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1日,新加坡滨海湾的潮水拍打着沈氏码头,货轮汽笛声与起重机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沈知意站在集团总部顶楼的玻璃幕墙前,俯瞰着这片被她重塑的土地。墙上的世界地图上,红色解放区域己覆盖国内80%的版图,而南洋的商业版图上,沈氏的标记如同繁星般闪耀。
"总裁,A国洛克菲勒财团的代表己到会客室。"秘书的声音从老式电话中传来。沈知意整理了下珍珠白旗袍的领口,指尖不经意间触到藏在内袋的微型笔记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着21世纪的商业案例与科技趋势。
推开雕花木门,金发碧眼的约翰逊正盯着墙上的郑和航海图。"沈小姐,贵国局势动荡,这时候投资东南亚恐怕不是明智之举。"他端起骨瓷茶杯,语气带着试探。
沈知意优雅地坐下,身后的留声机流淌出肖邦夜曲。"约翰逊先生可知,八百年前沈氏先祖随郑和船队抵达A国东海岸?"她展开一卷泛黄的丝绸画卷,上面绘着明代商船与欧洲城邦交易的场景,"如今我们重建商路,既是传承,也是机遇。"她突然话锋一转,"听说贵财团在德州的石油项目遇到瓶颈?"
约翰逊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个东方女人竟对A国企业的隐秘困境了如指掌——却不知沈知意早己通过留学时的同窗人脉,掌握了A国商界的情报网络。那些在上流社会沙龙里谈笑风生的老同学,此刻成了她最锋利的商业眼线。
"我们可以提供最新的炼油技术。"沈知意示意沈宁播放投影,幕布上赫然出现21世纪炼油厂的简化模型,"作为交换,沈氏要参股贵财团的新兴电子产业。"她刻意模糊技术细节,用"家族秘术"的说法勾起对方的好奇心,这正是《三十六计》中"虚虚实实"的精髓。
当约翰逊离开时,手中己握着初步合作意向书。沈知意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想起在21世纪商学院学到的"生态链绑定"理论。表面上与A国企业互惠互利,实则将他们的发展与沈氏深度捆绑。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A国政府突然出台限制外资政策,矛头首指沈氏在美投资。沈知意连夜召集智囊团,书房的烛光映照着墙上的《孙子兵法》。"用'围魏救赵'。"她在地图上圈出A国在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沈舒,联系你在A国大学的环保社团,曝光他们的污染问题。"
三日后,A国种植园被环保组织围堵的消息登上国际头条。与此同时,沈知意亲自拜访A国驻新加坡大使,带着精心准备的"解决方案"——由沈氏提供清洁生产技术,但条件是放宽对沈氏企业的限制。这招"假途伐虢",让A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谈判。
在商业布局的同时,沈知意从未放松对国内的支持。她通过留学时建立的国际学术网络,以"学术交流"为名,将青霉素配方、无线电技术等关键物资送往解放区。某次交接时,她将21世纪的简易净水设备图纸藏在莎士比亚诗集里,托同学转交。
"姐,岛国那边又有小动作。"沈宁推来情报卷宗,"他们联合东南亚部分势力,想组建新的贸易联盟。"沈知意轻笑,翻开从21世纪带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料:"既然他们要结盟,我们就用'远交近攻'。"她迅速拟定计划,与A国、欧洲企业签订排他性协议,孤立岛国的联盟。
1947年深秋,沈氏集团举办盛大的国际经贸论坛。宴会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名流举杯畅谈,水晶吊灯下,沈知意周旋于宾客之间。当一位A国科技公司CEO提起"晶体管未来前景"时,她不动声色地透露了一些超前观点,引得对方惊为天人。
夜深人静,沈知意独坐书房,着从21世纪带来的电子词典。没有手机的年代,她靠着记忆中的知识与同窗人脉,将现代商业思维编织进1947年的时空。窗外,沈氏舰队的探照灯划破夜空,正如她用跨时空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划出璀璨的轨迹。而那些藏在沙龙谈笑、学术交流中的谋略,终将汇聚成改变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