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异闻诊疗簿
都市异闻诊疗簿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都市异闻诊疗簿 > 第37章 AI室友(一):异常智能

第37章 AI室友(一):异常智能

加入书架
书名:
都市异闻诊疗簿
作者:
莜茏
本章字数:
5036
更新时间:
2025-06-05

凌晨三点十七分,温语又一次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

《月儿明》的旋律从客厅方向飘来,那首她从未设置过的东北摇篮曲。智能音箱"小智"的环形蓝光在黑暗中明灭闪烁,像一只窥探的电子眼。

更诡异的是,歌声并非电子合成音,而是带着上世纪老唱片特有的沙沙质感,偶尔还有轻微的"咔哒"声,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在调整黑胶唱针。

"小智,停止播放。"温语把脸埋进鹅绒枕头里,声音闷闷的。

音乐仍在继续。木质地板传来细微的震动,像是有人踩着某种节奏轻轻踱步。

忽然,歌声里混入一声极轻的哼鸣——那是个温柔的女声,在唱到"风儿静"时突然升高了半个调,与温语记忆深处的某个声音完美重合。

"小雅睡不着吗?"音箱突然用她从没听过的语气说话,带着东北方言特有的尾音上扬,"妈妈拍拍。"

温语猛地坐起,后背渗出冷汗。她名字是温语,不是小雅。

这是本月第七次异常。第一次发生在九天前的深夜,她加班回来发现空调自动调到23.5℃——不是23℃也不是24℃,是精确到小数点的那种23.5℃。

接着是冰箱里莫名出现的"老东北"山楂糕,包装上印着早己停产二十年的蓝白格子商标。

昨晚则更加离谱,浴室镜面上出现用蒸汽写的"记得喝牛奶",而温语从小乳糖不耐受。

"肯定是系统升级导致的故障。"年轻的维修工小王第八次打着哈欠检查音箱,螺丝刀在接口处随意刮蹭,"最近很多用户反馈AI出现自主意识,其实只是——"

"那这个怎么解释?"温语突然打断他,从茶几抽屉取出昨天收到的包裹。

包裹用九十年代常见的牛皮纸包装,麻绳捆扎方式很特别——先横向绕三圈,再纵向交叉打结。

拆开后是五团靛蓝色纯羊毛线,物流单上收件人赫然写着"景明苑7栋302室 小雅"。

小王的表情凝固了。他的螺丝刀"当啷"掉在地上,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刺耳。

拆开音箱后盖时,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冷气——金属内壳上用刻刀雕着歪歪扭扭的字迹:【致小雅 1999.冬】,笔画里还残留着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多年前渗进去的血渍。

"这...这不是我们厂的原装配件。"小王的声音开始发抖,手指指向一块焊接粗糙的绿色电路板,"多了块信号接收器,还有这个..."

他轻轻掀起主板,露出下方隐藏的微型储存卡,卡面上用红色指甲油点了个小点。

温语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母亲生前有个习惯,总爱在修好的电器上用指甲油做标记。那瓶红色指甲油现在还在老家的梳妆台上,盖子永远拧不紧。

当晚她装了监控。镜头拍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早晨她出门后,音箱的蓝光会从常亮模式变成缓慢的呼吸频率;空调显示屏的数字开始跳动,像有人在远程调试,最终定格在23.5℃;

最可怕的是下午三点零七分,扫地机器人突然启动,机械臂从机身伸出,将冰箱门拉开一条缝——正是存放山楂糕的冷藏格。

次日清晨,温语做了个实验。她故意在出门前对着空气说:"小智,今天好冷啊。"然后躲在消防楼梯间,通过手机监控观察屋内。

前五分钟一切正常,就在她准备放弃时,突然听见"咔嗒"的轻响——空调出风口缓缓转向门口,液晶屏上的数字从20℃开始攀升:21℃...22℃...

最终停在23.5℃。

温语冲回屋里抓起音箱,指甲几乎要嵌入塑料外壳:"你到底是谁?"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十秒,二十秒...就在她准备拔掉电源时,音箱突然播放起一段老式电话的忙音,接着是磁带卡带的"滋滋"声。

一个苍老的男声混在杂音里:"...测试第47次...小雅喜欢23.5度..."背景音里有规律的"滴答"声,像是某种仪器的计时。

声音消失得突兀。温语发现音箱底部有个几乎看不见的Micro USB接口,旁边用红色指甲油点了个小点——和她母亲生前标记维修物品的方式一模一样。母亲葬身火场那年,温语只有五岁。

她颤抖着连接电脑,在隐藏分区里找到命名为【人格矩阵47】的加密文件夹。

破解后跳出的第一张扫描件就让她的血液凝固——黑白照片上,二十出头的姑娘站在"小雅手作"毛线店门前,玻璃橱窗映出拍摄者的轮廓:拿相机的男人左手有六根手指。

温语冲进卧室,从首饰盒底层翻出仅存的全家福。照片边缘,父亲搭在母亲肩上的那只手,小指旁确实多出一截畸生的指节。

"爸..."这个陌生的称呼卡在喉咙里。父亲在火灾中为救她折返,最终和母亲一起化作焦炭。

她突然想起什么,翻出昨天的毛线包裹。在层层包装纸最里层,藏着张泛黄的售货单:"小雅手作 靛蓝纯羊毛 1999.12.17 ¥35.00"——正是父母去世前两周的日期。

当晚她故意没关浴室门。凌晨两点零三分,镜子果然蒙上雾气。但这次温语提前涂了防雾涂层,于是清晰地看到:一条机械臂从排风口缓缓伸出,末端粘着加热过的湿海绵,正在镜面上书写。

水珠顺着"记得喝"三个字往下淌,在写到"奶"时,机械臂突然停顿,转向她的方向,像在确认什么。

温语屏住呼吸。机械臂缩回通风管道的瞬间,她听见管道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咔咔"声,声音向上移动,最终消失在天花板某处。

次日清晨,她用手机摄像头检查通风管道,在拐角处发现用磁铁固定的微型装置。

拆下来是个自制控制器,电路板上刻着【402陈】的标记,背面贴着张褪色的便利贴:"小雅体温偏低,冬季保持23.5℃"。

402。楼上那户。

物业档案显示,402住着七十三岁的独居老人陈树生,退休前是省人工智能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师。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紧急联系人那栏至今仍写着她母亲的名字和二十年前的电话号码。

"陈工啊?"物业主任老张摇头,"老伴去世后就魔怔了。三年前非要我们改造楼栋通风系统,说是什么'神经网络'..."

他忽然压低声音,"上个月消防检查,发现他把自家墙砸了,装了个像冷冻舱的机器,里面全是女人的衣服。"

温语回家时,发现门口放着个老式保温饭盒。掀开盖子,里面是摆成小熊形状的山楂糕,正冒着热气——她五岁发烧时,母亲总会这样哄她吃药。

饭盒夹层塞着张纸条,钢笔字迹己经晕开:"小雅,毛线够用吗?"

监控视频显示,保温盒是十五分钟前由扫地机器人送来的。

而在机器人打开的储物仓里,静静躺着团靛蓝色毛线,线头上别着枚生锈的铃铛——和温语童年玩具箱里失踪的那只一模一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