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今看着拥有的很多。
那叶楼也落在了她的名下。
周宋能悄无声息的给她落了名,可是地契却没有给她。
日后若是分开了,自然也能悄无声息的挪走。
真切属于她的,还是桃花坳这个贫瘠的小山坳。
桃花坳是她的,她就要负责保护好自己的领地。
捣杵己经晾干了水份。
叶春取了半篮子稻谷,倒入石臼里。
果然新的捣杵就是好用,几杵下去,带起来一蓬的谷壳。
只晓得十几下,把稻谷簸出来。
壳去的干净的,拨在一旁,还带有谷壳的,少不了再补几下。
这点米,不值得倒入米缸了。
寻了个干净的陶罐,倒了满满一罐子。
剩余的淘洗干净,泡在了水里。
今日买了新鲜的猪肉,她也想做一回林婶做过的煲仔饭。
才腌了一会儿的猪肉,自然没有腊肉腊肠的风味。
她本就是学着做,也不拘泥于什么材料。
泡米的时候,她还摘了一下青豆荚 。
剥了一大把青豆。
米饭和青豆一起煮,才最好吃。
若是没有菜,只用一把米和一把青豆,加一点点猪肉和酱,上头盖一层咸菜丝,就是很好的一餐饭了。
如今还有肉, 和其他的菜蔬。
味道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小炉子升起来,锅底放一点点油,再切了一块肥瘦相间的肉片。
铺在锅底煸出更多的油脂,把泡发的木耳和干笋,炒上几下。
把菜和肉拨到一旁,倒入浸泡过后的米粒。
添比蒸饭多一点的水,就可以盖上盖子慢慢的煮了。
才一天没有摘胡瓜,就多了十几个老的。
这次的老胡瓜,叶春投洗了几遍。
用刀切成两半,放在竹匾里暴晒。
十几个胡瓜切好摆好 。
小锅子里己经噗噗噗的冒出白气了。
这个时候米粒己经涨大了许多。
叶春把洗净的青豆放入米饭上头,用筷子在米饭里扎几个孔。
在青豆的中间, 磕了两个鸡蛋。
也不用添火炭,剩余的火炭的火力刚刚好,能把饭煮熟,还能得到一圈锅巴。
锅巴用来泡骨头汤喝,就是明天的早饭了。
骨头之所以是作为搭头,上头的肉自然被剔的干干净净。
大锅添水,骨头用斧头砸断。
放入清水里,再放一把葱。
把浮沫都倒掉,重新倒水淋一圈米酒。
加了大块的劈柴,大火烧滚,小火慢炖。
炖上骨头汤。
泥炉的火炭己经所剩无几了。
用布包住锅耳,放在木板上闷一闷。
从陶罐里捞出一块酸萝卜和两三个圆嘟嘟的山椒。
切成细丝,摆在饭上头。
叶春舀了一勺饭,里头有肉有青豆,再摞上一根酸萝卜和一圈山椒 。
咸香麻辣酸爽,有了酸萝卜的加入,她觉得自己的煮的饭,比林婶的那锅煲仔饭好吃多了。
若是周宋在,一定会很喜欢吃。
想到周宋,顿觉得饭都不香了。
也不知道周宋去哪儿了,做了什么事。
之前周宋说他自己是北地王君的第二子,被兄长追杀。
她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附和的叹息了几句。
后来他给了金银和叶楼给她,她倒是信了几分。
王君的儿子,富贵有权势的公子哥,还是腻了山里的生活,回归了王室不成?
她狠狠的咬了一口肉。
心想:不管他是回去,还是留下。
只要周宋一日不来寻她,便是走在街上遇到,她也只装作不认识。
本来美味无比的饭,经过这一番折腾。
叶春难得的没有了好胃口。
喝了一杯菊花茶,把竹匾收回灶房,用盖子盖了。
往灶膛里加了一块柴,保证这火能燃到半夜。
锅里还炖着两根大骨头呢。
也打定主意,以后再不去叶楼了。
至于那庄子,是一定要买的。
也不等了,明日再挖一天婆婆丁,后日就去把手续办了。
六十亩旱田,收了爬豆就到了深秋,那会正好赶上种冬小麦。
且等明年看看收成,再做其他打算。
这一晚,叶春连做梦都是在干活,干完活回家,遇到了零碎的金豆子。
说来也奇怪,那些金豆子银豆子,就像捡不完的一样。
叶春捡的越多,人就越累,最后一抬头,看到周宋的冷脸。
惊呼了一声,才发觉是一个梦。
身上一层薄汗,外头的天还是黑的。
她伸手摸了蒲扇,连扇了几回,身上清凉了。
才慢慢的睡去了 。
这一睡,就到了日上三竿。
赶紧起床把该晒的晒上。
把晒透的梅子收了一罐子,这些是留给她自己吃的。
又把胡瓜和婆婆丁等一起晒上。
婆婆丁看着挺多,实则轻的很。
干的十文一斤,大概只能收个五十文。
再晒一晒,等日头大一些,去掉晚上的露水,就能装袋去医馆送货了。
叶春出门前,突然把目光投到了之前的花盆里。
这些豇豆长的挺好,但是挺招小鸟。
赶了几回后 , 叶春把破布条拴在架子上,风一吹就飘了起来 。
吓跑了大部分的小鸟。
仍然有大鸟会飞过来啄食 。
叶春赶,它们就飞走,叶春走了,它们就飞了过去。
叶春恨得差点要把架子给拔了。
那天,突然从鸟粪里长出一株小小的苗儿。
叶春好奇的把它挪去了玫瑰花之前的大盆里。
随意浇了水。
天一热,就疯长了起来,沿着豆荚子爬高了许多。
叶春就防着呢,生怕它像拉拉秧那样一发不可收拾。
想着它比较稀罕就多留几天。
谁知道它挺争气,开了花,结了果。
那果实不大,却奇特的很。
从青果子,逐渐变成了黄的紫的红的。
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果实。
叶春纠结了几回,摘了一个橙红的咬了一口 。
水嘟嘟的,微微酸,一点点都不甜。
倒也挺寻常的。
知道它不是拉拉秧那样植物,就不再管它了。
今日一看,那沉甸甸的果实,差点把植株从架子上坠下来。
她捡着几个颜色分别摘了一些。
正好今日要去药馆,就去问问,这到底是什么。
叶春带着两麻袋的婆婆丁,赶到药馆。
却被告知,干的婆婆丁不收了。
药馆里收新鲜的,新鲜的才好去制茶。
干的己经定型了,做成茶也卖不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