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清晨,田湖村的沅江堤坝上寒风凛冽,童浩林裹紧大衣,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景台上俯瞰江面。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奔腾而下,远处的山峦间隐约可见的山体——那是曾经塑料厂污染留下的伤痕。身旁的工程师展开全息投影,洪水智能厂区的3D模型在江面上缓缓升起。
"童总,这个项目结合超导体发电与智能蓄水技术,能在洪水来临时三分钟内抽干万亩积水。"工程师指着模型中的银色管道,"平时还能利用水力发电,保障周边五个乡镇的用电需求。"
童浩林点点头,目光转向正在施工的白洋河水电站。巨大的塔吊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如同蚂蚁般穿梭。他想起上次来田湖村时,村民们捧着浑浊的井水欲言又止的模样,攥紧了手中的图纸:"立刻启动20亿投资计划,先解决饮用水问题。"
当天下午,星宁集团的施工队浩浩荡荡开进村子。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中,输水管道如同银色的巨蟒,蜿蜒着伸向每一户人家。与此同时,五家农业园区破土动工,招聘启事贴满了村头巷尾:"有机蔬菜厂招80名工人,月薪七千;本科技术岗月入一万五,包吃包住!"
"真的能挣这么多?"一位背着锄头的老汉凑到公告栏前,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怀疑。正在张贴告示的园区负责人小李笑着递上宣传单:"大爷,我们不仅发工资,还教种植技术!您家那两亩地,以后种有机蔬菜能翻十倍收益!"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十里八乡。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着摩托车返乡,戴着安全帽的技术人员背着行囊进村,就连隔壁县的大学生也拿着简历慕名而来。一时间,田湖村的村口车水马龙,热闹得如同赶集。
而在桃源县委办公室,童浩宇盯着堂弟汇来的68亿投资计划书,手指微微颤抖。全息地图上,写字楼、共享厨房、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县城拔地而起。"这不仅是经济账,"他对县常委们说,"等项目落成,桃源人均收入能翻三倍,连村民养老金都能涨到每月一千!"
与此同时,石门县的山谷间也响起了施工的号角。56亿资金砸向旅游开发项目,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将民宿建在悬崖峭壁上,用玻璃栈道串联起千年古寨。当第一座悬空餐厅的钢架搭建完成时,国内外旅游博主的无人机早己在空中盘旋。
三个月后,田湖村的变化让所有人惊叹。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涌出,智能厂区的巨型蓄水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农业园区里,戴着口罩的工人们采摘着有机草莓,首播间的镜头对准娇艳欲滴的果实:"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桃源县的明星产品,纯天然无农药!"
而在沅江堤坝上,新落成的观景台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们倚着栏杆拍照,背后是白洋河水电站奔流的瀑布与智能厂区银色的管道,远处的山峦重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童浩林牵着苏婉婷的手站在人群中,听着身旁游客的赞叹,嘴角不自觉上扬。
"老公,你看!"苏婉婷突然指着江面。只见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船缓缓驶过,船头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感谢星宁集团,让沅江重现生机!"童浩林揽住她的肩膀,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桃源科技城,眼中满是憧憬——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要用商业的力量,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