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凌晨两点,杭城的街道陷入沉睡,星芒汉堡衢州分店的落地窗却依旧亮着暖光。夜班店员小林将最后一份刚出炉的“农家小炒肉堡”递给出租车司机老张,笑着叮嘱:“叔,路上慢点!”老张咬下一口酥脆的汉堡,鲜嫩的土鸡肉混着青椒的清香在舌尖炸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24小时营业的店,真是咱夜归人的救星!”
同一时刻,沈知意正坐在别墅书房里,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各门店的夜间销售数据。八小时工作制、周末双休、万元底薪——这些在快餐行业堪称奢侈的福利,是她亲手定下的规矩。“员工是企业的根。”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想起上周收到的员工来信,有人说靠着星芒的薪资供妹妹读完了大学,有人感谢这份稳定工作让自己在杭城安了家。
突然,手机铃声划破寂静。屏幕上显示的“大伯”二字让沈知意微微一愣,深夜来电必有要事。接通后,大伯沉稳的声音从听筒传来:“知意,最近星芒势头很猛,但也要注意树大招风。京城这边有人盯着你,说你年纪轻轻掌握巨额财富,背后怕是有不正当手段。”
沈知意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的税务报表上,72.6亿的纳税总额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她深吸一口气:“大伯放心,星芒每一笔收入都清清楚楚。从创业到现在,我连一张招待发票都没虚报过。”
电话那头传来欣慰的笑声:“我当然信你。你爷爷和大伯爷当年一个从商,一个从军,虽然道路不同,但都把‘清白’二字看得比命还重。你大伯爷现在还常念叨,说星芒用的土鸡肉、有机菜,让他吃出了当年在乡下练兵时的味道。”
挂断电话,沈知意的思绪飘向遥远的记忆。小时候在京城的老宅,大伯爷总爱给她讲战场上的故事,而爷爷则手把手教她辨认食材优劣。两位老人看似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在“正首”与“担当”上达成了惊人的默契。如今,星芒汉堡选用的每一只土鸡,都来自偏远山区的散养农户;每一颗蔬菜,都经过严格的农残检测——这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沈家传承的风骨。
此时,堂叔——杭城市长沈明远正在办公室加班。秘书送来的文件中,有一份关于星芒汉堡带动就业的调研报告:自品牌创立以来,己为杭城创造3200个就业岗位,其中60%来自低收入家庭。沈明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想起侄女小时候跟着爷爷学算账的模样。那时谁能想到,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如今竟以商业之力,托起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次日清晨,沈知意来到星芒汉堡总部的研发中心。苏睛正带着团队测试新品,实验室里飘着浓郁的香菇炖鸡香气。“尝尝这个!”苏睛递来一个汉堡,松软的全麦面包里夹着鲜嫩的香菇滑鸡,汤汁浸润着每一口食材,“用的是大伯爷推荐的高山散养香菇,果然不一样!”
沈知意咬了一口,熟悉的家常味道让她眼眶发热。这正是星芒汉堡的独特之处——当海外品牌执着于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时,她偏要保留“妈妈的手艺”。每一款新品,都要经过上百次试吃,确保能让顾客吃出“家的温度”。
下午,沈知意收到税务局发来的表彰通知,星芒汉堡因巨额纳税与诚信经营,被授予“杭城企业纳税先锋”称号。与此同时,网络上一则“揭秘星芒汉堡后厨”的视频悄然走红:透明的操作间里,厨师们戴着口罩认真备餐,新鲜的有机蔬菜被整齐码放,每一块鸡肉都要经过三道质检工序。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良心企业!”“以后只吃星芒汉堡!”
夜幕再次降临,沈知意站在别墅露台上,望着城市里闪烁的星芒汉堡招牌。手机突然响起,是大伯爷打来的视频通话。画面中,老人穿着朴素的军装,面前摆着一盘星芒汉堡:“丫头,这汉堡我天天吃!比当年的压缩饼干香多了!记住,不管生意多大,都不能忘了咱沈家的本分!”
沈知意笑着点头,远处的钱塘江波光粼粼,仿佛倒映着家族百年的传承。从爷爷白手起家的食品作坊,到大伯爷保家卫国的铁血征程,再到自己在商海中的披荆斩棘,沈家的故事始终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而星芒汉堡,不仅是商业版图上的奇迹,更是一个家族用诚信与匠心,写给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