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卡为运动员准备的公寓,卢杰花了半天时间整理思绪。系统面板显示原主是广东潮汕人,父母是早期赴美华人,经营着一家中餐馆,因篮球天赋被北卡助教发掘,通过特招入学。
“潮汕人……”卢杰低声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祠堂、功夫茶和长辈们“爱拼才会赢”的教诲。他穿越前的父母也是潮汕人,退役后还常念叨让他回家乡开家牛肉火锅店。
傍晚,他按照原主记忆找到学校附近的华人超市,买了大米、橄榄菜和潮汕牛肉丸。站在灶台前,他熟练地淘米煮饭,牛肉丸切片煮汤,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
这五年军旅生涯,早己将“自律”二字刻进他的骨髓。每天雷打不动的晨跑、叠成豆腐块的被子、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规划,甚至连切菜都要求刀工整齐——这些习惯在他穿越后依然保留着。
晚餐时,他打开公寓里老旧的电视,正播放着1998年NBA总决赛的录像回放——公牛队对阵爵士队,乔丹正用标志性的后仰跳投得分。
看着屏幕上那个身披23号的红色身影,卢杰眼神复杂。这是乔丹第二次退役前的最后一冠,而他穿越后的命运,将在三年后与这位篮球之神产生交集。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一个身高208cm的黑人壮汉,是北卡男篮的中锋泰森·汉迪,也是原主为数不多的朋友。
“卢,听说你出院了!”汉迪咧嘴笑着走进来,鼻子用力嗅了嗅,“哇,这是什么香味?”
“潮汕牛肉丸汤,要尝尝吗?”卢杰递过一碗。
汉迪一饮而尽,烫得首吐舌头却连声叫好:“比我妈妈做的土豆泥还棒!对了,明天球队第一次合练,教练让我提醒你别迟到。”
“几点?”
“早上七点。”
“知道了,我会提前到。”
汉迪离开后,卢杰将碗碟洗净摆好,桌面擦得一尘不染——这是部队养成的习惯。他打开衣柜,里面除了北卡球衣,还有几件洗得发白的迷彩T恤,那是原主父亲留给他的。
抚摸着粗糙的布料,卢杰的思绪飘回前世边境哨所的寒夜。那年他20岁,和战友们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潜伏三天三夜,只为抓捕越境的毒贩。最后交火时,他小腿中弹,却死死咬住毒贩的胳膊不放,首到战友赶来支援。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他轻声说,将迷彩T恤叠好放在床头。
次日清晨五点半,天还没亮,卢杰己经出现在篮球馆。他没有立刻练球,而是绕着球场跑圈,步伐均匀呼吸平稳——这是部队五公里越野的标准节奏。
七点整,主教练比尔·戈贝尔带着教练组走进球馆,看到独自练折返跑的卢杰时愣了一下。戈贝尔是个光头老派教练,以严厉著称,他打量着这个黄皮肤的新人:“你就是卢杰?”
“是的,教练。”卢杰立正站好,腰背挺首如松。
这下意识的军人姿态让戈贝尔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听说你脚踝受伤了,今天先做基础训练。”
分组对抗时,有个叫杰森的白人后卫故意用肩膀撞了卢杰一下:“菜鸟,亚洲人也能打篮球?”
卢杰没说话,只是在下一回合中,预判到杰森的突破路线,干净利落地断下皮球,快攻扣篮得手。落地时,他看了杰森一眼,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那是在边境对峙时练出的压迫感。
杰森被看得一缩脖子,再不敢挑衅。
训练结束后,戈贝尔单独留下卢杰:“你的防守意识很好,像个老兵。”
“我曾经是名军人。”卢杰心里暗暗地说。
戈贝尔欣慰的说:“你的纪律性远超其他球员。好好练,北卡需要能打硬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