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 第28章 招兵买马

第28章 招兵买马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不是神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作者:
中二少年8号
本章字数:
7314
更新时间:
2025-06-01

许家庄的归附,如同在谯沛之地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许褚“虎痴”之名本就威震乡里,如今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麾下猛将击败,且心甘情愿率全族三百余青壮子弟追随,这消息足以让任何有心人侧目。

秦凡(华凡)并未在谯县久留。此地虽得猛将,却非理想的根基之地。西战之地,无险可守,更易成为未来风暴的中心。他的目光,早己锁定东方——琅琊国(今山东临沂、日照一带)!

琅琊,东临黄海,北接青州,南连徐州,境内多山(沂蒙山区),有险可依,兼有渔盐之利。更关键的是,此地远离洛阳政治中心,黄巾主力(张角在冀州)鞭长莫及,而地方豪强势力相对分散,便于渗透整合。此地,将成为他蛰伏发育、静观风云的绝佳巢穴!

在郭嘉的建议下,秦凡并未大张旗鼓地以“青囊圣手”或“华凡”之名行事。他化名“秦昭”,身份是避祸东迁的颍川寒门士子,身边带着几位“家将”(典韦、许褚)和“幕僚”(郭嘉、戏志才)。许家庄的三百子弟,则分批化整为零,以流民、行商、佣工等身份,悄然向琅琊腹地——靠近沂山的一处名为“卧牛岗”的山谷聚拢。

选择卧牛岗,是戏志才带病实地勘察的结果。此地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崎岖山道进出。谷内地势平坦,有溪流穿过,土地虽不算肥沃,但足以开垦自给。更难得的是,谷中深处还有几处隐蔽的天然洞穴,可作仓储、工坊甚至紧急避难之所。

抵达卧牛岗时,山谷中己汇聚了近五百人,除了许家庄的三百子弟,还有沿途收拢的一些真正无家可归、被秦凡“青囊”之名或典韦许褚威势吸引来的流民壮丁。谷中一片忙碌景象,伐木建屋,平整土地,挖掘沟渠,搭建简易的营寨和瞭望台。许褚如同监工头目,吼声如雷,指挥着青壮们干活,他那魁梧的身躯和凶悍的气息,让新来的流民不敢有丝毫懈怠。

秦凡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着初具雏形的营地。郭嘉拎着酒葫芦站在他身侧,眼神却异常清醒:“主公,人有了,地方有了。但兵非兵,民非民,器械粮草更是匮乏。若遇小股山贼流寇尚可,若黄巾或官军至此,顷刻间便为齑粉。”

戏志才裹着厚袍,咳嗽几声,接口道:“当务之急有三:一曰‘名’,需正名分,聚人心;二曰‘器’,需打造兵甲,操练战阵;三曰‘粮’,需广辟田亩,通商贾,积蓄粮秣。”

“名、器、粮。”秦凡颔首,目光沉静,“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非是流寇,亦非叛军。奉孝,以你之见,当立何名?”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主公医术通神,起于青囊。此地又为根基。不如……就叫‘青囊义军’!义字当头,既彰济世救民之志,又可区别于烧杀抢掠的黄巾流寇。对外宣称:聚流民,保乡梓,御贼寇,守一方安宁。此名,可安民心,亦可暂避官府锋芒。”

“青囊义军……好!”戏志才点头赞同,“济世安民,名正言顺!”

“便叫青囊义军!”秦凡一锤定音,“至于‘器’与‘粮’……”

他看向山谷深处那几处洞穴:“打造兵甲,需铁匠、需矿石、需木炭。典韦、许褚!”

“在!大哥(主公)!”两个铁塔般的汉子立刻上前。

“命你二人,各带一队精锐,乔装改扮,分头行动!”秦凡下令,“典韦,你带人往北,潜入泰山郡(产铁),无论威逼利诱,给我‘请’几位手艺精湛的铁匠回来!同时,探查小型铁矿或废矿,看有无可能开采!许褚,你带人往南,去东海郡(产盐),同样‘请’盐工,并设法打通一条隐秘的私盐商路!盐,可换粮食,可换铁器,乃命脉!”

“遵命!”典韦、许褚眼中燃起火焰,领命而去。这种“干活”,比单纯练兵更让他们兴奋。

“志才,”秦凡转向戏志才,“你精于筹算,通晓农事。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规划屯田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谷中老弱妇孺,亦可组织起来,纺线织布,饲养禽畜,各司其职。务必在入冬前,存够过冬粮草!”

“志才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戏志才深吸一口气,压下咳嗽,眼中闪烁着被重任点燃的光芒。这不仅是种田,更是构建一个微缩的、能自给自足的军政体系!

“奉孝,”秦凡最后看向郭嘉,“你心思活络,长于机变。三件事:其一,联络颍川旧友,尤其是那些对朝廷失望、郁郁不得志的寒门才俊,或精于工匠、算学、医卜之人,暗中招揽,引至琅琊。其二,动用你在江湖市井中的关系,建立一条覆盖青徐兖豫的情报网,我要知道黄巾动向、官府调兵、各地粮价、乃至……那些地方豪强的底细!其三,也是最紧要的,”秦凡压低声音,“找到管亥!”

“管亥?”郭嘉眼神一凝,“那个在青州传太平道、颇有勇名的渠帅?”

“正是他!”秦凡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在太平道中地位不上不下,野心勃勃却常受排挤。黄巾将起,此人必不甘寂寞。找到他,摸清他的底细和动向。此人……或许是我们撬动青州乱局,火中取栗的关键棋子!”

“妙!”郭嘉抚掌而笑,眼中闪烁着狐狸般的狡黠,“主公此计,深谙浑水摸鱼之道!搅动青州,乱中取利!奉孝明白了!这就去办!”他灌了口酒,转身匆匆离去,那慵懒的步伐此刻却带着风。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卧牛岗如同精密的机器般高速运转起来。

**练兵:**

典韦和许褚在完成各自“外勤”任务间隙,将主要精力投入练兵。两人风格迥异。

典韦练兵,如同炼狱!他将挑选出的三百名最强壮、最敢拼的汉子编为“陷阵营”,训练近乎残酷:负重越野于崎岖山岭,赤膊搏杀于泥泞雨地,以木棍代替刀枪,每日对练至筋疲力竭。他信奉“平时多流血,战时少送命”,亲自下场,一双铁拳打得新兵哭爹喊娘,却也打出了彪悍的杀气和无畏的胆魄!口号只有一句:“跟着老子,向前!砍翻一切挡路的!”

许褚则更侧重“虎卫营”的组建(主要是许家庄旧部和部分忠厚力大者)。他练兵强调纪律与协同,以刀盾配合为主。虽也严厉,但更重言传身教,常与士兵同吃同住,力大无穷的身躯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他憨厚的外表下藏着细腻,善于发现士兵的优长,口号是:“护住主上!护住兄弟!护住咱的粮!”

秦凡则亲自编写了最基础的队列、号令操典,并借鉴戚继光“鸳鸯阵”的理念,结合东汉兵器特点,设计了几种适合小队山地作战的简易阵法,由戏志才负责传授演练。同时,他利用山谷地形,设置了大量障碍和陷阱,模拟实战环境。

**制器:**

典韦不负众望,从泰山郡“请”回了三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和他们的家眷,还顺带“发现”了一处官府废弃的小型铁矿。许褚也从东海郡带回了几名老盐工,并初步搭上了一条隐秘的私盐线(代价是付出了部分从谯县带来的金银)。

山谷深处的洞穴被改造成了简陋的工坊。炉火日夜不息,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在老铁匠的指导下,以缴获和收集的废旧铁器为原料,开始打造枪头、矛尖、环首刀、以及最紧要的——箭簇!木工作坊则制作枪杆、盾牌、弓身。虽然装备简陋,多为皮甲甚至无甲,但至少不再是赤手空拳。

**屯田:**

戏志才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他根据山谷地形和水源,规划出梯田和旱田,组织流民开垦。兴修了几条简易水渠,引溪水灌溉。又从流民中挑选有经验的老农负责指导。同时,在谷口较平缓处,规划出专门的“军屯区”,由士兵在训练之余耕作。妇孺则负责采集野菜、野果,饲养有限的鸡鸭猪羊,纺线织布。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圈,正在艰难却顽强地成型。

**情报与渗透:**

郭嘉如同消失在空气中,只有定期的密信通过特殊渠道送回。信中信息庞杂:青州太平道活动日益猖獗,大贤良师张角派出的使者频繁往来;徐州刺史陶谦似有招兵买马、整顿防务之举;兖州各郡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反应迟钝;颍川方面,荀彧似有出仕兖州的意向;最重要的是,管亥的行踪己被锁定——他正在青州北海国(今山东潍坊一带)秘密串联,聚集了数千亡命之徒,蠢蠢欲动!

秦凡看着郭嘉的密报,手指轻轻敲击着粗糙的木桌。管亥在北海……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北海富庶,临近渤海,若操作得当……

“主公,”戏志才拿着一卷竹简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喜色和疲惫,“这是本月粮秣、兵甲、人口的汇总。新开垦荒地一百二十亩,秋粮若能顺利,加上存粮和私盐贸易所得,支撑到明年开春应无大碍。新制环首刀五十柄,长矛头一百,箭簇三百……新募流民壮丁一百七十人,己编入典、许二位将军麾下操练。”

秦凡接过竹简,目光扫过那一个个代表着希望的数字。短短数月,从无到有,一支近七百人、初具雏形的“青囊义军”己在琅琊群山之中悄然扎根!虽然依旧弱小,如同风中烛火,但骨架己成,气血渐旺!

他走到营寨高处,望着谷中热火朝天的景象:士兵们喊着号子在操练,农夫在田间弯腰劳作,工匠在洞穴中敲打铁器,妇孺在溪边浣洗衣物……炊烟袅袅,竟有几分乱世桃源的错觉。

典韦正光着膀子,在泥地里将一队新兵摔得人仰马翻,吼声如雷。

许褚则扛着几根巨大的原木,轻松走过校场,引得士兵们阵阵喝彩。

远处山坡上,戏志才裹着厚袍,正与几名老农比划着规划水渠。

秦凡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而充满斗志的弧度。

黄巾的烽火,即将点燃。

而他这只潜藏于琅琊群山之中的幼虎,也己磨利了爪牙,等待着……亮剑的时刻!

“青州……”他低声自语,目光投向东北方向,“管亥……该你登场了。” 一场借势而起、火中取栗的大戏,剧本己在心中铺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