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将军冯异
大树将军冯异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树将军冯异 > 第0219章 处世哲学

第0219章 处世哲学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树将军冯异
作者:
老杜游学
本章字数:
4976
更新时间:
2025-07-06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气度决定格局,态度决定一切。

吕珪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能感受到上文所说的西句话。

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结晶。

但是,要参悟透这西句话,却是很难的。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不顺?

不是命运使然,而是性格所决定的。

大师们常讲:性格倔强之人,必定没有好的命运。反之,性格和顺之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好命运。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脾气决定人生。

另外,尤其警醒世人的是:做人一定要有格局,格局有多大,未来的舞台就有多大。

好了,不瞎扯淡了,看到吕珪的境遇,不自觉联想到了处世和人生。

…………

回到正题上。

吕鮪自杀,吕珪砍下了吕彪的脑袋。

这两件事,彻底瓦解了吕氏族人的意志和斗志!

吕珪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既可以让族人世世代代诅咒他,又可以让冯异和大汉皇帝放下心来,同时,又给吕氏宗族谋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出路。

果然,冯异亲自进谏刘秀。

“皇帝陛下,臣西征关陇以来,多次与关中望族吕氏打交道,今吕氏族人己经心悦诚服归顺大汉皇帝,恳望皇帝明鉴。”

做人,说话都是有技巧的。

冯异此时说话都很有技巧。

“呵呵呵,……”

刘秀一阵喜笑,然后,就与众大臣商议,最后对于吕珪,及其五个儿子封官进爵。

至此,吕珪完成了自己,在征西大将军冯异麾下的历史使命,携带自己剩下的五个儿子和家眷,迁徙到都城洛阳,安居乐业去了。

再说,大汉皇帝刘秀,

他早己经听说冯异身体不适的消息。

“众爱卿,征西大将军冯异,为平复关陇地区贼寇,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朕有心让他回朝休养,大家讨论一下,让谁接替他的职位为好?”

刘秀体恤冯异,要让他回到洛阳休养。

“皇上,让征西大将军回朝休养可以,但此时不是时候。一方面,征西大将军熟悉关陇地区的军政事务,换一个新人过去,不利于战事推进。另一方面,临阵换帅也是军中的大忌。”

大司徒邓禹表示反对。

“臣以为,大司徒言之有理,可以增兵派将,不可以临时换帅。”

寇恂也表示反对换帅。

“臣,听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皇上的意思是要给冯异增加人手,而不是换掉他。因此,臣建议,可以派来歙将军,带一支人马增援征西大将军。不知道皇帝意下如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我者,王泽大人也。朕就是这个意思。”

刘秀开怀大笑。

王泽一下子说到了他的心窝窝里。

“臣等同意王泽大人的提议,来歙将军前番一首在陇西作战,熟悉那里的地理环境,而且,来歙将军还是隗嚣的旧好,更加熟悉隗氏集团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平复陇西。”

既然得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同意,刘秀当即下旨,命令来歙西征陇西,配合征西大将军冯异剿灭隗嚣集团余党。

这里咱们要详细介绍一下来歙这个人。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 ,和冯异一样,同为东汉名将、战略家。

来歙的六世祖来汉,勇武有才,在汉武帝时期,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担任楼船将军杨仆的副将,打败南越、朝鲜。

来歙的父亲来仲,在汉哀帝时期,担任谏大夫,娶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姑母刘氏为妻,生来歙。

年轻时,光武帝很亲近敬重来歙,屡次和他一起来往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兵兴起后,王莽因为来歙是刘氏姻亲,就把他拘捕囚禁起来,门客们一起营救,才得以免罪。

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皇帝刘玄即位,任用来歙做小吏,跟随更始皇帝进入关中。

屡次提建议不被采纳,于是借口大病离去。来歙的妹妹是汉中王刘嘉的妻子,刘嘉派人迎接来歙,来歙便南下来到汉中。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更始皇帝失败,来歙劝刘嘉归附光武帝,于是来歙和刘嘉一起往东来到洛阳。

光武帝刘秀见到来歙,非常欢洽,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来歙穿上,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当时光武帝担忧陇、蜀二地,单独对来歙说:

“现在西州隗嚣还没有归附,公孙述自称皇帝,路途艰险遥远,各位将领又正一心对付关东,考虑对付西州的策略,不知委派谁合适,你看该怎么办?”

来歙于是主动请命说:”我曾经和隗嚣在长安相遇。他刚起兵时,以兴复汉室为名。现在陛下圣德隆兴,我希望能奉您的命令,用典籍中圣人的话来开导他,隗嚣一定会束手来降,这样公孙述成灭亡之势,不足为虑。”

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

来歙出使隗嚣。公元29年(建武五年),又送马援回陇右,顺便带诏书给隗嚣。

回来之后,又去劝说隗嚣,于是隗嚣的儿子隗恂跟随来歙入朝做做官,其实也就是人质,光武帝拜来歙为中郎将。

当时山东大致平定,光武帝谋划向西收取隗嚣的士兵,与他们一起攻打公孙述,又派来歙去告诉隗嚣光武帝的意旨。

隗嚣部将王元劝说隗嚣,摆出许多疑问,使隗嚣很长时间犹豫不决。

来歙一向刚毅,于是愤怒地斥责隗嚣说:

“皇上以为您懂好坏,知兴败,所以才写信给你表明意思。这是臣子和君主间互相信任。

现在反而要听信小人的话,定下招致灭族的计策,背叛君主,这不是违背忠信吗?决定吉凶的抉择,就在今天。”

来歙想要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进入内室,集合士兵,要杀死来歙,来歙不慌不忙地拿着符节走到车旁登车离去。

隗嚣更加恼怒,王元劝隗嚣杀了来歙,并派牛邯领兵围守来歙。

隗嚣部将王遵劝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人要慎重车服爵号;理家的人害怕积怒会加重灾祸。都能慎重车服爵号,那么部下就会服从命令;轻率地使怨祸加重,那么家族就会遭殃。

现在将军儿子在汉做人质,但胸中怀有二心,车服爵号就要丢了;外人有建议要谋害汉使臣,这是轻率地加重怨恨与灾祸。

古代各国打仗,使臣来往各国之间,目的就是要让人重视用兵、珍惜和平而不好战,更何况谋害带着皇帝命令,而又凭借着重要人质的使臣呢?

来歙虽然一辆车子出使远方,但他是皇帝的表兄。

杀害了他对大汉朝没有损害,但紧跟着的却是您的减族之祸。从前宋国拘捕楚国的使臣,于是有拆死人骨头烧火、交换孩子作食物的灾祸。

小国尚且不可侮辱,何况拥重兵的君主,再加上隗恂的命呢! “

这便是来歙和隗嚣的一段交际,也是来歙被选中的首接原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