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叶璃与萧逸尘关系僵持不下之时,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如春风般吹进了校园: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力广泛的全市性综合学术竞赛即将拉开帷幕。此次竞赛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犹如一场学术盛宴,而获胜者将赢得无比珍贵的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这消息恰似一场甘霖,洒落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在众多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叶璃与萧逸尘自然也不例外。
张老师深知二人潜力非凡,特意寻来,目光中满是期许与鼓励:“你们二人皆是极有潜力的学生,此次竞赛意义重大,无论是对你们个人学术之路的拓展,还是未来的长远发展,都犹如一盏明灯。我坚信,以你们的实力,定能在竞赛中崭露头角。”
叶璃听闻此讯,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一方面对这般学术挑战满怀憧憬,另一方面又对是否能再次与萧逸尘紧密合作心存疑虑。毕竟,往昔的误会虽随时间淡去,可那道裂痕仍若隐若现,横亘在二人之间。
而萧逸尘眼中,此刻正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不假思索地望向叶璃,语气诚挚且热烈:“叶璃,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恰似我们之前携手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只要并肩作战,必能再创佳绩。”
望着萧逸尘眼中毫不掩饰的期待,叶璃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一同为赛事拼搏的岁月。那些并肩奋斗的日子,汗水与欢笑交织,也让他们建立起深厚的默契。她心中那扇紧闭己久的门,似有了些许松动。最终,她轻轻颔首,声音虽不大,却透着坚定:“好,那就再合作一回。”
为全力备战这场至关重要的竞赛,叶璃与萧逸尘不得不重新频繁接触。图书馆内,再度出现他们熟悉的身影。他们穿梭于书架间,精心挑选查阅资料;又常常相对而坐,面对一本本厚重的学术典籍,热烈探讨学术问题。随着时光流转,两人之间那层尴尬的薄纱,在学术思维的碰撞中,渐渐被轻轻撩起,曾经的默契如同沉睡的种子,悄然苏醒、萌发。
就在二人合作渐入佳境之际,学校资深学术权威李教授听闻他们将参赛的消息。李教授在数学、物理领域造诣精深,可谓桃李满天下,平日里对优秀学子尤为关注。他主动找到叶璃与萧逸尘,表示愿亲自指导他们备赛。李教授的到来,无疑为二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令他们备受鼓舞。
然而,竞赛准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物理建模环节,叶璃与萧逸尘产生了严重的思路分歧。叶璃凭借敏锐的学术首觉,认为应采用一种创新却风险颇高的方法。此方法若能成功实施,他们的模型必将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而萧逸尘则从稳妥角度考量,倾向于传统的建模方式,他觉得这种方式虽可能不够惊艳,但胜在稳定,能确保一定的成绩。
二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叶璃激动地比划着,试图说服萧逸尘:“我们不能总是墨守成规,此次竞赛高手云集,唯有大胆尝试新方法,方有更大胜算。”萧逸尘却紧锁眉头,反驳道:“创新固然可贵,但风险太大。我们不能拿这难得的机会去冒险,传统方法经实践验证,更为可靠。”
这场激烈的争论,不仅让原本和谐的备赛氛围瞬间紧张起来,更严重影响了备赛进度。刚刚有所缓和的两人关系,再度陷入冰冷的僵持。
恰在叶璃与萧逸尘因分歧僵持不下,气氛降至冰点之时,李教授察觉到了二人的异样。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教授陷入沉思。片刻,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缓缓开口:“你们二人的想法皆有可取之处,其实不妨尝试融合。”李教授详细阐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巧妙融合了两人思路的优点,既保留了创新元素,又降低了风险。
与此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叶璃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篇此前查阅时遗漏的关键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恰好为李教授提出的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叶璃兴奋地将此发现告知萧逸尘。
望着那篇论文,二人先是一愣,随后相视而笑。此刻,他们深切意识到彼此思维的互补性。这次的分歧非但没有让他们分道扬镳,反而成为关系进一步升华的契机。经历此番波折,他们的合作愈发紧密,全力向着即将到来的竞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