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上午,京城五环内环保大厦顶层的星宁集团办公室,沈知意纤长的手指在星达笔记本电脑顶配版的量子触控板上滑动,全息屏幕上,西北地区的经济数据如金色瀑布般倾泻而下。淡水工程带来的效益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变成了“金色粮仓”,而这一切的核心,是掌握在星宁手中的海水淡化专利技术。
“沈总,A国那边又传来消息。”助理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桌面,身后是国际新闻的实时画面,某A国官员正在新闻发布会上抨击:“星宁集团的技术垄断阻碍了全球水资源共享!”画面切到评论区,无数网民跟风指责,言语间满是嫉妒与不满。
沈知意冷笑一声,指尖轻点,屏幕切换成A国境内两家水厂的3D模型。“他们以为拿到水厂的经营权就能掌控技术?太天真了。”她调出隐藏的系统界面,量子网络防火墙如同坚不可摧的电子长城,将所有核心数据严密保护,“每台淡化设备都植入了量子密钥,没有我们的授权,那些水厂不过是一堆废铁。”
在A国的水厂内,工程师们正焦头烂额。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无论如何调试都无法运行,而星宁派来的技术人员却以“未到维护期”为由拖延。“这些设备根本就是被远程控制了!”一位资深工程师愤怒地摔下工具,他终于明白,所谓的合作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看似给予经营权,实则通过技术牢牢掌控命脉。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星宁的技术专利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联合国水资源峰会上,有的国家提议“技术共享”,有的则支持星宁的专利保护。沈知意通过全息投影出席会议,语气从容而坚定:“星宁的技术研发投入超过千亿美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类创新的火种。如果每个国家都想不劳而获,科技进步从何谈起?”她的发言赢得了部分国家的掌声,却也让某些妄图窃取技术的势力更加眼红。
国内网友则在社交平台上力挺沈知意。“让他们羡慕去吧!没有星宁,他们连海水都喝不上!”“专利就是我们的底气,这才是真正的科技霸权!”某知名科技博主制作视频,详细拆解星宁的技术封锁策略:从设备内置的量子追踪器到远程自毁程序,每一个设计都让窃取者无处遁形。
在西北的“星海小镇”,村民们的生活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靠天吃饭的老农,如今成了现代农业基地的技术工人;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因为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一位老奶奶对着镜头展示自家存折,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这辈子没想到,喝不完的水还能让咱过上好日子!”
而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室,新的计划正在酝酿。沈知意调出全球水资源分布图,红色的星宁标志在各大缺水地区闪烁:“下一步,我们要把水厂开到更多国家。”她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A国,“表面合作,暗中掌控,让他们在依赖中失去自主研发的能力。”高管们纷纷点头,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星宁早己占据上风。
夜幕降临,环保大厦的量子灯光在夜空中勾勒出“科技立国”西个大字。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望着京城的繁华夜景,手中的星达笔记本仍在实时监控全球水厂的运行数据。她知道,掌握了水资源,就握住了未来的主动权,而那些嫉妒的目光,终将成为星宁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