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还处理了那个村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馈:睡眠稍好,大便仍硬,头晕。
调整了处方(十味温胆汤加生地、菖蒲、远志),心里却是空落落的,毫无把握。
晚上,三舅提出要来做针灸,结果妻子临时告知不来了。
“其实这样也好,反倒是松了口气。”
这念头冒出来时,连自己都惊了一下——我竟在逃避亲人的求助?
车子保养、取旧打印机、去妻子办公室…这些日常琐事裹挟在抑郁的浓雾里,变得异常沉重。
4S店的服务员仿佛隔着毛玻璃在说话,态度也显得异常冷淡。
在地下停车场火急火燎地计算着免费停车时间,搬着笨重的打印机,生怕超时付费的焦虑像藤蔓缠绕。
在妻子办公室,面对她女老板关于“X总”的闲聊,我像个局外人,只想尽快逃离。
每一步都消耗着所剩无几的能量。
接女儿放学,原本计划去万达吃烤鱼,想用家庭的温暖驱散阴霾。
女儿却因语文考砸,眼见三好学生无望而情绪低落。
妻子搬出“爸爸心情不好”来劝说,女儿这才勉强同意。
席间,女儿闷闷不乐,我也食不知味。
烤鱼鲜香,入口却味同嚼蜡。
家庭的欢乐,似乎也成了我无力承受的重量。
回家后,是更深的沉沦.
晚起,午后昏睡至傍晚。
时间像流沙,抓不住,填不满。
……
招聘新药师的过程也充满烦躁。
一个看似有经验但无证的应聘者,微信沟通时喋喋不休,琐碎的问题让我本就不堪重负的神经更加刺痛。
通知他周日面试,他却一堆推脱的理由。
每一个额外的要求,都像在撕扯我紧绷的弦。
看诊的日子依旧煎熬。
人数时多时少,但“脑子反应迟钝”的感觉从未离开。
看诊间隙,恨不能捶打自己混沌的脑袋。
面对慕名而来的台湾忠粉夫妇,竟感思路枯竭,勉强开了个方,加了点枳椇子清肝,心里却七上八下。
胃痛患者徐某,胃糜烂加严重失眠,神志恍惚,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着我内心的不安。
更棘手的是剧烈胃痛的李某,针刺止痛无效,我的针灸也失手了。
硬着头皮开了大柴胡合西逆汤加吴茱萸,辩证似乎没错,但那剧烈的疼痛让我对自己的判断毫无信心。
开出的每一张方子,都像一张飘向未知的纸船。
腰病患者在针灸后抱怨“怎么还是痛的”,旁边陪诊的老患者还在喋喋不休地夸耀别的“神医”如何收费高、效果神、甚至挽救了婚姻…这些话语像钝刀子割肉。
“不想多解释什么,爱来不来。”
心底涌起的冷漠和厌烦,连自己都感到陌生。
打击接踵而至。
胃痛患者李某反馈,吃药后总拉肚子!
我心里猛地一紧:附子干姜吴茱萸都用上了,只加了6克生大黄,按理不该如此!
是辨证失误?
还是身体己脆弱到经不起一点通下?
只能让她先停中药,观察停药后的反应。
这反馈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仅存的一丝侥幸。
应聘药师的男人又发微信说要推迟一周上班,烦躁感瞬间爆棚。
为什么事事都不顺?
唯一的光亮,微弱却珍贵。
女儿捧着全班第三的成绩单,以及入学以来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回来了!
一路上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激扬文字,豪情万丈。
看着她无比满足的小脸,那纯粹的喜悦像一道微光,短暂地刺破了笼罩我心头的阴霾。
来之不易!
我心里清楚,也为她由衷高兴。
这小小的成就,像给疲惫不堪的灵魂打了一针微量的强心剂。
“开始自救,必须寻求重拾信心的方法。”
这个念头,在女儿笑容的催化下,终于破土而出。
自救行动笨拙而艰难。
一个曾在他处看诊的患者,竟“以脉考人”!
我心头一紧,强作镇定推断她应该有月经问题,开了吴茱萸合桂枝茯苓丸(后来反馈有效,但味道难喝)。
上海老乡老郭湿疹复发求药,想起他曾称我“神医”,如今只觉汗颜,但仍耐着性子调整了旧方。
税务师成绩发榜,妻子高分通过,家人兴奋庆祝,我却像个游离的影子,那份喜悦难以真正融入。
翻看医书试图学习,却明显感觉记忆力不行,看过几乎都忘了。”
挫败感似乎无时无刻不如影随形。
家庭危机的阴影再次笼罩。
母亲被三轮车撞倒!
送往医院时,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
所幸检查只是肩胛骨骨裂和头痛,但那份后怕和悬着的心,让本就郁结的情绪雪上加霜。
大姐陪护的辛劳,更添一份无形的愧疚。
紧接着,侄子的手臂复查结果更糟——半脱位肉眼可见!
联系复位达人,对方说麻烦且成功率低;询问市一院关系,却得到“尽快手术”的相反意见!
侄子情绪崩溃不愿上学,我夹在中间焦头烂额,像无头苍蝇般西处托人打听,腆着脸求助多年未联系的老同事,询问老主任是否还在坐诊。
关机午睡时错过哥和母亲的连环来电,更显无力。
最终,权威的老主任一句“没事”,才让全家所有人,尤其是我自己大大松了口气。
这些家庭的风波,每一次都像在摇晃我本己脆弱不堪的支架。
甚至冒出荒诞的念头:“自己自信心不够是不是可以通过和内人的战斗来获得?”
竟想去买“方艾可”!
百度后的副作用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才让我悬崖勒马。
这念头本身,就透着病态的绝望和逻辑混乱。
职业的寒冬似乎没有尽头。
除了抄方的,竟一整天没有看诊患者!
午餐时连开门出去都感到羞愧和焦虑。
新来的药师第一天上班,相对无言。
巨大的职业恐慌吞噬着我:“该不会以后就没患者找自己看病了吧?”
百无聊赖之下,加入一个热闹的经方讨论群。
却不料,很快被群里“高手”的讨论淹没,自惭形秽。
相比之下,自己只是徒有职称罢了。
医术水平甚至都比不上所谓的中医爱好者。
寻求外部认同的努力也宣告失败。
唉!——
下载资料、打包门诊病案准备整理,这些动作更像是对抗虚无的仪式,而非有效的自救。次日依旧上午无人问诊,午饭时的纠结焦虑几乎要将人吞噬。
在极度的压抑和窒息中,一个念头终于成形:出去走走!
对,得出去走走!
必须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
和妻子商量周末去上海,东方明珠、浦江、海洋馆…晚上七点多,带着一种近乎逃离的决绝,在美团下单订好了联票。
那闪烁的电子订单确认页面,成了黑暗隧道尽头,一个微弱却主动点亮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