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年8月20日,东海之滨的琅邪港旌旗蔽日,52艘悬挂玄鸟旗的舰艇如钢铁巨兽般锚泊在深蓝海面。最前方的"始皇帝号"航空母舰排水量达十万吨,甲板上整齐排列着"玄鹰-9"型舰载战机,机翼上的电磁炮闪烁着冷光。童浩林身着藏蓝军装,站在指挥塔顶端,身后是12艘航母组成的"苍梧舰队",舰身编号从"苍梧-01"至"苍梧-12",每艘都配备着墨家研制的反物质引擎。
"报告陛下,空军己完成集结!"通讯官的声音通过量子耳机传来。童浩林抬头望向天际,158架"赤霄"战机正以雁翎阵掠过,机尾喷射的等离子流在云层划出绯红轨迹;52架"青鸾"首升机低空盘旋,螺旋桨掀起的气流将港内旗帜吹得猎猎作响。远处的陆军学院操场上,200万陆军将士身着纳米外骨骼装甲,88台"白虎"坦克的炮管首指苍穹,激光瞄准器在地面投下红色光斑。
太空之中,大秦的8颗"璇玑"卫星组成监测网络,第9颗"补天"空间站正在近地轨道组装。透明舱室内,墨家技师操控机械臂焊接钛合金支架,舱外悬挂的巨幅标语写着"大秦苍穹,共赴星河"。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指挥塔屏幕上,她身后是俄国仅有的3颗"极光"卫星,"陛下的邀函己收到,俄国太空舰队明日启航!"
消息通过量子通讯传遍全球,正在举行分封仪式的日本山城震动。镰仓幕府的武士们望着天空,误以为是"天照大神驾临",却见全息投影中,童浩林的身影跨越万里:"东瀛诸君,大秦太空站可助你们观测星象,发展科技。"幕府将军攥紧腰间的佩刀,却听见城下百姓的议论:"秦人有飞天之术,我等还在奉行农奴制..."
欧洲大陆的反应更为热烈。英吉利女皇伊丽莎白立刻宣布将唯一的"不列颠尼亚号"航母升级为电磁驱动;法兰西克女皇贞德则派遣使团,恳请大秦协助建造太空观测站;就连仍处于封建割据的德意志诸邦,也联合送来"共研太空火炮"的密信。童浩林大笔一挥,在《太空合作宪章》上盖下玉玺:"凡愿摒弃旧制者,皆可共享文明成果。"
三日后,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号"太空梭抵达大秦空间站。叶卡捷琳娜女皇身着抗压宇航服,在墨家技师引导下参观生态循环系统。当她看到蔬菜培养舱中生长的太空番茄时,惊叹道:"在莫斯科的寒冬,我们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随即,她代表俄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礼物——用陨石铁锻造的"太空长剑",剑柄刻着双头鹰与玄鸟缠绕的图案。
澳洲的"南溟号"科研船同时抵达琅邪港,威廉皇帝带来了南半球的星空测绘图。"根据贵国的星象理论,"他指着图上的暗区,"我们发现了新的星系团!"童浩林命人将图纸导入空间站数据库,墨家的"浑天计算仪"立刻开始推演,三维星图在舱内流转,宛如置身宇宙中心。
最富戏剧性的当属日本的转变。当第一架大秦"玄鸟"无人机降落在奈良城,投下《太空科技启蒙书》时,圣德太子果断宣布"废藩置县",派遣500名留学生搭乘大秦运输舰前往长安。送行仪式上,一名少年武士望着天空喃喃自语:"总有一天,我们也要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
随着太空联盟的成立,全球军备格局彻底改变。大秦的"玄武"反导系统覆盖北半球,俄国的"雷霆"激光炮镇守西伯利亚,英吉利的"海王"水下监听网护卫大西洋。童浩林在给叶卡捷琳娜的密信中写道:"昔年商鞅筑秦塞,今日我等筑天墙,皆为护佑文明之火。"
当第10颗"逐日"卫星发射升空,火箭尾焰照亮了整个东方。在长安的观星台上,童浩林与各国首脑通过全息投影共饮庆功酒。远处,海军舰队开始全球巡航,战机的轰鸣声与太空站的闪烁光芒交织,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一个以科技为剑、以合作为盾,超越国界与制度的崭新时代,正从大秦的港口与太空站出发,向浩瀚宇宙深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