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6日,北京的风裹挟着初雪的寒意掠过清华园。沈知意合上《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转头看向正在整理代码的苏睛:"周末了,叫上宿舍姐妹,我请大家去隔壁老字号聚聚。"
苏睛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露出惊喜的笑容:"是那家百年酱肉铺?听说他们家的秘制卤肉连故宫的老师傅都赞不绝口。"
傍晚时分,一行人踩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来到"聚福楼"。雕梁画栋的门脸透着古朴气息,却掩不住店内桌椅陈旧、墙面斑驳。掌柜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正愁眉苦脸地擦拭掉漆的柜台:"现在年轻人都爱去洋快餐店,我们这老手艺......"
沈知意环顾西周,只见零星坐着几位顾客,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北京。她灵光一闪,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掌柜的,我有个想法。您看这样行不行——把酱肉做成真空包装的伴手礼,再推出学生优惠套餐?"
老人愣住了,手中的抹布停在半空:"姑娘,您这话可说到我心坎上了。只是这包装、宣传......"
"这些包在我身上。"沈知意掏出手机,快速拨通星芒食品公司市场部的电话,"立刻安排设计师过来,给聚福楼做品牌升级。另外,联系OICQ团队,准备在平台上做推广。"
一旁的室友们目瞪口呆。平时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沈知意,此刻眼神锐利如鹰,举手投足间尽显商业领袖风范。苏睛笑着推了推眼镜:"知意又要大干一场了。"
酒足饭饱后,沈知意带着众人来到附近的房产中介。玻璃橱窗里,一套300平的复式楼房模型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就这套了。"她指着模型对中介说,"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位置要好,方便办公。"
室友小雨惊讶地捂住嘴:"知意,这得多少钱啊?"
"百来万而己。"沈知意云淡风轻地签下购房合同,"这将是我们的创业基地。"她转头看向众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打算把聚福楼作为试点,运用新的商业思维进行改造。"
接下来的半个月,沈知意开启了连轴转的模式。白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晚上带着团队在新购置的房子里开会讨论。她运用在哲学课上学到的辩证思维,分析老字号的优势与劣势;用金融管理知识制定资金投入计划;以工商管理的经验搭建运营架构。
在她的主导下,聚福楼焕然一新。店面重新装修,融入现代简约风格的同时保留传统韵味;推出的"学生卡"享受五折优惠,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真空包装的酱肉礼盒在星芒全国分店同步销售,并通过OICQ进行线上预售。
更令人叫绝的是,沈知意借鉴芯片制造中的精密流程,优化酱肉制作工艺,将出品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她还邀请宿华开发了一套智能点餐系统,顾客扫码即可下单,后台实时统计销售数据。
11月21日,聚福楼改造后的第一天,门口排起了长队。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打卡,白发苍苍的老顾客则欣慰地看着熟悉的老字号焕发新生。当天营业额突破十万,创下历史新高。
半个月后,财务报表显示,聚福楼净利润达到200万。掌柜的激动得热泪盈眶,非要送沈知意一面锦旗:"沈姑娘,您不仅救了聚福楼,更让老祖宗的手艺有了新活法!"
消息不胫而走,京城的老字号们纷纷找上门来。沈知意顺势成立"老字号复兴计划",将聚福楼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她的创业团队也逐渐壮大,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子。
夜晚,沈知意站在新家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灯火辉煌的京城。手机震动,是宗庆后发来的消息:"知意,娃哈哈新品销量再创新高!你教的那些商业思维,真是太管用了!"
她笑着回复:"宗叔叔,商业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放下手机,她翻开新的笔记本,写下一行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将孕育出最璀璨的商业火花。"
窗外,初雪纷纷扬扬地落下,为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披上一层银装。沈知意知道,这只是开始,在她的商业版图中,还有更多的传奇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