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君倒是早早入睡了,朱元璋则在挑灯夜战,他要把彭君烙印在他脑海里的东西都整理出来。
深夜,马秀英久不见朱元璋归来,喊来丫鬟绮菱打着灯笼来到了大厅。见道朱元璋趴在条案前在写着什么,马秀英走到案后,把朱元璋的脑袋扶起来,轻轻地按摩他的太阳穴。
朱元璋感受着熟悉的手法,就知道谁来了,略显疲惫的开口道:“妹子你来了,你还怀着孩子呢,怎么不早点休息?”
马秀英微微蹙眉:“你这么晚都没回来,叫我如何入睡。”
朱元璋往旁边坐了坐,伸手拉过马秀英让她坐在了自己身旁,略带兴奋说道:“妹子,你看这个。”
马秀英拿起朱元璋誊抄的纸张,细细的看着,惊讶地开口道:“这是真的?”
朱元璋肯定的回答道:“这确实真的,是仙长首接烙印在我,常遇春以及李善长脑海里的。我们亲眼感看到了那些仙粮从种植到收获,虽然我们没办法达到仙长所需要的条件,但仙粮的产量也不是现在的作物能比得上的。”
马秀英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重八,这仙粮的种植不如交给我吧,你也好安心战事。”
朱元璋握住马秀英的双手:“我还在想把这事交给谁能,无论交予谁我都不放心,有妹子你接手,我就安心了。妹子,接下来辛苦你了。”
马秀英道:“重八,你我夫妻一体,能为你分忧,我有何辛苦。”
朱元璋也未在出声,拿起一边的毛笔,再次记录起脑海里的知识,还一边开口为马秀英介绍诸般种种神奇。
第二日彭君还是被早早赶来的常遇春接到了官衙,彭君也是大无语了。彭君看着讨好自己的三人,也把心中的不满压了下去,算是自己为这方世界的华夏名族谋一些福利,少一点后世的苦难。
彭君见到今天马秀英也在,还带着几个丫鬟,拿着毛笔准备做记录。彭君想着便从空间拿出一些笔记本和圆珠笔交给她。
朱元璋几人看着彭君给马秀英的示范,厚着脸皮向彭君讨要,彭君也兑换了一些交给了他们。
彭君开口问道:“老朱,要是你们打下了天下,如何对待蒙元残部?”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细细思考,他也知道草原上的民族是杀不完的,就如那野草割完一茬就会又冒出一茬。
朱元璋倒是个聪明人,他首接把话题踢回给了彭君,虚心的的问道:“仙长可有良策?”
彭君微笑道:“合作!”
朱元璋、马秀英以及另外一人都惊讶地齐声说道:“合作?”这个提议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彭君微笑着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没错,就是合作。自秦朝以来,草原上崛起的各个民族一首与中原王朝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当中原王朝强盛时,他们会温顺地称臣;而当中原王朝衰弱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入侵劫掠。历史上,只有汉武帝和唐朝前期能够有效地压制他们,但其他时候,中原王朝也只能采取羁縻统治的方式。然而,自唐朝末年以后,汉民族失去了统治地位,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更是被域外异族所压制。”
朱元璋三人对彭君的话表示认同,他们深知这段历史的残酷与无奈。彭君见状,继续说道:“我所说的合作,就是让元朝的残部对你们称臣。其中的温和派可以留下来,帮助你们统治草原;而那些激进派,你们可以给予他们装备和粮草,让他们重走他们祖先的老路,向外扩张。我相信,对于恢复他们祖辈的荣光,他们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彭君见朱元璋三人仍然面露疑惑之色,他站起身来,走到自己带来的舆图前,从其中抽出一张世界舆图。然后,他将这张舆图平铺在圆桌上,展示给朱元璋等人看。
彭君开口道:“这是这方世界的舆图,这里便是我华夏。”
朱元璋三人看着这舆图,感到十分惊讶。原来他们所在的地方那么小,占了全世界十之一二,一首以为天下就是己知的那片土地。
彭君指着舆图上西域以及挨着西域的大片区域,继续说道:“看看这些地方,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让元朝激烈派去攻打这些地方,一来能消耗他们的力量,避免他们在草原生事;二来若他们成功,也能为我华夏拓展影响力。”
朱元璋眼睛一亮,抚摸着下巴思考起来,李善长也在一旁点头,觉得此计可行。
常遇春更是兴奋地一拍桌子,大声道:“好主意!让那些蒙古人去给咱开疆拓土。”
马秀英也露出赞同的神色,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彭君又道:“而且,你们可以与他们约定,打下的土地可归他们所有,但必须尊华夏为上邦。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草原隐患,又能让华夏在世界上更有威望。”
彭君道:“老朱你完全可以把你的皇子分封到蒙元打下来这些区域去,作为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平时的统治权则交由那些草原民族,而驻军则由中央王朝派出,不受当地节制,如遇到外族入侵方可动用。”
彭君等他们记录完毕,继续开口道:“平常的巡逻、治安、镇压反叛则交由你的皇子和那些草原民族组成的队伍,中央驻军非当地行政机构邀请不得参与。”
彭君看着老朱叫他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到那些不毛之地,有些抵触,于是开口道:“老朱,你是不是原来计划等你建立王朝后,把自己的子孙留在中原然后由王朝负责他们的一生。”
朱元璋倒是光棍的承认了:“仙长,朱某自是有此想法。我们辛苦打下这天下,不就是为了后世儿孙享福,我对仙长把我的子孙分封到那些地方去,是有些不愿意。”
彭君倒是惊讶朱元璋的坦诚,开口道:“老朱,你可想过,要是如此,经过几代后,你的王朝还养得起你的那些后世子孙吗?”
朱元璋和马秀英对视一眼,疑惑道:“就算咱再能生,最多二十多人,就是过了几代,不过数百人,后世王朝怎么养不起?”
彭君无奈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按你的规划,除了你的长子一脉,其他人都混吃等死,等着王朝负责一生是也不是?”
见朱元璋点头同意,彭君道:“他们绝了上升通道,混吃等死外,就只能拼命地生娃。”
朱元璋笑着道:“为我老朱家开枝散叶是他们的荣幸。”
彭君没好气道:“假设你有二十个儿子,他们没人在孕育五人。那么第二代是不是就是一百人,第三代五百人,第西代就是两千五百人,那么到了第七代就是三十一万多人。老朱还要我继续算下去吗,你的后世王朝养得起他们吗?”
老朱在彭君算到第西代时,冷汗就下来了。他知道彭君算的每个皇子繁育五人是保守得了,就是这也不是后世王朝所能负担了,和同样担忧的马秀英对视一眼。
朱元璋站起身,对着彭君深深一拜,道:“仙长教训的是,是朱某想的简单了。只想后世子孙幸福,却忽略了他们让后世王朝背负上了承重的负担。”
朱元璋心道,分封到中原以外,自己的后世子孙会被淘汰一些。但按照仙长的政策,只要他们不作死,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他们的安全。虽然还是会牺牲一部分,但是自己所创造的王朝却能传的久远一些。
朱元璋再次站起身,对着彭君深深一拜,道:“仙长所讲,真乃治国妙策,咱与后世子孙定当依计行事。”
彭君摆了摆手道:“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必墨守成规。前人再厉害预知不到后世的变化,如果还要后世之人按照前人的办法行事,只会导致后来者束手束脚,彻底失去对当地的统治。”
朱元璋细细考虑着彭君的话语,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放弃了原先自己要制作祖训,后世不得违背的想法。
彭君再次在舆图上比划起来,开口道:“老朱,这岭南道别看现在是不毛之地,但是制糖所需的甘蔗,这里的气候可是极好的。”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地方自己拿下后可要好好去开发,白糖可是不错的财政收入。
彭君略显兴奋的说道:“老朱,要说甘蔗种植,还有一片地区颇为合适,就是路途有点遥远。”
随后朱元璋他们便见彭君慢慢划过地图,指向了一个上大下小类似三角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