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官渡战场,曹操与袁绍的对峙己经进入了最为残酷和关键的相持阶段。黄河两岸,数十万大军壁垒森严,日夜对峙,虽然没有爆发更大规模的决战,但小规模的冲突和斥候之间的厮杀从未停歇。这是一场意志与国力的比拼,每一天都在消耗着双方海量的粮草和兵员的生命。
曹操虽然在战争初期凭借智谋和关羽的神勇,连斩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挫其锐气,但袁绍毕竟兵力雄厚,根基深固,其数十万大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死死地压在曹军的防线之上,让曹操感到喘不过气来。更糟糕的是,曹军的粮草己经开始出现严重短缺,军中士气也因长期的对峙和巨大的伤亡而有所浮动。
许都,司空府内,灯火彻夜通明。
曹操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原本锐利的眼神中,此刻也布满了血丝和深深的疲惫。他知道,如果再不能打破僵局,自己的军队很可能会在粮草耗尽之前就自行崩溃。
“必须想个办法,必须!”曹操心中嘶吼着。
就在这危急关头,他那充满权谋的目光,越过了长江,投向了南方。南方有两股强大的势力,一股是刚刚在江东站稳脚跟,由“小霸王”孙策领导的江东军;而另一股,则是占据江东三郡、声威赫赫的楚王项羽。
“项羽…孙策…”曹操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喃喃自语。
“主公,为今之计,或可遣使南下,说动江东,使其出兵袭扰袁绍后方之汝南、豫州等地,以解我军官渡之危。”谋士程昱出列说道。
郭嘉却摇了摇头,他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程公此言差矣。袁绍势大,孙策、项羽皆非庸人,岂会轻易为我等火中取栗?更何况,项羽与孙策在江东亦是水火不容。依嘉之见,我等与其求其出兵相助,不如设法分化瓦解之,令其相互攻伐,则我等不仅官渡之危可解,将来南下之时,亦可收渔翁之利!”
曹操闻言,眼中一亮:“奉孝此计大妙!然,当如何分化?先联络何人?”
郭嘉笑道:“项羽虽强,但其崛起太速,根基不稳,且其霸道之名,未必为江东士族真心拥护。孙策虽弱,但其父孙坚在江东素有旧恩,且为人勇猛,颇有英雄之气。主公可先遣使往楚,以高官厚禄、兄弟之盟许之,拉拢项羽。项羽为人高傲,若得主公如此礼遇,必心生骄矜,对孙策更不放在眼里。待其骄兵之心一起,必会对孙策用兵。届时,我等再遣使往孙策处,痛陈项羽之霸道,并许以支援,则江东必将大乱!我等官渡之危,可不战自解矣!”
“妙!妙!妙啊!”曹操抚掌大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就依奉孝之计!”
他当即决定,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密使,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和丰厚的礼物,秘密南下,前往楚国吴郡,游说楚王项羽。
这位密使,正是以沉稳干练、能言善辩著称的满宠。他领了曹操的命令,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夜便带着数十名精锐护卫,悄然离开了许都,向着遥远的江东疾驰而去。
……
楚国,吴郡,扬州牧府。
当曹操的密使满宠抵达吴郡的消息传来时,项羽正在与张昭、张纮、诸葛瑾等人商议楚国内政。
“曹操的使者?”项羽眉头微挑,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不在官渡与袁绍死磕,派人来我江东做什么?”
张昭出列道:“大王,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日久,曹军粮草不济,军心浮动,败亡只在旦夕。曹操此时遣使前来,必是想求我大楚出兵相助,以解其围。”
张纮也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此乃我大楚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行北上,一举定鼎中原之良机也!大王只需虚与委蛇,言辞安抚,切不可轻易出兵,为其所用。”
然而,诸葛瑾这位来自琅琊的“客卿”,却在此时缓缓摇了摇头。他如今在楚国虽然没有担任具体的官职,但因其兄诸葛亮在蜀汉的名声,以及他本人对天下大势的独到见解,深受项羽的礼遇和尊重,时常被邀请参与核心议事。
“子瑜先生有何高见?”项羽问道。
诸葛瑾起身,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丞相与太傅所言,固然是老成谋国之言。但瑾以为,曹操此来,未必只是求援那么简单。”
“哦?”
“曹操为人,世之枭雄,其心机深沉,远非袁绍可比。他明知我大楚与他有潜在的竞争关系,岂会轻易相信我等会真心助他?他此番遣使,名为求援,实则可能包藏着‘借刀杀人’、‘驱虎吞狼’之祸心!”诸葛瑾的目光扫过地图上江东的位置,缓缓说道,“江东,如今有大王之楚,亦有孙策之军。曹操很可能是想通过拉拢大王,来压制甚至消灭孙策,以除其南顾之忧。待江东内乱,他便可从容击败袁绍,再挥师南下。届时,我大楚也将独面曹操的兵锋,岂非更危?”
项羽听完,重瞳之中精光一闪。他不得不承认,诸葛瑾的分析,比张昭和张纮更进了一层,也更符合他对曹操这个“奸雄”的认知。
“那依子瑜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诸葛瑾微微一笑:“曹操想玩弄权谋,我等便将计就计。大王可先接见其使者,对其‘结盟’之意,满口答应,并回赠厚礼,言辞间可尽显与曹公‘共讨国贼’(指袁绍)之意,以麻痹其心。但在具体出兵或签订实质盟约之上,则可以粮草不济、水师未备等理由,含糊其辞,不作明确承诺。如此一来,既不与曹操交恶,也未让自己陷入被动。我等只需静待官渡之战的结果,无论曹袁谁胜谁负,我大楚都可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好!好一个‘将计就计’!”项羽抚掌大笑,对诸葛瑾的智谋赞赏不己,“就这么办!”
数日后,在扬州牧府的会客厅中,项羽正式接见了来自许都的密使满宠。
满宠不愧是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他先是呈上了曹操的亲笔信和一箱箱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礼物,随后便以极其谦恭的态度,对项-羽平定江东、建立楚国的功绩大加赞赏,称其为“当世之英雄,不弱于古之霸王”,言辞恳切,令人如沐春风。
接着,他话锋一转,痛陈袁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占据河北,不思报国,反而图谋不轨,进攻许都,威胁天子。他声称,曹丞相此次北上,乃是为了匡扶汉室,讨伐国贼,并诚挚地邀请楚王项羽,能与曹丞相结为盟友,南北并进,共讨袁绍,则汉室幸甚,天下幸甚!
项羽听着满宠的滔滔不绝,脸上始终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仿佛真的被其说动了一般。他当即表示,自己对曹丞相的忠义之心钦佩己久,对袁绍的倒行逆施也深恶痛绝,十分愿意与曹公联手,“共讨国贼”。
他设下盛大的宴席,款待满宠,席间更是频频举杯,称兄道弟,气氛热烈无比。
在送别满宠之时,项羽更是回赠了更为丰厚的礼物,包括江东的特产和一些从海外贸易中得来的奇珍,并亲口承诺,待楚国水师修整完毕,粮草筹集充足,必将挥师北上,与曹公会师中原。
他还特意派遣了一位同样精明干练的楚国外交官员,随同满宠返回许都,名为“回谢曹丞相厚意”,实则是要进一步刺探曹操的虚实和官渡战场的真实情况。
满宠对此深信不疑,带着项羽的“承诺”和丰厚的回礼,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返回许都的道路。
看着满宠远去的背影,项羽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深邃和冰冷的寒意。
“曹孟德,你想利用孤?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与袁本初的这场大戏,孤会好好地欣赏。待你们两败俱伤,这中原的天下,便是孤的囊中之物了!”
项羽的这种“太极推手”般的应对,既稳住了曹操,使其在官渡前线可以暂时“安心”对付袁绍,又没有让自己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将战略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他那日益成熟的政治和外交手腕,让张昭、张纮等老臣都暗自心惊,也让墨兰和诸葛瑾,对这位霸王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他们知道,真正的盟友只有自己。与其他诸"侯的联合,都只是暂时的、可以随时撕毁的利益交换。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身的强大,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