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9日,杭城的蝉鸣裹挟着热浪扑向星芒食品公司的玻璃幕墙。沈知意刚结束一场新品发布会,黑色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手臂上,白衬衫领口别着星芒的金色徽章。当她快步走向员工通道时,一个单薄的身影突然从绿化带旁站起。
“沈董!”少年的声音带着湘西特有的软糯腔调,晒得黝黑的脸上还沾着草屑,“我叫宿华,从永顺县来的......”他局促地搓着衣角,褪色的解放鞋前端己磨得发白,怀里却死死抱着本卷边的《计算机入门》。
沈知意停下脚步。十五岁的宿华背着补丁摞补丁的牛仔包,头发用草绳随意束起,眼神却像山涧的溪水般清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她注意到少年脖颈处晒伤的痕迹,想必是在烈日下等了许久。
“我在报纸上见过您的照片!”宿华从包里掏出皱巴巴的《杭城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沈知意投资互联网项目的报道,“我想打暑假工攒学费,还......”他声音突然变小,“还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听说您帮马华腾哥哥做了OICQ......”
沈知意的目光落在少年怀里的书上。泛黄的纸页间夹着自制的电路图,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甚至用铅笔画了简易的搜索引擎草图。“先吃饭。”她脱下外套披在宿华肩上,“王妈今天做了梅干菜肉饼,管够。”
员工食堂里,宿华捧着瓷盘的手微微发抖。十个金黄酥脆的肉饼堆得冒尖,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慢慢吃。”沈知意递过纸巾,看着少年狼吞虎咽的模样,想起自己十二岁创业时在厨房偷吃面团的场景。
“沈董,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宿华咽下最后一口饼,眼睛亮得惊人,“我们村通电才两年,我在县城机房见过电脑,那些代码就像......像山里的萤火虫,明明看不懂,却挪不开眼。”他从包里摸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用废电池和电线自制的简易收音机,“我还会捣鼓这些小玩意儿!”
沈知意的手指轻轻抚过收音机外壳。粗糙的胶布下,电路板的焊接点却异常工整。她突然想起二叔寄来的《硅谷创业故事》里,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往往始于少年的奇思妙想。“想不想真正接触互联网?”她的声音很轻,却让宿华猛地抬头。
三小时后,宿华站在星芒的技术部实验室前,呼吸急促起来。二十几台康柏电脑在冷气中嗡嗡作响,大屏幕上滚动着OICQ的后台数据。“从今天起,你是星芒的技术实习生。”沈知意将门禁卡塞进他掌心,“工资照常发,还能跟着工程师学编程。”
当晚,宿华蜷缩在员工宿舍的上铺,借着走廊的灯光翻看沈知意送的《C语言程序设计》。隔壁床的程序员老周被窸窸窣声吵醒,探出头却看见少年在笔记本上默写代码,铅笔尖断了又续。“小子,这么拼?”老周扔过去一根火腿肠。
“老周哥,您看这个算法......”宿华翻身下床,眼睛里燃烧着求知的火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画满批注的草稿纸上,那些晦涩的公式仿佛都化作了通往新世界的路标。
接下来的日子,宿华成了实验室的“幽灵”。清晨五点,他己坐在电脑前研究开源代码;深夜,监控镜头总能拍到他抱着键盘打盹的身影。沈知意默默安排食堂每天给他留加餐,还让沈宁指导他补习高中课程。
八月中旬,宿华突然冲进沈知意的办公室。他的衬衫沾着机油,头发乱得像鸟窝,手里却举着个自制的电路板:“沈董!我改良了OICQ的消息传输模块,能让山区拨号上网的速度提升30%!”他快速连接电脑演示,原本卡顿的消息发送瞬间变得流畅。
沈知意盯着屏幕,心脏猛地跳动。她想起马华腾曾感叹“农村市场是互联网的荒漠”,而眼前这个湘西少年,竟用最简陋的工具架起了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跟我去深圳。”她抓起车钥匙,“马华腾需要看看这个。”
三个小时后,云启大厦60层。马华腾看着宿华的演示,激动得差点打翻咖啡杯:“天才!这简首是天才设计!”他转向沈知意,眼神里满是敬佩,“你从哪儿挖到的宝藏?”
宿华涨红了脸,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学费单:“我......我只想攒够钱上大学,学更多知识......”
“学费我包了。”沈知意和马华腾异口同声。两人对视一笑,沈知意继续道:“不仅如此,星芒和OICQ联合给你设立奖学金,保送你进最好的计算机系。”她指向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但你要答应我,将来用技术照亮更多像你家乡那样的地方。”
宿华的眼泪突然决堤。他想起在湘西的夜晚,自己打着手电筒在牛棚里研究旧书;想起为了看一眼县城的电脑,徒步走了二十里山路。而此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突然触手可及。
1995年的夏天,杭城的热浪渐渐退去。星芒食品公司的员工们发现,那个总抱着书本的湘西少年,如今常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穿梭。他的故事被写进了星芒的企业文化手册,标题是“每个梦想都值得被托举”。而沈知意的日记本上,新添了一行字迹:“商业的终极浪漫,是让科技成为照亮人间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