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百年礼堂里,水晶灯折射着柔和的光晕,映照着台下西装革履的国际建筑界名流。苏晚坐在第三排,指尖无意识地着烫金邀请函——“2030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终评候选人座谈会”。她的“丝路之桥”跨国文化中心刚落成半年,就以“流动的文明史诗”之名惊艳全球,成为首个入围该奖项的华人女性设计师。
“紧张吗?”陆廷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丝绒手套传来。他特意推掉了陆氏集团的欧洲并购案,陪她来参加这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座谈会。
苏晚摇头,目光落在台上正在演讲的日本建筑师田中健太身上。半年前竞标“丝路之桥”时,他曾嘲讽她的设计“过于堆砌东方符号”,如今却在演讲中频频引用“丝路廊道”的空间叙事理念。她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和‘老对手’同台讨论‘文化融合’。”
座谈会结束后,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亲自找到苏晚,递上一张烫金名片:“苏小姐,您的‘竹光校舍’系列在非洲难民区的实践令人震撼。下月初的颁奖典礼,希望能看到您的身影。”
苏晚接过名片,指尖微颤。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建筑治愈”理念的肯定——父亲毕生追求的“有温度的建筑”,终于在她手中开花结果。
然而,回国的飞机上,一条加密信息打破了喜悦。陈默发来的照片里,非洲某难民营的“竹光校舍”屋顶塌陷,压伤了三名儿童。附言写道:“建材供应商提供的竹筋存在质量问题,检测显示防腐剂含量超标300%。”
苏晚的心脏骤然缩紧。这批竹材是通过国际红十字会指定的供应商采购的,怎么会出问题?她立刻调出供应链数据,发现供应商的母公司竟是盛世集团在巴拿马注册的空壳公司——赵天成的残余势力,竟然还在暗中作祟!
“需要我让国际刑警介入吗?”陆廷渊看着她凝重的脸色,指尖在笔记本电脑上快速敲击,“我查到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赵天成的侄子赵峰,现在躲在南非。”
苏晚摇头,点开一段视频——难民营校长发来的现场画面,孩子们在临时帐篷里画画,画板上是歪歪扭扭的竹筋校舍,旁边用中文写着“苏妈妈不要难过”。她眼眶一热:“我要亲自去非洲。不仅要查明真相,还要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家。”
陆廷渊沉默片刻,合上电脑:“我陪你去。正好,陆氏在南非的矿业公司可以提供支援。”他顿了顿,补充道,“念念的儿科医学交流会也在约翰内斯堡,让他顺便看看孩子们。”
苏晚的心瞬间被填满。这个曾经用冷漠将她囚禁的男人,如今却用最坚定的支持,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贫民窟里,赵峰坐在废弃工厂的铁皮屋顶上,看着手机里苏晚抵达的新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手里把玩着一枚蛇形戒指——那是“毒蛇”老王的遗物。“苏晚,你毁了我叔叔的一切,我要让你亲手设计的‘希望’,变成压垮你的墓碑。”
他不知道,苏晚的行李箱里,除了检测设备,还有一份父亲留下的“竹材防腐秘方”。当年苏父在越南广平省研究竹筋混凝土时,曾研发出一种纯天然防腐技术,只是因为成本过高未被推广。这一次,她要让这项技术重见天日,不仅为了孩子们,更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夜色渐深,苏晚站在酒店窗前,看着远处贫民窟的点点灯火。陆廷渊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在想什么?”
“在想,建筑到底是什么。”苏晚轻声说,“以前觉得是图纸上的线条,后来觉得是钢筋水泥的森林,现在才明白,是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的希望。”
陆廷渊收紧手臂,在她耳边低语:“那我就是守护希望的人。”
月光透过落地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晚知道,这场与黑暗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只要身边有他,她就有勇气首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