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厦门的晨光透过市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在童雨薇的办公桌上流淌成河。她望着办公屏上“厦门市市长兼商业银行行长”的任命文件,指尖轻轻划过屏幕边缘——这个从副市长到市长的跃升,不仅是职务的变迁,更是童氏家族在政商两界影响力的又一次锚定。
“姐,恭喜升职。”童浩林的全息投影在办公桌前浮现,身后是迈阿密别墅区的落地窗,“厦门现在成了咱们家族的‘政策试验田’,连营业执照办理都快成‘十分钟奇迹’了。”
童雨薇轻笑一声,调出厦门市最新政务数据:“还不是托你的福。你设计的智能政务系统,把47项审批流程压缩成AI自动核验,现在连小餐馆办证都能‘秒批’。”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姑姑那边怎么样?杭城的政务改革跟咱们同步吗?”
童浩林切换投影画面,杭城的政务大厅里,智能机器人正在为办事群众递送电子执照:“小姑父李明泽作为省委书记,把星辰集团的区块链技术首接嵌入政务系统。现在杭城和厦门,是全国唯二能在十分钟内办结营业执照的城市——一个靠祖籍情,一个靠姻亲网。”
说起家族关系,童浩林调出复杂的亲属图谱:父亲一脉深耕海外商业,母亲出身闽商世家,姑姑童雅婷嫁入杭城官商联姻家庭,大舅舅童振国更是从京城五环内的星辰集团董事长,一路升至副总理级别的核心决策层。“咱们家族就像一张经纬网,”他指着图谱上的节点,“政、商、科技,每个领域都有锚点。”
此时,智能门铃响起,童雨薇的秘书推门而入,递上一份加密文件:“市长,这是星辰集团总部发来的‘城市能源改造方案’,童副总理亲自批示了‘优先试点厦门’。”
童雨薇翻开文件,瞳孔微微收缩——方案中,厦门将成为首个“量子能源城市”,由星辰集团旗下的核聚变公司建设微型发电站,覆盖全市80%的用电需求。而项目负责人一栏,赫然写着童浩林的名字。
“浩林,你这是要把厦门变成‘未来之城’?”童雨薇指尖划过虚拟屏幕,展示方案中的细节,“连老旧小区都要装纳米光伏玻璃,路灯全换成智能储能灯,这手笔可比当年的特区改革还大。”
“因为时代变了。”童浩林调出全球城市竞争力榜单,新加坡、迪拜等“科技治市”的城市排名飙升,“现在衡量一个城市的实力,不是看GDP,而是看数据吞吐量、能源自给率、人才吸附力。厦门有咱们家族的资源,正好做个样板。”
话题转到家族核心人物,童浩林调出大舅舅童振国在京城的工作画面——这位星辰集团的创始人,如今虽身居高位,仍每日参与集团核心项目的全息会议。“大舅舅说得对,”童浩林感慨,“政商协同不是搞特权,是让政策红利与商业创新同频。就像厦门的商业银行,您既是行长,又是市长,正好能打通政府信用与市场资本的壁垒。”
童雨薇点头,调出商业银行的最新财报:“我们刚推出‘科技人才贷’,凭厦门科技中学的创新项目书就能贷款,利率比传统企业低3个点。上周有个学生团队拿‘海水淡化便携装置’的专利来申请,首接批了500万。”
窗外,厦门的智能公交系统正在测试无人驾驶,车身印着“星辰能源”的标志。童浩林望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太爷爷留下的家训:“商者,为国架桥;政者,为民铺路。”如今,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的领域践行着这句话——堂姐在政坛搭建政策之桥,他在商海铺设科技之路,大舅舅则在更高层的决策中,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划定经纬。
夜幕降临,童雨薇的办公屏依然亮着,她正在修改“厦门量子城市”的申报文件。远处,星辰集团的无人机群正在空中拼出“厦门·未来”的字样,灯光闪烁间,童浩林的全息投影再次浮现:“姐,等项目落地,咱们童家就算在历史上,也算是留下了点东西。”
童雨薇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忽然笑了:“不是咱们童家,是这个时代。我们不过是刚好站在政商科技的交汇点上,做了该做的事。”她指尖轻点,将文件发送至京城——那里,大舅舅童振国的办公桌上,同样的方案正在等待最后的批复。
在这场政商协同的大棋中,童氏家族的每一步落子,都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从厦门到杭城,从商业帝国到政务改革,他们用血脉中的智慧与胆识,编织着一张横跨政商、连接古今的大网。而这张网的中心,从来不是家族的荣耀,而是一个关于城市、关于国家、关于未来的宏大愿景——当政策的阳光透过商业的棱镜,当科技的雨露浸润政务的土壤,终将孕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