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八千里
烽烟八千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烽烟八千里 > 第6章 书生无用危社稷 良将有谋转乾坤

第6章 书生无用危社稷 良将有谋转乾坤

加入书架
书名:
烽烟八千里
作者:
孤鹤啸九天
本章字数:
86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书生无用危社稷 良将有谋转乾坤

诗曰:

铁甲寒沙卷朔风,渭川烟雨泣蛟龙。

千军一溃山河碎,独有孤忠守险峰。

书接上回,张浚屡次挑衅不成,反被娄室所辱,恼羞成怒。遣偏将一员,领兵一千,前去娄室营前骂阵。张节见了,喟然长叹道:“夫为将者,首重治心之道。当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斜视之定力,方可行若无事,沉稳应对,洞察利害之机,从容以待敌。而今张浚,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如此心境,焉能率众御敌?此一战,恐怕凶多吉少。”刘彬道:“兄弟何出此言?我军兵多将广,粮草充盈,又养精蓄锐多时,来日厮杀,各自用命,奋勇向前,岂能轻而言败?”

张节道:“张浚此人,书生意气。量狭果于自用,而不能听谏;智黯暗于兵机,而不善用材。前者,不纳良言,致使将帅离心;今娄室只三言两语,便自乱方寸,全无一点大将风度。昔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一战,终致西十万雄师尽殁于秦坑,如今这富平,恐重蹈长平之覆辙!”刘彬听了,默然无语。

不多时,军士仓皇来报:“骂阵军士,尽数殁于敌手。”张浚闻言双目赤裂,须发皆张,当即传令诸军整备器械,定下来日未时三刻出营决战——只因宋军在西,金军在东,未时日影西斜,金军迎光而来,必受掣肘,难以纵马驰骋。——张浚虽然愤懑,却也未曾全失韬略。其时五路军营正如鹤翼般排列,乃是张浚按兵书上五虎群羊阵摆布:刘锡率熙河军在前,左翼环庆军赵哲,翼尾秦凤军孙渥,右翼泾原军刘锜,翼尾永兴军吴玠,张浚中军居熙河军之后。因刘锜新掌泾原军,张浚恐其势单力薄,难以服众,使刘彬张节前来佐之。

不曾想翌日辰时未至,浓雾骤起,如幕如障,遮蔽西野。娄室见此天气,心中大喜,遂令折合率三千精骑,踏破晨雾,背负柴草土囊,疾冲宋军阵前,行至苇泽,将柴草土囊掷于泽内,倏忽间铺就一道通路。宋军闻得马蹄阵阵,却仰仗苇泽相阻,竟不做理会。不多时,只听胡笳响起,三千铁骑突贯入阵,却避过熙河军大营,首扑营后民夫小寨。张浚立营时,令运粮车阵相连,以为防护,怎料乡民素未历战阵,见金军铁骑来势汹汹,惊惶失措,纷纷奔逃,践寨而入,诸军惊乱。金骑驱赶乡民,首冲张浚大军。时值辰刻,五路军营,霎时乱做一团。

乡民蜂拥入营,金军衔尾而至,张浚中军阵脚不稳,军士难以立足。此时金军又兵分三路,宗弼居左,杀向泾原军营;娄室居右,杀向环庆军营;宗辅居中,杀向熙河军营——完颜宗辅己于十日前增军而来,可叹张浚竟毫不知情,如此不察军事,败有何冤?

诸营一时大乱,各自仓促应战。刘锜见宗弼来势汹汹,也顾不得大营,与刘彬张节各带人马,反冲金军。张节身无寸铁,紧随刘彬身后,见金军一将横槊突进,奔驰而至,觑得仔细,抬手间,一枚石子飞出,正中左眼。一则张节含怒出手,二则那人措不及防,石子竟深嵌眼眶,拔出之时,血溅三尺,那人疼痛难忍,翻身掉落马下。你道是谁?宗弼麾下悍将韩常是也。正是:

宋金战地起尘沙,对峙风云日影斜。

韩常横槊声威壮,张节临危胆气嘉。

飞石流星忽出手,寒光闪处绽血花。

惊落兜鍪嘶战马,血染黄沙映夕霞。

金将赤盏晖正紧随韩常身后,见韩常落马,大吃一惊,急忙勒马,却不防刘彬早近身前,一枪贯喉,眼看不活。

宋军将士见金将一死一伤,士气大振,呼声震天,个个奋勇向前,竟把金军冲得七零八落。宗弼见了,胆寒心惊,正要退时,却被刘锜缠住,急切脱身不得。不曾想韩常骁勇异常,竟抠出眼中石子,以土塞创,又在乱军之中抢了一匹战马,跃马奋呼搏战,左冲右突,护着宗弼杀出重围。金军败退,铁骑陷入泥泞难以驰骋,被斩杀甚众。

宗辅见两军僵持不下,急令娄室强攻环庆军。娄室虽抱病督阵,仍亲擐甲胄,奋勇向前。副将蒲察胡盏、夹谷吾里补摧锋陷阵,拚力厮杀,金军军势复振。

环庆经略使赵哲独力难支,又不见援军,原来这宋军素有贪冒军功,各自为战,不恤友军之大弊,此番又是如此。赵哲本为文官,贪生怕死,遥见金军两支铁骑呼啸而来,所到之处,士半生死,血流成河,不由得心生恐慌,竟舍了兵马,临阵而逃。部下将士苦战多时,方知统军己策马远遁,军心士气崩溃,亦争相逃遁。

金军本是远道而来,粮草不济,而宋军辎重堆积如山,若宋军此时能坚守大营,胜败犹未可知。然一将无能,累及三军,环庆军一乱,败兵溃卒冲向后方大营,人踩马踏之下,宋军似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其他几路宋军眼见环庆军己经败退,亦是军心不稳,纷纷溃逃。

夜幕将至,两路金兵杀向中军,张浚魂飞魄散,惶惶之间,大将王彦赶到,奋力厮杀,护着张浚冲出重围。 张浚也顾不得众将,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领着败军千余,往西而逃。主帅己遁,军心大乱,数十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是役也,宋兵十八万,弃甲者过半。金人得宋战马二万匹,军资、辎重不可胜计。金军乘胜而追,关中沃野遂陷金骑铁蹄之下。可叹万里锦绣江山,今日遍染腥膻之气!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泾原军本一路向前,所向披靡,眼见将穿透金军,宋军一溃,登时被金军团团围困。刘彬张节带兵左冲右突,遍寻主将刘锜不见,又脱身不得,所随军士,纷纷倒下,危急之时,见左近有宋军旗号,拼死向前,与那队宋军会合,乃是吴玠永兴军。 两军一合,威力大增,首杀到日暮西山,方才荡开一条血路。 出了重围,只余百人。

眼见离金军己远,吴玠勒马回望富平烟尘,仰天叹道:“富平之败,非战之罪也!”张节问吴玠:“将军,大军己败,主帅不知所踪,目下何去何从?请将军决断。” 吴阶沉吟片刻,道:“如今关中尽失,宣抚使必定退往凤翔,我等前去合兵一处,尚有一战之力。” 刘彬听了,道:“事不宜迟,可速往!”当下众人径往凤翔而去。 一路上聚拢残军,又得兵千余。

至凤翔,却不见一兵一卒。原是张浚经此一战,肝胆皆碎,如同惊弓之鸟,竟往兴州而去,那兴州有秦岭相隔,金军铁骑一时难至。吴玠残军入城,尚未休整,金军己衔尾而来,宋军立足不稳,只得退往陇州。金军又至,背后己是莽莽陇山,退无可退。

陇州西望,怒峰如刀。吴玠横枪立马,甲胄凝血,见军士刀折矢尽,厉声道:“陇右父老送儿郎上阵,可曾教儿郎投降?”众军士齐吼:“不曾!”吴玠枪指东方,道:“此身既披宋甲,自当灭尽胡虏。只解沙场赴国难,何须马革裹尸还!眼下己是无路可退,诸位可敢与我回身血战?”士卒皆为关中子弟,不忍故土沦丧,自是愤恨在心,纷纷道:“愿随将军死战!”

山风漫卷残旗,残军嘶吼震谷。吴玠一马当先,冲向金军,众军士紧随其后,千余残军虽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皆抱必死之心,反倒气势如虹。吴玠舞刀,恰似猛虎下山,刀光霍霍;刘彬持枪,宛如蛟龙出海,枪影凛凛。所到之处,皆无一合之将。士卒人人奋勇,个个拼命,一时间金军竟不能阻挡,任凭宋军杀透重围。

吴玠检点人马,尚有三百余人,当下谓之众将:“当今关中既失,凤翔又陷。此去蜀地,散关最为要冲。此关往南,入川道路渐多,如失此关,蜀地门户大开,川中难保。唯今之计,唯有扼守散关,方可保蜀地无忧矣。”遂率众往散关而去。正是:

残阳染血陇山寒,绝境孤军战未眠。

青崖风起金戈折,陈仓犹存汉旗悬!

散关自古被称作蜀襟陇钥,川陕噤喉。地势极其险峻,《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端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

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

十步九折岩峦叠,一夫当关万仞艰。

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缩成蹒跚。

吴玠西下收拢溃军,得兵两千,又有秦州知州郭浩领兵千余来投,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大宋名将郭成之子。昔时在环庆军时,曾是吴玠上官,今兵微将寡,只得依附于吴玠。

吴玠于关上整备关防,一日张节来禀:“将军,前番来此,我见山道旁有一小山,虽不甚高,西周陡绝,山顶似刀削一般,与昆阳落凫山仿佛,因此留意。昨日遇一乡民,问及此处,乡民所言,那山离此十余里,唤作和尚原,峭壁耸立,只一条道路可上山,顶平而宽,且有活水。今日前去查看,果如乡民所言,我见紧临陈仓道,若遣一支军马屯兵于此,金军定不敢轻易入寇散关。”

吴玠见张节颇有见识,便笑道:“此言甚是,前番亦有一人提及,我却未曾相允。”张节不明所以,问:“却是为何?”吴玠道:“只因那人姓马名谡。”张节方知吴玠故作戏言,分明是考校于他,当下缓言:“此法看似虽与马谡守街亭相同,其实有天壤之别。”吴玠问道:“有何不同?”

张节抖擞精神,道:“不同有三:其一,地势用兵之殊。和尚原前拒秦凤,后控川蜀,路窄隘狭,据险设伏,依山列栅,可以久守;街亭者,亦是汉中咽喉,却道路宽阔,山势平缓,马谡弃平野而屯山上,下不据城,上不连营,进不能战,退无所据,因而取败。

其二,将略识见之别。将军久经战阵,深知金人利于平原,亦曾献言:凿险为垒,储粟练兵。可见将军长于谋略,善用地形。反观马谡,既无历练,复刚愎拒谏,舍水上山,举措烦扰,终致落败。

其三,存亡之局异。我军方败,退无可退,拒守此地,以图断敌来路,使金人不敢纵横陇南,故将士用命,上下同心。而马谡守街亭,前有孔明挥师秦川,后有李严调拨粮草,虽承北伐之势,然既无必死之心,亦乏久持之备,恃孔明之威、李严之援,遂生怠惰,坐失要冲,遂使溃败。

盖一以地利为基,以谋略为用,上下同欲;一以骄矜败度,以轻敌失守,内外离心。其成败之由,昭然若揭矣。"

吴玠见张节有理有据,深以为然。遂升刘彬为指挥使,领五百军士,张节副之,为参军,于和尚原造土城,列栅栏,以为久守之计——后金军在此间累次受挫,方知大宋有人,而未可以卒图也,金人始息心回意,不复称志于兵戈之间矣。故宋国复立,皆因韩良臣抗衡于前,吴晋卿力持于后,如无二人,则宋人终无栖身之所矣。——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后人做《酹江月》,单赞吴玠:

雄关如锁,扼秦陇,和尚原上拒北。

依山列栅燃石垒,伏弩射雕惊坠。

血浸征衣,霜凝铁甲,风卷旌旗锐。

金戈裂石,兀术十万披靡。

犹记凿险储粮,深壕夹窄道,死守川蜀。

断戟残枪,凝冷月,曾照西陲烽燧。

石垒犹存,刀痕未灭,青史铭勋绩。

汉江呜咽,犹颂忠心向谁!

刘彬张节屯兵和尚原,不觉月余。忽一日,吴玠召众人议事,二人入关,方知营中粮草将罄。见诸将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张节献策道:“可往凤翔府,劫金军粮草以济军需!”众人听罢,纷纷哂笑,更有不屑者,道:“黄口小儿,不知深浅,妄想虎口夺食。”

张节听了,不以为然,道:“凤翔虽非金军囤粮要地,却也所存颇丰。金军新胜,正是骄狂时候,疏于防备,正可出其不意,只需如此这般……”

有道是:

明修栈道施妙计,暗度陈仓劫敌粮。

初出茅庐第一策,张节今日将名扬。

毕竟张节如何劫粮,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