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沉沉,毛文龙的亲信们围坐在营帐内,跳动的烛火将他们脸上的愤懑映照得忽明忽暗。
"咱们跟随毛帅多年,如今他竟遭此冤屈,怎能咽下这口气?" 一人猛地握紧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
"没错!袁蛮子分明是想收编咱们,再不动手,以后哪还有活路!" 另一人压低声音附和。
他们密谋着,打算趁袁崇焕立足未稳发动突袭,夺回皮岛的控制权。而这一切,都被孔有德看在眼里。
曾经的孔有德,在毛文龙麾下是一员猛将,屡立战功。毛文龙赏识他的勇猛,对他委以重任。孔有德也将毛文龙视为依靠,满心忠诚。
但随着时间推移,毛文龙的行事作风渐渐让孔有德寒了心。为了扩充势力,毛文龙私自克扣孔有德部的军饷。孔有德手下的士兵时常饥寒交迫,他小心翼翼地向毛文龙反映,却换来一顿斥责。
心中的不满越积越深,就在孔有德满心愤懑时,神秘的九芒星势力出现了。他们承诺高官厚禄,还会帮他夺回一切。在利益诱惑与长久积怨下,孔有德最终选择了勾结叛党。
袁崇焕似乎察觉到皮岛的异样。他加强亲卫戒备,暗中部署兵力。集市上,毛文龙旧部与袁军的摩擦不断升级。一次冲突中,双方拔刀相向,险些酿成大祸。
几日后,袁崇焕召集将领,试图重申军纪。帅帐内气氛压抑,毛文龙旧将虽表面应承,眼中却满是抵触。
"袁督师,毛帅在时,咱们在皮岛也算自在。您一来,这么多规矩,兄弟们实在难适应。" 一位参将忍不住开口。
"辽东战局危急,皮岛是战略要地!想保家卫国,就必须严守军纪!" 袁崇焕目光如炬,字字铿锵。
双方激烈交锋,更大的危机,正在暗处酝酿。
深夜,孔有德握着毛文龙亲赐的狼头刀,仇恨与欲望蒙蔽了他的双眼,复仇的念头在心中疯狂滋长。
第二日,袁崇焕正在批阅军务,孔有德突然率亲信闯入。帅帐内顿时乱作一团,毛文龙旧部神色各异:有人惊恐,有人犹豫;袁军亲卫则迅速拔刀,将袁崇焕护在身后。
"袁崇焕!你杀我恩公,今日血债血偿!" 孔有德状若癫狂,狼头刀带着腥风首劈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于少卿大喝:"督师小心!这些人被九芒星蛊惑了!" 长枪如游龙般刺出,首取孔有德咽喉。
孔有德仓促闪避,脖颈被划出一道血痕。他怒不可遏:"于少卿!毛帅如此信任你,而今你却和袁蛮子沆瀣一气,我要你死!" 狼头刀舞得密不透风,攻势凌厉。
于少卿沉着应对,长枪化作无数枪影。两人激烈交锋,刀枪碰撞声不绝于耳。周围士兵纷纷围拢,毛文龙旧部有的握紧兵器,犹豫是否加入;袁军则大声呐喊,为于少卿助威。
袁崇焕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他高声喊道:"孔有德!你曾是大明的好儿郎,不该被奸人利用!放下屠刀,我既往不咎!" 但孔有德早己听不进去,攻势反而更猛。
就在这时,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吴三桂率领精锐骑兵如黑色洪流般杀来,银色战甲在火光中闪耀,锐金烛龙臂光芒夺目。
"督师莫慌,末将来也!" 吴三桂一声怒吼,冲入敌阵。锐金烛龙臂所到之处,叛军惨叫连连。骑兵们紧随其后,如利刃般将孔有德的队伍冲散。
孔有德见势不妙,咬牙大喊:"撤!" 带着残部逃往芦苇荡。
袁崇焕望着远去的叛军,面色阴沉。此次叛乱虽暂时平息,但皮岛局势依然险峻。毛文龙旧部的怨恨,九芒星的阴谋,都像定时炸弹般威胁着皮岛的安宁。
"督师,要追吗?" 吴三桂抱拳请示。
"穷寇莫追。当务之急是稳定局势,安抚将士。" 袁崇焕沉思片刻,下令召集将领,明日议事。
当晚,袁崇焕彻夜未眠。他深知,想要彻底稳定皮岛,必须恩威并施:对愿意归降的旧部既往不咎,对冥顽不灵者严惩不贷。同时,九芒星的阴谋,也必须尽快查清。
第二日清晨,将领们齐聚帅帐。众人神色各异,忐忑、不满、观望... 袁崇焕目光威严:"毛文龙通敌卖国,罪不容诛。只要诸位一心为国,以往之事既往不咎。"
一名旧部将领站出:"督师,我们对毛帅忠心不假,但对大明也绝无二心。只是斩杀毛帅事先未告知,兄弟们实在难以接受。"
"毛文龙之罪铁证如山,事出紧急,为防泄密才未声张。现在,想留下为大明效力的,留下;有异心的,随时可以走。" 袁崇焕目光坚定,字字掷地有声。
毛文龙的首级落地那刻起,皮岛便成了火药桶。
他的亲信们暗中勾结九芒星势力,磨刀霍霍;皇太极听闻消息,在营帐中大笑拍案,连夜召集将领谋划夺岛之计;而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崇祯皇帝将奏报狠狠摔在龙案上,龙颜大怒:“袁崇焕好大的胆子!”
朝堂上,官员们为毛文龙之死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高举弹劾奏折,怒斥袁崇焕擅杀大将,有违祖制;也有人伏地叩首,力陈毛文龙拥兵自重,死有余辜。
崇祯皇帝捏着奏报的手颤颤发抖,心中既恼怒袁崇焕先斩后奏的狂妄,又担忧皮岛局势失控,让建奴趁虚而入。
权衡再三,他铁青着脸下旨:“命袁崇焕速速稳定皮岛,以观后效。”
此时的袁崇焕,正站在皮岛城头,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眉头紧锁。
他何尝不知此举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毛文龙昔日与他同守辽东,虽有过命交情,可私通外敌、克扣军饷的证据摆在眼前,他不得不挥下那道致命的令箭。
如今旧部叛乱、九芒星势力渗透,后金大军又虎视眈眈,每一个难题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毛文龙旧部与九芒星教徒终于动手。
他们趁着夜色摸进帅帐,却发现迎接他们的是袁崇焕早己布下的天罗地网。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划破夜空,于少卿在混战中发现九芒星教徒的诡异招式,长枪翻飞间,将一名教徒刺倒在地。
经过一夜血战,叛军被击退,但袁崇焕望着满地尸首,心中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果然,叛军败退后的第二天清晨,金国大军的旌旗己遮天蔽日。
皇太极亲率数万铁骑,兵分多路将皮岛围得水泄不通。
袁崇焕握紧腰间长剑,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敌军,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从踏入军营那天起,他便立志保卫大明江山,可如今不仅要面对外敌,还要应对朝廷的猜忌与质疑。
战斗打响,金军的火炮将城墙轰得碎石飞溅,云梯如蚁群般密密麻麻架上城头。
袁崇焕提着长剑冲上前线,嘶吼着鼓舞士气:“将士们,皮岛在,大明在!”
于少卿、吴三桂等人各率精锐,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杀。
关键时刻,于少卿发现金军侧翼防守薄弱,火速禀报袁崇焕。
得到命令后,他带着五百死士如鬼魅般绕到敌后,突然发动突袭。
金军阵脚大乱,袁崇焕趁机下令全线反击。
明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杀得金军丢盔弃甲,皇太极见状,只得无奈下令撤军。
这场胜利代价惨重,皮岛守军死伤过半,防御工事几成废墟。
袁崇焕强撑着疲惫的身躯,一边组织修缮工事、安抚伤员,一边加急向朝廷求援。
他知道,皮岛元气大伤,而皇太极与九芒星绝不会善罢甘休。
远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收到战报,脸色阴晴不定。
虽然皮岛暂时守住了,但袁崇焕先斩后奏的行为始终如鲠在喉。
那些嫉妒袁崇焕功绩的官员趁机进谗言,诬陷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反复着奏报,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而此时的袁崇焕,还在皮岛日夜操劳,全然不知自己早己陷入朝廷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