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两遍时,含玉己经梳洗完毕。桌上还放着她早起为青山和婆母准备的饭食。碗沿边还冒着热气。
含玉特意换上靛青色围裙,发髻用木钗挽得一丝不苟。王大娘叩响门环时,她正往篮子里装昨晚做的那方豆腐。
"带着这个给李婆婆看看。"王大娘掀开笼布一角,皱了皱眉,"嗯...比昨天刚出锅时结实些了。"出门前含玉还朝里屋瞧了瞧,此刻他们都还睡着。
晨雾中的青石巷还蒙着露水。含玉亦步亦趋跟着王王大娘,穿过三条街巷,在一株老槐树下停住。挂着"李记豆腐"招牌的院子里飘出浓郁的豆香,与儿时记忆里父亲做的豆腐里带着卤水味的香气截然不同。
"老姐姐!"王大娘扬声唤道。一位白发如银的老妇人从蒸汽中走出来,围裙上沾着新鲜豆渣。她眯眼打量含玉:"这就是老宋家的那个刚进门媳妇儿?"
含玉连忙奉上豆腐。李婆婆用手指轻轻一按,豆腐表面立刻渗出清浆。"卤老了。"她掰下一小块含在嘴里,"用的是盐卤?"
见含玉点头,李婆婆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翻转过来:"指节太僵!点卤要用手腕的巧劲。"说着把她拉到石磨前,"先磨五斤豆子我看看。"
磨盘比含玉家的更沉重。才推到第三圈,她的腰就隐隐发酸。李婆婆突然往磨眼里加了一把芝麻:"继续!磨到看不见芝麻粒为止。"含玉咬紧牙关,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
正午时分,李婆婆终于点头:"明日寅时过来,我教你石膏点浆。"含玉刚要道谢,却见老人从水缸舀出瓢凉水泼在磨盘上:"记住,石磨冷热要均匀,不然豆子出浆不纯。"
回程时含玉的掌心火辣辣地疼。王大娘在岔路口停下:"李婆婆肯教,是因为你那过世的公爹当年分给她半袋救命黄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你公爹是个热心肠的人,着村里多数人豆受过你公爹的恩。只是可怜了铁柱,年纪轻轻……"
含玉听着这话垂下了眼眸,“王大娘,你说这老天爷,怎么这么不开眼?为何这好人怎么命不长!”王大娘摆摆手不愿再说。
回到家时,天己经擦黑。厨房里此刻正有一人在灶台前转悠,含玉定睛一看,是还病着的婆母。
“母亲,你还病着呢,怎么能让您来做饭呢?快放着我来吧。”此刻青山从里屋拿着药走出来。“你且让母亲,忙着吧!她说见你为这个家如此辛苦,心里过意不去!为你做点什么,她才心里好受点。”
青山语气轻松,完全听不出担心。含玉朝青山张嘴问道,“好了?”青山点点头!
“快坐下,我给你上点药。”青山看看含玉的手,含玉有些不好意思的将手藏到身后。青山见状拉着含玉做在油灯边,“是母亲让我给你准备的,今日我们早起,见你不在家。我跟母亲说明事情缘由,母亲便让我下学的时候带这伤药回来。”
油灯下含玉伸出的手,有几个大大的水泡,其中两个还破了皮。青山心疼的一边吹气,一边涂药。等涂好药,赵氏的饭菜也早己做好。此刻前几日笼罩在这家的阴云仿佛瞬间飘散,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饭也有了些许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