腐、一扇猪肉、两只鸭子、十斤粳米、二十斤白面。

此外,郝玉还买了干的木耳和海带、白酒、茶叶、糖果、点心、调味品、门神、爆竹、红纸、黄纸、香烛等,都是过年期间用得着的。

家里有笔墨纸砚,红纸买回来后,江远就被郝玉指使着,趁下午没事儿写了几副对联。

谢莞娘则是带着小阳一起剪窗花,她这手艺还是在谢家时跟她那位刺绣师傅学的。

虽然她剪出的窗花,在精致程度和繁复程度上都远远比不上对方,但只在过年期间添个喜气的话却是足够用了。

写好晾干的对联和剪好的窗花,江远在傍晚时分送了一份到汪小芝家。

对联和前两年一样,江远只说是郝玉在镇上买的,窗花在征求过谢莞娘的意见后,他说了是谢莞娘亲手剪的。

江远走后,陈家几个女人拿着窗花翻来覆去的看,一边看还一边夸谢莞娘的手真是太巧了。

陈召大嫂问汪小芝,“我听说那姑娘也买了宅基地,打算明年开春就自己另起个院子搬出去?”

汪小芝点头,“她买的宅基地就在郝叔家隔壁。”

那里本来有个汪父自己弄的小型打谷场,汪父过世之后,那个打谷场就闲置下来了。

正好谢莞娘和江远都想在村尾买地建房子,里正就把那个闲置的打谷场也当成荒地给卖掉了。

“那她和阿远”

汪小芝摆手,“以后的事儿我说不好,现在和以前,这俩反正清白的很。”

陈家众人心思各异,汪小芝这话,他们有的信,有的不信,但明面上却谁都没有开口质疑。

汪小芝的三弟妹何氏、四弟妹吴氏,更是顺着汪小芝这话,说起了江远和谢莞娘的婚姻大事。

何氏,“阿远翻过年就出孝了吧?”

汪小芝点头。她和江远是一样的孝期长度,是以这个问题她都不需要回忆或者思索,就能立马给出准确答案。

“那你是不是也该帮他说亲了?”吴氏放下手里拿着的那张窗花,“他翻过年就十六了吧?”

汪小芝看她一眼,“我早就在帮他物色亲事了,这不是没人能看得上他嘛。”

当她不想给自己弟弟提前物色好婚事,让他一出孝期就成家生子吗?

这不是她能看中的,人品不错、勤快能干的姑娘家,人家爹娘都不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江远嘛。

包括她的这几个妯娌,她们娘家也有年龄合适的姑娘家,可她们在江远买宅基地之前,不也不愿意把自家堂妹、表妹介绍给她家阿远吗?

汪小芝是个要脸的,她放出风声说要给江远寻摸一门亲事,她几个妯娌却绝口不提这茬儿,汪小芝就知道人家是个什么意思了。

她宁愿去外人家里委婉探听,也不愿意仗着和对方是妯娌,就厚着脸皮让人家帮忙牵线。

现在这几个突然主动提及她弟弟的婚姻大事,汪小芝用膝盖想,都能想明白她们是看上了她弟的二十八亩良田和正在筹建的青砖大瓦房。

江远和谢莞娘买了田地的这个事儿,知道的人就只有郝玉和陈召一家。

告诉郝玉,是因为郝玉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往外说,更不会贪图他们什么。

告诉陈家人,则是因为江远和谢莞娘打算在村里雇几个人帮忙耕种田地,而陈家在第三代陆续降生之后,也属于地少人多、需要另寻来钱路子的那种家庭。

江远不是非用陈家兄弟不可,但考虑到两家一直以来都来往密切,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让陈家人先其他村民一步知道这个消息。

至于郝玉,他原本就有的那些田地,他打算还是租给原来的那两户人家耕种。

后面他买来送给江远,结果却被江远坚定拒绝的那五十亩地,他则是计划和江远、谢莞娘一样,雇两个长工、三五个短工帮忙耕种。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劳力,三人还不约而同地把“买牛”这事儿,列成了明年春天的必办事项。

有了牛,再弄个木板车,他们以后出门、载物也会方便很多。

陈家人不知道江远和谢莞娘还有余钱买牛和车,他们只知道,江远和谢莞娘不仅有钱盖青砖大瓦房,而且还在不久之前,买了一共四十亩的上等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