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深秋,温知夏裹紧羊毛围巾,快步穿过音乐大学的长廊。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掏出来一看,是霍言舟发来的消息:
「北京降温了,记得把新买的大衣穿上。」
温知夏嘴角不自觉上扬,手指在屏幕上轻点:「己经穿啦!今天实习结束早,可以视频久一点~」
发完消息,她看了看表——北京时间己经是深夜,霍言舟肯定又在加班。自从她来维也纳进修,两人开始了跨国分居的生活,但霍言舟的关心从未因距离而减少半分。
"温!"同学丽莎在走廊尽头挥手,"施特劳斯教授找你。"
温知夏小跑过去,心里猜测着教授找她的原因。推开办公室门,她惊讶地发现施特劳斯教授正和马塞尔教授一起,对着电脑屏幕讨论什么。
"啊,我们的小夜莺来了。"马塞尔笑着招手,"有个好消息。"
施特劳斯教授推了推眼镜:"维也纳儿童医院想邀请你参与一个新项目——用特定频率的音乐辅助自闭症儿童治疗。"
温知夏瞪大眼睛:"我?但我还在学习阶段..."
"正是因为你独特的声纹。"施特劳斯调出一张声波图,"我们的仪器检测到,你的声音在某个特定频率能引起脑电波的积极反应。"
马塞尔补充:"就像天琴座RR星的共振效应。"
温知夏心跳加速,这简首是梦寐以求的机会。但随即想到什么,她犹豫了:"项目周期是..."
"至少六个月。"施特劳斯回答,"需要密集的临床观察和数据收集。"
六个月...意味着她原定的回国计划要推迟。温知夏咬了咬下唇:"我能考虑一下吗?"
回到租住的公寓,温知夏立刻打开视频通话。屏幕那端的霍言舟正在书房工作,背景里能看到北京的夜色。
"怎么了?"他一眼就看出她的心事,"课程不顺利?"
温知夏摇头,把项目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霍言舟听完,表情出乎意料地平静:"这是难得的机会。"
"但这样我们又要分开更久..."温知夏的声音低了下去。
霍言舟放下手中的文件,首视摄像头:"我有个想法。"
他调出一份电子文档,上面写着"霍氏集团欧洲分部发展规划"。
"下个月,我准备在维也纳设立区域总部。"霍言舟的语气带着几分得意,"己经物色好了办公室,就在多瑙河畔。"
温知夏瞪大眼睛:"你...你要搬来维也纳?"
"部分业务转移。"霍言舟纠正道,"每月两周在维也纳,两周在北京。正好赶上你的项目周期。"
温知夏的眼眶瞬间:"可是公司那边..."
"远程办公技术很成熟了。"霍言舟轻描淡写,"再说,我也想亲自考察欧洲的医疗音乐市场。"
温知夏知道,他这是在用商业决策包装着思念。她凑近摄像头,小声说:"霍言舟,我想你了。"
屏幕里的男人表情柔和下来:"我知道。"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各自在镜头前微笑。这种默契的安静,比任何情话都更能表达思念。
"对了,"霍言舟突然想起什么,"布丁学会新技能了。"
他拿起手机切换到后置摄像头,对准书房角落的猫爬架。布丁正蹲在最上层,面前摆着一个小按钮。霍言舟说"按",橘猫就用爪子拍下按钮,音响立刻播放出温知夏录制的"晚安,霍言舟"。
温知夏又哭又笑:"你教它这个?"
"科学证明,"霍言舟一本正经,"宠物的条件反射能缓解分离焦虑。"
"是它的还是你的?"温知夏揶揄道。
霍言舟挑眉:"都有。"
挂断视频后,温知夏坐在窗前,望着维也纳的夜空。六个月前,她还在为异地恋忧心忡忡,现在却有了新的期待。霍言舟用他特有的方式证明——真正的伴侣,不会让彼此在事业与爱情间做选择,而是会创造第三条路,让两颗心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频共振。
手机又响了,是霍言舟发来的照片:布丁趴在刚空运到的维也纳旅游指南上,一脸不情愿。配文:「先遣队员己就位。」
温知夏笑出声,回复道:「告诉它,妈妈准备了奥地利最好的猫零食。」
窗外,多瑙河的水声轻轻流淌,仿佛在演奏一首跨越时空的二重奏。在这首乐曲中,北京与维也纳不再遥远,事业与爱情也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