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废帝?莫慌,看朕一统天下!
穿成废帝?莫慌,看朕一统天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成废帝?莫慌,看朕一统天下! > 第四章 制盐之法

第四章 制盐之法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废帝?莫慌,看朕一统天下!
作者:
华阴隐士
本章字数:
4244
更新时间:
2025-06-29

“爱卿对盐务可知一二?”

高远问道。

杨愔低头思索一番说道:“陛下,这盐分海盐与井盐,我朝产海盐之地多围绕于渤海沿岸,盐户在涨潮之时在海边挖掘盐田存储海水,待退潮之后海水便存在了盐田之中,随后取海水于锅中大火煎煮,便可得盐。至于井盐则在山西、淮南多地都有分布,井盐制造繁琐,需先开凿深井然后引水灌之,用人力将盐水取到地面再行煎煮,此法费时费力,但井盐质量要远超海盐,所以价格也昂贵许多,百姓多食海盐,但海水难以提纯,多有毒素,民食之或得怪病或身体不一而足。”

高远听后,去书案上取出纸笔,将自己所知的五步制盐法大致写了出来。

待高远写完交给杨愔看后,杨愔不禁瞪大了双眼。

“陛下,这是何种制盐之法,臣闻所未闻也。”

高远微微一笑,给杨愔解释道:“其实无非是多加了几个步骤,之所以人食劣质盐会生病就是因为提纯不足杂质太多,首先还是垦地为盐田,先取盐水在其中晾晒,三西日后便会得到硝板,在这些硝板上添加少许清水,待硝板与清水混合后,再将其他盐田的卤水放置其中晾晒,如此重复数次,就可以将盐水中的杂质析出,得到纯净的卤水,将这些纯净的卤水再晾晒七八日得到的盐就是白皙的精盐了,虽然还是繁琐了些,但比起蒸煮之法还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杨愔听后不禁连连赞叹:“陛下真乃神人也,明日臣就将此事交给将作寺,让他们按照陛下之法先试验一遍。”

“不过...”

看到杨愔欲言又止的模样,高远说道:“莫非杨令君还有他问?”

杨愔摇了摇头:“臣只是觉得陛下突然之间变化如此之大,实在让人震惊。以前的陛下只爱好清虚讲学、谈儒论道。如今却变的如此务实,实在是怪哉。”

高远听后先是有些心虚,随后说道:“爱卿只要记住,朕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躲在您身后的稚童就行了,朕如今长大了,也该开始关心政事了。”

君臣对视之间,杨愔不觉间己泪流满面。

他只觉得自己这些年所有的努力和委屈全都有了回报,世人只知道他是千年名门弘农杨氏的神童出身,谁又记得整个弘农杨氏被反贼葛荣全部屠戮,他孤身一人逃往山东投奔高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才得此高位,为了报答高洋提拔器重之恩不惜得罪满朝勋贵,也要替高洋保住高殷的皇位,如今小皇帝终于开窍,他又怎会不激动不高兴!

“陛下,老臣就算粉身碎骨也绝不会让那些奸佞威胁到您。”

杨愔虽然很想首接说出来,却还是忍住了。只是心里下定了某个决心。

看着杨愔离开的背影,高远也是感慨良多,但他没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在他心里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自己既然成为了高殷,就要彻底改变这个疯狂的时代!

次日天刚亮,杨愔就起身前往尚书台处理政务,却在尚书台门口遇到了一个让他有些诧异的人。

那人风雅俊秀,一袭白衣,正是大齐太傅、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

杨愔之所以会诧异,则是因为最近两个月来高演经常告病,每次参加完五日一次的朝会后就匆匆回到家中,杨愔原本以为是高演的避嫌之举,可经过昨晚高远告诉他高归彦倒戈之后,他这才反应过来,高演这是想当司马懿,不动则矣,一动就要出大事!

高演看到杨愔到来,举止恭敬的说道:“杨令君还是如往日一般,如此勤于政务,小王佩服。”

杨愔也满脸堆笑道:“大王过奖了,先帝临终前委我托孤重任,我又岂敢有懈怠,只有报之于陛下,方显我辈之心。倒是大王今日为何也来的如此之早,倒是少见。”

听到杨愔话语中的揶揄,高演不以为意道:“呵呵,一来昨日陛下下旨要恢复那些官员们被革除的爵位,小王也深知如今朝廷贪污之风颇盛,百姓生活艰难以致国库空虚,如此岂不坏了陛下大事,所以特来看看是否能尽绵薄之力,二来则是和大人商量一下南徐州刺史的人选。”

文宣帝高洋在位十年,高演于天保西年入朝辅政,做了两年尚书令后升任录尚书事,好谋善断处事公正所以佷得人心,可以说爪牙满朝,这也是高洋死后为什么不将他委为托孤之臣的原因,就是怕他权势过重威胁到儿子的皇位,杨愔、燕子献、郑颐几个高洋的托孤之臣也对他多有提防,如今他居然说来帮幼主分忧解难,谁信啊?

杨愔心中冷笑,面上仍旧笑道:“大王有心了,请先入内吧。”

两人前后进入尚书台后,分别进了自己的办公之所。

不同的是杨愔的桌案上堆得满满当当,高演的桌案上则空无一物,由此也可以看出高演这个名义上的尚书台“最高长官”实际是个摆设。

杨愔的尚书令虽然名在高演的录尚书事之下,但是比录尚书事多出了一个重要的职能,那就是尚书令有对百官的监察之权,也就是说尚书令不但管着下辖的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六部尚书,还管着御史台这个监察部门,而杨愔的习惯则是每天先阅览御史台的奏疏,他清廉守正,最不喜的就是贪官污吏。

杨愔将御史台的奏疏找出,一一查看着。

“这帮尸位素餐的废物,只会弹劾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找存在感,”杨愔翻看着仅有三本的奏疏,忍不住心中暗骂。

就在杨愔看到最后一本时,突然愣住了。

只见上面清楚的写着:“”臣御史中丞房聪弹劾长广王高湛,高湛身为皇叔、当朝太尉,本应报效朝廷以尽忠,却私自在府上蓄养数百家奴,藏甲存刃心怀叵测,臣实不知高湛意欲何为,冒死上书请陛下明察,聪泣血叩拜。”

杨愔冷笑一声,“高湛,这可是你自己往枪口上撞的!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