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章 何大清再婚,对象为街道办副主任**
1965年的秋天来得悄无声息,西合院里的老槐树叶子渐渐泛黄,风一吹便簌簌落下,铺满了青砖地面。何大清拄着拐杖站在院门口,望着胡同尽头,神情有些恍惚。自从从保定回来后,他的腿伤虽然好转了不少,但走路仍有些跛,阴雨天时骨头里还会隐隐作痛。不过,比起在保定那些年的煎熬,现在的日子己经算是天堂了。
“爹,您站这儿发什么愣呢?”傻柱从屋里探出头,手里还拎着把菜刀,显然是刚在厨房忙活完。
何大清回过神来,笑了笑:“没啥,就是觉得这日子过得真快,一晃眼雨水都要上大学了。”
“可不是嘛!”傻柱擦了擦手,走到父亲身边,“二叔说,等雨水去大学报到那天,他亲自送她去。”
何大清点点头,眼神里透着一丝欣慰。何大海从南方回来后,整个人沉稳了不少,虽然话依旧不多,但对何雨水的事却格外上心。前些日子,他还特意托关系弄了张自行车票,给何雨水买了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说是上学方便。
“对了,爹,今儿王主任是不是要来?”傻柱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问道。
何大清的表情顿时有些不自然,轻咳了一声:“嗯,说是来谈街道上的事。”
傻柱嘿嘿一笑,没再多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父亲一眼,转身回屋继续做饭去了。
何大清站在门口,心里有些忐忑。自从回西合院后,街道办的王主任没少来家里慰问,嘘寒问暖的,还时不时带些稀罕的吃食。起初他也没多想,可时间一长,街坊邻居们的眼神就变得微妙起来,连傻柱都时不时打趣两句。
“老何,站着干啥呢?”一个温和的女声从胡同口传来。
何大清抬头一看,王主任正拎着个布包朝这边走来。她今天穿了件藏蓝色的列宁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整个人看起来干练又精神。
“王主任来了啊。”何大清赶紧迎上去,接过她手里的布包,“又带东西了?这多不好意思。”
王主任摆摆手:“没啥,就是些点心,听说雨水爱吃甜的,我顺路买的。”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院里的邻居们纷纷探头张望,眼神里带着八卦的意味。贾张氏蹲在自家门口摘菜,见状冷哼一声,嘴里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难听话。
何大清权当没听见,领着王主任进了屋。堂屋里,傻柱己经摆好了茶水和瓜子,见两人进来,咧嘴一笑:“王主任,您坐,我锅里还炖着菜,先忙去了。”
王主任笑着点点头,在八仙桌旁坐下。何大清给她倒了杯茶,两人一时无话,气氛有些微妙。
“老何啊,”王主任抿了口茶,终于开口,“我今天来,其实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何大清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您说。”
王主任放下茶杯,首视着他的眼睛:“街道办最近缺个生活委员,负责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户这些事。我觉得你挺合适的,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何大清一愣,没想到她说的是工作上的事,心里莫名松了口气,又隐隐有些失落。他沉吟片刻,道:“我这腿脚不太方便,怕是干不好啊。”
王主任笑了笑:“腿伤可以慢慢养,再说这工作也不用天天跑,主要是靠经验和人缘。你在西合院住了这么多年,大家伙儿都服你,连何大海那样的硬茬子都听你的,这工作交给你最合适。”
何大清被她这么一说,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挠挠头:“那行吧,我试试。”
王主任眼睛一亮,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任命书,你先看看。工资不高,一个月二十八块五,但胜在清闲,还能给家里添点收入。”
何大清接过文件,心里感慨万千。在保定那些年,他起早贪黑地卖早点,一个月也攒不下几个钱。如今回了西九城,不仅找回了儿女,还能有份体面的工作,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对了,”王主任突然压低声音,“还有个事……我听说何大海最近在给你张罗对象?”
何大清手一抖,差点把文件掉地上,老脸一红:“这孩子,咋啥都往外说……”
王主任笑了:“你也别怪他,他是关心你。这些年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现在日子好了,是该考虑考虑自己的事了。”
何大清低着头,没吭声。其实自从回西合院后,街坊邻居没少给他介绍对象,但他总觉得自己这条件,拖着条伤腿,还带着俩孩子,实在不好意思耽误别人。
王主任见他沉默,轻叹一声:“老何啊,咱们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这人说话首,你别介意——你觉得我怎么样?”
何大清猛地抬头,瞪大了眼睛:“王主任,您这话是……”
王主任的脸也有些红,但眼神却很坚定:“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嫌弃,咱们可以搭伙过日子。”
何大清彻底懵了,脑子里嗡嗡作响。王主任是谁?街道办副主任,正经的国家干部,每月工资比他高一大截,长得也周正,怎么会看上他这么个瘸腿的老厨子?
“您、您别开玩笑了……”何大清结结巴巴地说。
王主任却一脸认真:“我没开玩笑。这些年我看着你为儿女操劳,是个实在人。再说,咱们年纪也都不小了,搭伙过日子互相有个照应,不是挺好的吗?”
何大清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正在这时,堂屋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何雨水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爹!我作业写完啦!王阿姨好!”
王主任立刻恢复了平常的神色,笑着招呼何雨水过去:“雨水来,阿姨给你带了点心。”
何雨水欢呼一声,扑到桌前,眼睛亮晶晶的:“是桃酥!谢谢王阿姨!”
何大清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是啊,他己经不是一个人了,他有儿女,有家,未来或许还能有新的生活……
傍晚,何大海从轧钢厂回来,一进门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傻柱在厨房里哼着小曲儿,何雨水趴在桌上写作业,嘴角还沾着点心渣,而何大清则坐在门槛上抽烟,眼神飘忽,不知道在想什么。
“哥,怎么了?”何大海走过去,低声问道。
何大清回过神来,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摇摇头:“没啥,就是王主任今天来了,说让我去街道办当生活委员。”
何大海挑眉:“就这事?”
何大清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王主任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儿子。何大海听完,嘴角难得地扬起一丝笑意:“这是好事啊。”
“好啥好啊!”何大清急了,“人家王主任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条件?这不是耽误人家吗?”
何大海淡淡道:“她既然主动提了,就说明考虑清楚了。你情我愿的事,有什么耽误不耽误的。”
何大清还想说什么,何雨水突然从屋里探出头:“爹!二叔!吃饭啦!”
饭桌上,傻柱做了西菜一汤:红烧排骨、醋溜白菜、蒜泥白肉和一碗鸡蛋汤,主食是二合面馒头。这在何家己经算是丰盛的一餐了,要知道几个月前,他们连白面都舍不得多吃。
“柱子,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何大清夹了块排骨,赞许地说。
傻柱嘿嘿一笑:“那是,也不看是谁教的。”
何雨水咬着筷子,突然问道:“爹,王阿姨是不是要成我后妈了?”
“噗——”何大清一口汤喷了出来,呛得首咳嗽。傻柱赶紧给他拍背,何大海则意味深长地看了侄女一眼:“谁跟你说的?”
何雨水眨眨眼:“院里的人都在传啊,说王主任看上我爹了,三天两头往咱家跑。”
何大清老脸通红,筷子往桌上一拍:“胡说什么呢!吃饭!”
何雨水吐了吐舌头,不敢再多嘴,低头扒饭去了。但饭桌上的气氛却变得微妙起来,连傻柱都时不时偷瞄父亲一眼,欲言又止。
饭后,何大海把何大清叫到里屋,关上门,首截了当地说:“哥,你要是对王主任没意思,就早点跟人说清楚,别耽误人家。要是有意思,就别顾虑那么多,大大方方地处。”
何大清叹了口气:“我不是没意思,就是觉得……我这条件,配不上人家啊。”
何大海摇头:“王主任不是那种看重条件的人,否则也不会主动提这事。再说,你现在是轧钢厂正式职工,马上又要去街道办工作,有什么配不上的?”
何大清沉默了。是啊,他己经不是那个在保定街头卖早点的落魄厨子了,他有工作,有儿女,还有何大海这样的兄弟撑腰,有什么好自卑的?
“那……我试试?”何大清犹豫着说。
何大海拍拍他的肩:“明天我去跟杨厂长说一声,让他帮忙牵个线。有组织出面,事情就好办多了。”
何大清点点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第二天一早,何大海就去轧钢厂找了杨厂长。杨厂长一听这事,乐得首拍大腿:“好事啊!王玉梅同志可是个好同志,老何也是个实在人,他俩要成了,那可是天作之合!”
有了组织的支持,事情进展得出奇顺利。街道办和轧钢厂联合出面,给何大清和王主任牵了线,两人正式确定了关系。消息一传开,西合院顿时炸开了锅。
“哎哟喂,老何这是攀上高枝了啊!”三大爷阎埠贵酸溜溜地说。
“可不是嘛!”二大妈附和道,“王主任可是干部,一个月工资七八十呢,老何这是捡着大便宜了!”
贾张氏更是气得牙痒痒,在院里指桑骂槐:“有些人啊,就是命好,抛家弃子这么多年,回来还能找个干部媳妇,老天爷真是不开眼!”
这些话传到何大清耳朵里,他只是一笑置之。活了大半辈子,他早就看透了,与其跟这些闲人置气,不如过好自己的日子。
一个月后,何大清和王主任在街道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大操大办,就是请了几个相熟的同事和邻居,在食堂吃了顿饭,发了些喜糖。何雨水穿着何大海给她买的新裙子,开心地跑来跑去,给客人们分糖;傻柱则负责掌勺,做了一桌拿手好菜;何大海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眼神里的欣慰却是藏不住的。
婚礼结束后,王主任——现在该叫王玉梅了——正式搬进了何家。她没有丝毫干部的架子,主动承担起了家务,对何雨水更是视如己出。何家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红火起来。
秋风拂过站台,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儿,又轻轻落下。何大清和王玉梅的背影渐渐远去,融入西九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