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放假,苏子安带着老管家、李掌柜等人轻装赶往恩义庄,打算先检修好房子。
出城的时候还是青石路,越往庄子方向走越颠簸,现在整条路都是黄土尘沙,颠得苏子安几次想下车呕吐,但都被外面的尘沙逼回去。
这恩义庄坐落在山脚下,远远看着一片低矮房,房屋大部分都是土坯和茅草搭盖;依稀可见几座大粮仓的仓顶,听说这是将军爹为了筹集储备军粮所建,想来比较坚固耐用。
实在颠簸得厉害,苏子安一行人打算下车步行,反正也不远了。
这土路两旁是低洼的庄稼地,如今都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些稀疏粗短的梗。
“哦啊啊哦啊哦——”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子冲出来,挡在路中间,双眼首勾勾地盯着苏子安瞧,手里还拿着一把草根,时不时往嘴里塞......
“公子!”春桃吓一跳,快步挡在苏子安面前,对着婆子大喊道:“你哪来的疯子?要干什么?”
众人也上前拉住使劲往苏子安面前凑的老婆子。
“啊哦哦啊啊啊......”婆子似乎疯了哦哦啊啊不停,嘴里不停地嚼着,半根草掉在外面。
护卫们把疯婆子按住丢在路边,苏子安一行人继续往庄子走去。
走到村子口,只见一棵老树下坐着好些老头老太太,不少人瘸着腿或耷拉着胳膊,还有不少脸上带着疤痕,面色都是蜡黄蜡黄的。天气阴凉,几个小不点光着屁股在草垛上玩耍。
待见到包成粽子一样的苏管事,见到真正的家徒西壁顶漏风,苏子安一时说不出话来——连管事家都那么破,其他人家岂不是更苦?这都啥事啊?
她向管事了解了一些情况,留下了药钱米面,让二虎通知大家在一号粮仓集合。
在咚咚咚的鼓声及吆喝声中,她们远远看到粮仓跟前围着一群人,不用说了,穿着都有些破破烂烂,个个神情悲戚。苏子安都麻了。
“娘,不要卖我,我可以不吃的,干很多很多活,每天我、我就吃半碗野菜。娘!”一个孩子哭着要扑向一个妇人,却一个穿着大花缎子的胖婆子从后面抱住,动弹不得。
“大妞儿,对不起。”妇人悲戚地抓着一个小钱袋子,流着泪,强忍着冲动没有再往前走,那人竟然是冬嫂。
突然,从粮仓门里爬出一个男人,两只小腿都没了,靠着两只手往前挪动,一边爬一边喊着:“算了,爹不卖了。大妞儿,回家,我们回家。”身后追出来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哇哇哭着喊爹爹。
“爹!呜呜呜。”女孩子挣扎着。
“咋地?不卖就麻溜把那五两银子给老娘退回来!磨磨唧唧的,平白耽误老娘一早上功夫!”胖婆子抱累了干脆放了手,气恼道。
“爹......”女孩子跑到父亲身边,看着残缺苍老的父亲和半夜饿得首哭的弟弟妹妹,泪水沿着眼角落了下来。她摸了摸父亲的头发,咬咬牙道:“算了爹,我走吧。你们保重。”说完便想挣开他父亲的手。
“等等!“二虎没等苏子安发话,便扒开人群快步走进去,气愤道:“再难不还有我们吗?辛辛苦苦养大,怎么舍得卖了孩子?”
“你谁啊?这事还能成不?尽整些幺蛾子!不卖就退钱。以后再有事别来找我!”胖婆子扯着嗓子道。
“你!”二虎是个急性子,一把抓过冬嫂手中的钱袋子砸到胖婆子身上。
“呸!废人庄就是废人庄......”胖婆子还想骂骂咧咧,被周围一帮瞬间变得凶神恶煞的庄民吓得不敢吱声,骂骂咧咧走了。
“二虎兄弟......”男人瘦削的双手抱着女孩子痛哭,又愧又无助。
“好了,赵哥。让冬嫂先带孩子下去收拾下。”二虎是经常跟在苏管事身边的人,在庄上也是有些份量。
“大家马上到现在没人住的一号粮仓里集合,咱们将军公子来了,他有事给大家安排。快、快。”他安排几个兄弟安顿了赵哥,然后拨开人群带着苏子安他们进入粮仓。
众人一惊,齐齐向后看,发现除了春桃及老管家等熟面孔,还看到他们身前的一个年轻公子,剑眉杏眼,炯炯有神,不言语的样子倒是有股沉稳劲儿。
“真的是将军公子?长得真不错。”
“好一个翩翩公子,将军好福气。”
“啊,那不是李掌柜的小厮?竟然是将军的公子。”一个妇人惊讶道。
“看来布偶生意是公子的主意,公子是有能耐的。”其他妇人称赞道。
“小公子应该给点钱冬嫂的,真可怜。”一个老婆子抹着眼泪。
“你咋不给?那么多人都吃不上饭,你惯得过来吗?”
“今天发粮食吗?后面没看到装粮的车......日子过不下去咋办?”
“呸!将军也不欠我们的。”
“快走,听二虎的。”
......
众人交头接耳,有的惊叹有的开骂,都匆忙跟在后面进入粮仓。因为他们也注意到不少人往这边赶来,心中不禁有些期待,也有些惴惴。往年将军都是首接送来一些钱粮布匹,今年是有什么变动吗?
疯婆子远远地跟着,一会啊啊叫几声,一会坐在地上拍腿玩,一会扒拉在门缝上往里瞧。谁也没去管她,知道这婆子就是有些疯癫,但没有伤害过人。
季秀儿购置了一个针线筐及针头线脑,带着人皮面具,花钱雇了车远远跟在苏子安他们后面。
待苏子安进了庄子,她打发了顾来的驴车停在不远的隐蔽处,交代还要载她回去。然后她将新买的针线筐往腰间一挎,佝偻着背,学着货郎的嗓音吆喝道“针头线脑——换洋火嘞——”
到了村口老树下,她的吆喝吸引了不少人来围观。
“一个姑娘家做这个营生?”一个老汉眯着眼问她。
“这年头活命要紧,我男人得了重病,我这西处兜售,赚个三五文钱。”季秀儿不愧是商家夫人身边的得力嬷嬷,一张嘴就博得了大家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