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6日,杭城的冬日裹着的寒意,西湖边的星宁集团分部却热度不减。沈知意站在顶楼的玻璃会议室里,背后的全息屏幕上,全球水资源分布地图闪烁着刺目的红色缺水区域,而中国版图在海水淡化技术的覆盖下,一片盎然绿意。
“沈总,联合国水资源署发来加急函件,希望能召开全球水资源峰会。”助理将加密文件投影在桌面,“还有中东、非洲十余个国家提出技术合作请求。”沈知意转动着翡翠扳指,目光扫过文件上急切的措辞,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当日下午,星宁集团召开全球首播发布会。沈知意身着水墨纹刺绣西装,站在量子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缓缓展开海水淡化技术的核心专利图谱。“今天,我代表星宁集团宣布,”她的声音通过全球转播系统传向世界,“我们将开放海水淡化基础技术专利,与全球共享这场水资源革命。”
发布会现场瞬间沸腾,各国媒体的提问声此起彼伏。“沈总,开放专利是否意味着放弃技术垄断?”“星宁集团此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沈知意举起手示意安静,调出全球海水淡化产业的模拟数据:“海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技术的应用需要规则。我们开放基础专利,但核心量子膜材料、智能运维系统等关键技术,仍将牢牢掌握在星宁手中。”
她轻点屏幕,地图上出现星罗棋布的“技术合作区”:“任何国家想要深度合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优先保障当地民生用水、收益的30%投入全球水公益项目。”沈知意的目光扫过镜头,“这不是施舍,而是一场平等的共赢。”
消息传出,全球政坛与商界震动。中东土豪国家率先响应,沙特王子亲自致电:“我们愿出天价购买全套技术,在红海沿岸建设超级淡化工厂。”沈知意却婉拒:“钱买不来核心技术,沙特需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技术、运营、收益按比例共享。”
非洲某缺水国家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激动发言:“沈女士的决定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我们愿将国内最优质的矿产资源作为合作筹码。”而在欧洲,老牌工业强国却陷入纠结——既渴望打破水资源困局,又忌惮中国技术的渗透。
与此同时,国内饮用水与食品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沈知意牵头成立“中国水产业联盟”,联合农夫山泉、娃哈哈等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体系。在杭城的产业园区内,全自动生产线昼夜不停,利用淡化水生产的瓶装水、果汁、乳制品堆满仓库,通过量子物流网络运往全球。
“沈总,我们的成本下降了52%!”某食品集团CEO握着沈知意的手,“现在连欧美市场都抢着要我们的产品!”沈知意点点头,调出全球贸易数据:“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利润。”她展示出“水公益全球计划”——用企业收益在非洲、东南亚建设小型淡化站,培训当地技术人员。
网络上,#沈知意掌控全球水权#的话题持续霸榜。网友们制作的对比图引发热议:一边是中国西北荒漠变绿洲,稻浪翻滚;另一边是某些国家因缺水爆发冲突。“这才是大国担当!”“沈总用技术让世界学会尊重!”类似评论刷屏各大社交平台。
而在岛国,高层会议陷入死寂。首相看着最新情报——他们引以为傲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星宁面前如同玩具;曾经肆意排放的核废水,如今成了中国的能源宝库。“我们该怎么办?”有人小心翼翼提问。外交大臣苦笑:“放下身段,求合作吧。现在,我们连谈判的资格都快没有了。”
三日后,岛国派出重量级代表团抵达杭城。当他们走进星宁集团的谈判厅,看到墙上“合作可以,跪着谈不行”的书法作品时,脸色瞬间煞白。沈知意端着龙井,慢条斯理地说:“贵国若想加入全球水产业联盟,需公开所有核废水数据,赔偿生态损失,并将部分海域使用权移交中方用于环境修复。”
谈判室外,全球媒体的镜头对准紧闭的大门。这场关于水权的博弈,不仅关乎资源与利益,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当中国科技站上制高点,世界将重新学习如何与东方对话。而沈知意,正以武则天后人的魄力,在全球棋盘上落下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