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7日,北京
阮甜盯着生物安全柜里的病毒培养皿,眼睛酸得像是被人撒了一把沙子。她己经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防护服里的T恤湿了又干,结了一层薄薄的盐霜。
"阮博士,三号样本的CT值出来了!"助手隔着玻璃门喊。
她揉了揉太阳穴,手套上的汗渍在报告单上晕开一小片水痕。非典疫情爆发后,整个实验室被军方接管,所有研究人员签了保密协议,吃住都在实验楼,连窗户都被封死了。
"放桌上吧。"她哑着嗓子说,左手小指突然抽了一下——金属关节发出细微的"咔嗒"声。这玩意儿最近越来越敏感,昨天甚至把试管架震翻了。
————
晚上11:30,隔离宿舍。
阮甜瘫在硬板床上,数着天花板上的裂缝。忽然,床底下的军用通讯器发出"滴滴"声——这是顾野的专属频率。
她一个鲤鱼打挺翻下床,从枕头套里摸出钥匙,打开锁着的铁皮柜。屏幕上跳出个模糊的画面:顾野穿着航天基地的蓝色工装,背景是巨大的火箭整流罩。
"你们所里还有这种古董?"阮甜戳了戳雪花点遍布的屏幕。这玩意儿像是从博物馆里挖出来的,画质堪比马赛克拼图。
顾野凑近镜头,鼻尖几乎贴到摄像头上:"跟总装部借的,说是苏联时期的东西。"他忽然皱眉,"你眼睛怎么红得像兔子?"
"熬夜熬的。"阮甜下意识摸了摸脸,防护口罩的勒痕还在,"你们那边怎么样?"
"老样子。"顾野把镜头转向窗外——戈壁滩的夜空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架亮如白昼,"杨利伟下周来适应性训练。"
两人突然同时沉默。这种隔着屏幕各自报平安的对话,在过去半个月里己经成为固定节目。阮甜盯着顾野耳后新冒出的痘痘,莫名想起重生前看过的一条朋友圈——2023年的顾野晒过一张老照片,配文是"非典时期偷用军线视频,差点上军事法庭"。
"喂。"顾野突然压低声音,"给你看个东西。"
镜头一阵晃动,最后对准了一个饭盒。打开后,里面是西块造型诡异的巧克力,勉强能看出火箭形状。
"航天员特供的,我偷——咳,申请了几块。"他耳朵尖发红,"据说能缓解疲劳。"
阮甜突然鼻子一酸。上辈子她32岁孤身死在实验室时,床头也放着同样的巧克力,包装上画着歪歪扭竖的笑脸。
"信号是不是又断了?"顾野敲了敲摄像头,"你表情好奇怪。"
"没有。"阮甜抓起水杯掩饰情绪,"就是……有点想你。"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屏幕那头的顾野瞬间僵成雕塑,手里的饭盒"咣当"掉在地上。两人隔着满屏雪花点面面相觑,活像两个被雷劈傻的呆头鹅。
"我这边要查岗了!"顾野突然手忙脚乱地关设备,"明天老时间!"
屏幕黑掉前,阮甜分明看到他撞翻了椅子。
————
凌晨1:20,实验室。
阮甜蹑手蹑脚溜回工作台。白天的异常数据让她睡不着——三号样本的病毒载量比预计低了40%,这不符合2003年的毒株特性,反倒像她前世研究过的……
"X-17变种?"
她猛地回头。空荡荡的实验室里只有仪器的嗡鸣。但刚才分明有人在她耳边说了这个词——2023年才被命名的非典变异株。
左手小指突然剧烈震颤,金属关节发出高频蜂鸣。安全柜的玻璃映出她身后的人影——穿防护服的家伙正弯腰查看她的电脑!
"谁?!"
人影转身就跑。阮甜抄起离心机追出去,走廊尽头只看到一片晃动的门帘。地上落着张门禁卡,她捡起来时手指一麻——卡片背面嵌着微型电路板,图案是盘绕的电子蛇。
"周建军……"她攥紧卡片。这家伙的手背纹身十年前还是墨水,现在居然升级成生物芯片了?
————
次日视频时间。
"你确定没看错?"顾野的声音压得极低,"所里刚通报,有境外势力在窃取疫苗数据。"
阮甜把门禁卡举到摄像头前:"认识这技术吗?"
画面突然剧烈抖动。顾野那边传来刺耳的警报声,接着是秦峰的大嗓门:"全体注意!五分钟内到三号会议室!"
"等等!"阮甜拍打屏幕,"你那边怎么了?"
顾野的脸重新出现在镜头里,苍白得吓人:"阮甜,无论谁以我的名义联系你,都别信。"他飞快地扯下脖子上的军牌塞到镜头前,"记住这个编号,只有——"
屏幕突然蓝屏,跳出一行乱码:
[信号干扰源:2023.7.21]
阮甜猛地站起来。她的金属小指正在疯狂发热,安全柜里的病毒样本突然集体沸腾——培养液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组成了西个数字:
20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