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清晰而美丽,像一幅精密的星图。苏念禾调整焦距,记录下这组实验数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是第七十三次尝试,终于,她研发的新型生物支架材料成功促进了骨骼细胞的定向生长,效率比现有材料高出百分之西十。
"苏博士,结果怎么样?"助理研究员小王探头进来,手里捧着两杯咖啡。
"成功了。"苏念禾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数据比预期的还要好。"
小王欢呼一声,差点打翻咖啡:"太棒了!我这就去告诉李教授!"
"等等,"苏念禾叫住她,"先别声张,我想再重复一次实验确认结果。"
小王点点头,放下咖啡匆匆离去。苏念禾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三个月了,自从那场情感风暴后,她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项研究中。无数个通宵达旦,无数次失败重来,现在终于看到了曙光。
实验室的窗外,北京初夏的阳光明媚耀眼。苏念禾走到窗前,眯起眼睛。三个月前,她还是个沉浸在求婚喜悦中的女孩;现在,她成了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生活有时就是这样讽刺,当你以为失去一切时,命运却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苏念禾心中一紧,连忙拿起手机查看,原来是孟雨晴发来的消息。她深吸一口气,点开信息,只见上面写道:“爸妈他们玩嗨了,临时改道去云南,至少两周不会来北京。危机暂时解除。”
苏念禾看到这条消息后,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她原本担心父母突然到访,发现她和陈昊己经分手,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此,她还制定了一个紧急应对计划,打算让陈昊假装他们还在一起,同时让林小满带着小诺暂时离开杭州,以避免父母见到小诺。
然而,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派上用场。父母们临时改变了旅行路线,这无疑给了她一个喘息的空间,让她可以暂时不用面对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苏念禾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迅速回复孟雨晴:“太好了。小满那边怎么样?”她很关心林小满和小诺的情况,毕竟她们是她最亲近的人。
没过多久,孟雨晴的回复就来了:“还在杭州呢,小诺己经上幼儿园了。她说找到一份幼教工作,待遇还不错。”
苏念禾看着这条消息,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亲密无间的三姐妹,现在只能通过第三方传递消息。她点开手机相册,找到一张旧照片——三个小女孩在西湖边手拉着手,笑容灿烂。那是她们高中毕业那年,孟雨晴己经确定保送北电,她拿到了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林小满则准备去杭州师范。彼时的她们,以为友情会永远如西湖水般澄澈纯净。
"苏博士,李教授找您。"小王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教授是研究所的副所长,也是当初力排众议招她入所的伯乐。六十多岁的老教授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
"念禾,听说你的实验有突破了?"李教授开门见山。
苏念禾点点头,将实验数据递给他:"骨骼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速度和定向性都远超预期,如果后续动物实验顺利,可能会颠覆现有的骨缺损治疗方案。"
李教授的目光如闪电般在数据上扫视,他的眉头起初紧紧皱起,似乎对这些数据有些疑虑。然而,随着他的阅读逐渐深入,他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非常好!”李教授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个成果完全有资格发表在《Nature》子刊上。我强烈建议我们立即启动专利申请程序,以保护我们的研究成果。”
听到李教授的评价,苏念禾并没有立刻表示赞同。她稍微沉思了一下,然后谨慎地说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再重复几次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毕竟,科学研究需要严谨和准确。”
李教授对苏念禾的谨慎态度表示赞赏,他点了点头,说道:“当然,这是非常正确的科学态度。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接着,他稍稍压低了声音,透露出一丝紧迫感,“不过,我们也不能太慢。我听说王教授那边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如果我们不尽快行动,可能会被他们抢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