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 第十一章 极寒淬炼与正义回响

第十一章 极寒淬炼与正义回响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238
更新时间:
2025-04-30

2018年4月25日,西伯利亚的寒风裹挟着冰粒拍打着监狱的铁窗。上百名来自岛国的间谍与右翼分子蜷缩在工棚内,望着窗外漫天飞雪,手中的铁锹早己磨得发亮。狱警长维克多裹着厚重的皮大衣,用电棒敲了敲生锈的铁门:"全体集合!今天的任务是完成贝阿铁路支线最后三公里的路基!"

监狱食堂内,俄国狱警们围坐在长桌前享用午餐。烤鹿肉的香气混合着伏特加的气息,新入职的狱警安德烈兴奋地举起酒杯:"兄弟们,听说咱们的工资要涨到月入十万卢布?"维克多撕开香肠包装,嘴角上扬:"沈氏集团追加了投资,只要能让这些家伙按时完成修路,年终奖翻倍!"他身后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工程进度,红色的警示线正在向目标逼近。

与此同时,国内社交平台被一则招聘启事刷屏——"西伯利亚监狱高薪招募狱警,月入10万卢布+豪华宿舍!"配图是150平精装公寓的实景照片,三室两厅的格局、全景落地窗与智能家电令网友们咋舌。评论区瞬间涌入上万条留言:

"东北老铁申请出战!这工资比我在县城干十年都多!"

"会俄语的注意了!这工作既能赚钱还能扬我国威!"

"我爸是老刑警,退休后去当狱警正合适!"

沈知意坐在杭城的办公室里,看着舆情监测系统上不断攀升的数据。屏幕左侧,西伯利亚监狱的监控画面显示,犯人们正顶着零下30度的严寒作业,而新招募的狱警队伍己经抵达。她拨通了俄国合作方的电话:"让新来的中国狱警负责文化教育模块,每周给那些犯人播放历史纪录片。"

在东北某座小城,48岁的前刑警张卫国盯着手机屏幕陷入沉思。儿子考上大学急需学费,妻子的医药费也是沉重负担。当他看到招聘启事上"会中文者优先"的字样时,毅然拨通了报名电话。三天后,他登上了飞往西伯利亚的航班,行李箱里塞满了冻疮膏和军大衣。

张卫国入职当天,正赶上一场骚乱。几名岛国间谍企图破坏施工设备,俄国狱警用电棒进行威慑却效果甚微。张卫国抄起工具箱里的扳手,用流利的日语怒吼道:"你们以为装疯卖傻就能逃避惩罚?看看你们身后的纪念碑,那是当年被你们残害的劳工!"犯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震慑住,现场陷入诡异的安静。

当晚,张卫国在狱警宿舍的书房里,通过视频向沈知意汇报情况:"沈总,这些人根本不了解真实的历史。我建议在工地设立教育角,播放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纪录片。"沈知意点头:"按你的方案执行,费用由沈氏集团承担。"

消息传回岛国,某右翼媒体企图煽动舆论:"我国公民在西伯利亚遭受非人待遇!"但很快,一段由犯人偷录的视频在网络疯传——画面里,一名间谍跪在纪念碑前痛哭流涕:"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们的教科书骗了我们这么多年..."这段视频的发布者,正是曾经在杭城被改造的富二代周少,他如今己是监狱的"模范学员",负责后勤管理。

随着工程进度推进,贝阿铁路支线提前竣工。在通车仪式上,沈知意亲自到场,身旁站着张卫国等优秀狱警代表。她指向远处连绵的铁轨:"这条公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历史的明镜。"随后,她宣布启动"和平教育计划",将在监狱内设立历史博物馆,由改造良好的犯人担任讲解员。

而在国内,西伯利亚狱警的故事持续发酵。某电视台推出纪实节目《极寒正义》,镜头记录下张卫国教犯人学习中文、俄国狱警与中国同事协作管理的日常。节目中,一名岛国犯人对着镜头忏悔:"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和平。"

沈知意办公室的保险箱里,珍藏着一份特殊的文件——由中俄双方联合签署的《跨国改造合作协议》。她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想起太爷太奶奶留下的家训:"商道即人道,正义不可欺"。当手机提示音响起,显示又有五百名国内志愿者报名狱警岗位时,她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正义行动,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西伯利亚的夜幕下,新一批犯人被押解到监狱。张卫国整理好警服,用电棒指向远处的工地:"欢迎来到正义的熔炉,在这里,你们要学会为自己的罪行买单。"寒风呼啸而过,吹不散工地上明亮的探照灯,那光芒如同永不熄灭的警示,照亮着和平与救赎的道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