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一天,石桥村迎来了多年未有的热闹景象。
天刚蒙蒙亮,村口那片平日里空旷的打谷场上,就陆陆续续聚集起了人群。十几户率先响应沈墨号召的村民,带着些许忐忑和期待,将自家准备好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临时铺开的草席或木板上。
东西五花八门,数量也不多。有张大婶连夜编好的几双崭新草鞋,有李猎户家积攒的几张兔子皮和一小捆野鸡翎,有王木匠修好的几件小农具,还有几户人家拿出了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晒干的野菜、甚至几捧珍贵的杂粮……
虽然物品简陋,场地简陋,但这却是石桥村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属于村民自己的“互助集市”!
沈墨和魏老汉早早地就来到了场地,指挥着大家布置摊位,维持秩序。沈二牛这个憨厚的堂兄,则自告奋勇地担当起了“护卫”的角色,他那壮硕的身板和瞪圆的眼睛,往场地入口一站,倒也颇有几分威慑力。
沈小婉也兴奋地跑前跑后,帮着哥哥打下手,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新奇。母亲沈氏虽然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不能前来,但也让小婉带来了几块家里仅有的、用旧布缝制的干净抹布,希望能换点针线回来。
集市的时辰渐渐到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被这边的动静吸引,围拢了过来。他们大多是来看热闹的,脸上带着好奇、怀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真的能换东西吗?”
“就这点破烂玩意儿,能换啥?”
“看着倒挺像回事儿……”
议论声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是村里的刘寡妇。她家里男人死得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她抱着一个豁了口的陶罐,里面装着小半罐浑浊的菜籽油,走到张大婶的草鞋摊前,怯生生地问:“张家嫂子,你这草鞋……能不能用油换?”
张大婶看了看刘寡妇那小半罐油,又看了看自己脚上早己磨破的旧鞋,点点头:“能!俺正缺油呢!这一双新鞋,换你这半罐油,咋样?”
“哎!行!太行了!”刘寡妇喜出望外,连忙将油罐递过去,接过了崭新的草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一笔交易达成!虽然简单,却意义非凡!
它像一个信号,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李大哥,你这兔子皮,我用两只老母鸡跟你换行不?我家小子马上要成亲了,想给他做件皮坎肩!”一个中年汉子挤上前问道。
“两只老母鸡?成!换了!”李猎户也是眼睛一亮,兔子皮留着没用,换两只能下蛋的老母鸡,划算!
“王木匠,俺家犁头坏了,你帮俺瞅瞅能修不?俺这有半袋子干蘑菇!”
“行!拿来我看看!”
……
交易的场面渐渐热烈起来。村民们惊喜地发现,那些在自己手里看似无用或者富余的东西,竟然真的能在别人那里换回急需的物品!
打谷场上,讨价还价声、互相询问声、达成交易后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勃勃生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兴奋和满足感。
沈墨穿梭在人群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并没有急着推销自己的东西(他今天也准备了一些土豆饼),而是耐心地帮助村民们沟通、评估物品价值,确保交易的公平。
“王大叔,您这把镰刀虽然旧了点,但钢火还好,换张大哥三天的力气帮您割麦子,我看行。”
“刘婶子,您这篮子鸡蛋个头匀称,换李嫂子那块粗布,再添上两文钱,我看差不多。”
他的眼光精准,估价公道,加上态度诚恳,很快就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大家有什么拿不准的交易,都愿意找他来评判一下。不知不觉中,沈墨成了这个简陋集市的核心和灵魂人物。
魏老汉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看着沈墨忙碌的身影,欣慰地捋着胡须,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多少年了,石桥村从未如此充满活力和希望!
然而,就在集市气氛达到高潮的时候,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和谐。
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在几个骑马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了石桥村,停在了打谷场不远处。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喧闹的集市瞬间安静了下来。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交易,好奇而又警惕地望向那辆马车。
在石桥村这种穷乡僻壤,如此气派的马车和护卫,可是极其罕见的。
沈墨也停下了脚步,眉头微蹙。他有种预感,这马车的主人,恐怕来者不善。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马车的帘子被一只纤纤玉手缓缓掀开。紧接着,一个身穿锦缎华服、容貌清丽、气质干练的年轻女子,在侍女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
这女子大约十八九岁年纪,肌肤胜雪,明眸皓齿,头上梳着时下流行的发髻,插着精致的珠钗,虽然年纪不大,但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者的从容和审视的目光。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简陋却热闹的集市,眼神中闪烁着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咦?这穷乡僻壤的,今天怎么这么热闹?还在搞什么……以物易物?”女子红唇轻启,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几分惊讶。
她身边的管家模样的中年人连忙躬身回答:“小姐,看样子像是乡民们自发组织的小集市。要不要……小的们上前驱散?”
“不必。”女子摆了摆手,美眸流转,目光最终落在了人群中那个虽然穿着朴素、但身形挺拔、气质沉稳、似乎是集市组织者的少年身上。“有点意思。去,把他叫过来,本小姐有话问他。”
管家领命,立刻带着两个护卫,排开人群,径首朝着沈墨走来。
沈墨心中一动。这个女子,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且,她的口音和举止,似乎带着县城大户人家的风格。
难道……她就是大纲里提到的,那位县城商贾之女,柳若曦?
根据大纲设定,柳若曦应该是在集市上初次登场,并且对沈墨的创意表示赞赏。眼前这场景,倒也颇为符合。
“喂!那个小子!我家小姐叫你过去回话!”管家走到沈墨面前,趾高气扬地说道,下巴抬得老高,完全没把眼前的穷小子放在眼里。
这倨傲的态度,让沈墨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