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拍即合,马上行动。林峰找到那些商人,一脸诚恳:“各位,眼下国家边境告急,新军急需兵器。你们靠土豆推广赚了钱,能不能捐些银子,帮着更新兵器作坊设备,给工匠涨涨工钱?”
商人们一听,面露难色。一个商人忙说:“林公子,我们赚钱也不容易,一下子要这么多银子,实在困难。”
“是啊,林公子,您再想想别的辙吧。” 其他人跟着推辞。
林峰脸色一正:“各位,边境不安稳,你们生意也不好做。国家有难,大家得齐心协力。捐银子不只是为国家,也是为你们自己。”
这时,一个精明的商人站出来:“林公子,您说得在理。我们愿意捐银子,不过希望朝廷给点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
林峰心中一动,觉得可行。“这好说,我去跟皇上奏明,只要你们肯捐,税收肯定有优惠。”
其他商人见状,纷纷响应。很快,银子凑齐了。林峰拿着银子,立刻给作坊更新设备、提高工匠工钱。
工匠们乐开了花:“哎呀,工钱涨了,设备也好了,可得好好干活!”
有了好设备和高工钱,工匠们干劲十足,兵器制造速度加快。可林峰又想到,这兵器质量咋保证呢?
他找到经验丰富的工匠,问道:“咋能保证兵器质量?”
工匠想了想:“林公子,得定严格标准,每个环节按标准来。还得专人检查,不合格就返工。”
林峰点头:“好,就这么办。从现在起,定严格兵器制造标准,安排专人质检。”
在林峰严格管理下,兵器质量有了保障。可就在兵器制造顺利进行时,边境又传来消息,建奴似乎察觉到明军动作,有进一步进犯迹象。
林峰心急如焚,立刻进宫见崇祯皇帝。“皇上,建奴可能察觉咱们部署,有进犯之势。新军兵器还在造,边境形势严峻,还请皇上定夺。”
崇祯皇帝脸色凝重:“林爱卿,此事重大。你看先派少量骑兵,骚扰建奴,打乱他们部署,给新军训练和兵器制造争取时间,咋样?”
林峰思索片刻,拱手道:“皇上圣明。臣觉得可行。但得选精锐骑兵,行动要快,一击即退,别和建奴主力正面硬刚。”
崇祯皇帝点头:“就依你说的。林爱卿,这事儿交给你安排,千万小心,保护好将士们。”
林峰领命,立刻挑选精锐骑兵,安排将领带队。出发前,林峰严肃地对将领说:“这次任务艰巨,你们骚扰建奴,不能恋战。一切以保存实力为主,明白吗?”
将领挺胸道:“林公子放心,末将绝不辱使命!”
看着骑兵远去,林峰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顺利,给新军争取足够时间。”
可骑兵出发没多久,朝中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一位老臣皱着眉头说:“林公子这太冒险,派少量骑兵骚扰建奴,万一有闪失,激怒建奴,边境局势更严峻!”
“是啊,林公子,这事得慎重。” 其他大臣附和。
林峰无奈,耐心解释:“各位大人,现在局势紧迫,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新军和兵器都需要时间,只能先骚扰建奴,打乱他们节奏。而且选的都是精锐骑兵,不会轻易出事。”
但大臣们还是不放心,纷纷摇头。林峰看着他们,心中坚定:“不管你们怎么说,我觉得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为了边境百姓,为了国家,我必须这么做。”
精锐骑兵在将领带领下,如鬼魅般潜入建奴领地。趁着夜色,突袭建奴一处粮草囤积地。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起。建奴守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不好啦,明军来袭!” 建奴士兵惊慌大喊。
将领一声令下:“弟兄们,动作快点,烧完粮草,赶紧撤!” 骑兵们熟练地把火把扔向粮草堆,大火迅速蔓延,粮草瞬间化为灰烬。
等建奴援军赶来,骑兵己消失在夜色中。建奴将领气得暴跳如雷:“可恶的明军,竟敢坏我粮草!”
这次突袭成功打乱建奴部署,为新军训练和兵器制造争取了宝贵时间。消息传回京城,崇祯皇帝大喜:“林爱卿,此计甚妙!这下,建奴短时间内难大规模进犯。”
林峰拱手道:“皇上洪福齐天,将士们奋勇杀敌。这只是暂时办法,新军和兵器完备,才能彻底解决边境危机。”
然而,朝中一些大臣却不乐意了。一位嫉妒林峰的大臣酸溜溜地说:“哼,不过是运气好。要是建奴报复,边境百姓又要遭殃。”
“就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得想个稳妥办法。” 其他大臣附和,可他们又拿不出更好主意。
林峰懒得理这些风凉话,一心扑在新军训练和兵器制造上。在他的努力下,新军训练渐入佳境,兵器制造也顺利推进。可这时,南方又传来消息,李自成的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在多地攻城掠地,当地官员节节败退。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林峰,又增添了新的烦恼。
他深知,李自成起义军势力的扩张,对大明江山是个巨大威胁。若不及时应对,后果不堪设想。可如今既要应对边境的建奴,又要解决新军和兵器问题,分身乏术。但林峰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决定先了解清楚李自成起义军的具体情况,再做打算。
于是,他找来一些从南方来的商人、流民,详细询问起义军的兵力、战术、粮草等情况。经过一番了解,林峰得知李自成起义军发展迅速,是因为不少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生存才加入。而且起义军擅长游击战术,行动迅速,难以捉摸。
林峰陷入沉思,他想:“要对付李自成起义军,不能硬拼,得智取。得想办法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瓦解他们的军心。” 可具体该怎么做,还得好好谋划。
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们得知李自成起义军势力壮大,又开始争论起来。有的大臣主张立刻派兵镇压,有的则觉得应该先和起义军谈判,还有的认为应该安抚百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崇祯皇帝被大臣们的争论弄得头疼不己,他再次召来林峰,问道:“林爱卿,李自成起义军日益壮大,你有何良策?”
林峰思索片刻,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稳定民心。可加大土豆在南方的推广,解决百姓粮食问题,让他们不再因饥饿而加入起义军。同时,派细作深入起义军内部,了解他们的部署和动向。至于是否派兵镇压,还需等掌握更多情况后再做定夺。”
崇祯皇帝点头道:“林爱卿所言有理。就按你说的办,尽快稳定南方局势。”
林峰领命后,马上安排人手,一方面加快土豆在南方的推广,另一方面选派精明能干的细作,潜入李自成起义军内部。可他心里清楚,这只是初步应对措施,要彻底解决李自成起义军的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