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千金纪事
沈家千金纪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沈家千金纪事 > 第四十五章 潮涌鹏城

第四十五章 潮涌鹏城

加入书架
书名:
沈家千金纪事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40
更新时间:
2025-04-29

1997年11月20日,深圳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赛格科技园。马华腾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深南大道,手中的诺基亚手机还残留着沈知意通话后的余温。玻璃幕墙映出他身后巨大的电子屏幕,OICQ所属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如同一道金色闪电,在香港回归的利好浪潮中,市值冲破60亿大关。

"马总!董事会电话会议提前!"秘书推门而入,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香港的投资机构疯了,全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启动上市计划!"

马华腾深吸一口气,指尖着窗框。他想起199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六个人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为了省下电费轮流吹风扇写代码的场景。而此刻,60亿的市值不仅是数字的狂欢,更是一个时代的馈赠。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沈知意正泡在清华图书馆的古籍区。泛黄的《盐铁论》摊开在案,她却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着互联网行业的新动态。手机突然震动,马华腾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股票截图:"知意,这一切都离不开你当年的破局之策。"

她回复的手指顿了顿,思绪回到两年前。那时OICQ用户激增却盈利艰难,是她提出将香港回归的民族情绪融入产品设计——当用户登录时,企鹅图标会戴上紫荆花徽章;聊天界面推出"回归纪念版"皮肤。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动,配合星宁金融在资本市场的精准造势,竟让OICQ的品牌价值呈几何级增长。

"沈同学!"陈默抱着《网络经济学》气喘吁吁跑来,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OICQ市值破60亿了!你之前在课上预测的互联网+情感营销,真的成真了!"

沈知意合上书,露出浅笑。窗外的银杏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她想起昨夜与雷军的通话——WPS借着香港回归的契机,与香港教育署达成合作,成为中小学指定办公软件。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抓住机遇的人,终将被历史铭记。

当天下午,沈知意出现在星宁创业孵化基地。300平的公寓早己扩建为三层独栋小楼,走廊里贴着各团队的项目海报,从智能硬件到在线教育,每个创意都在等待资本的孵化。她推开会议室大门,宿华正在调试新开发的即时通讯加密系统。

"知意姐,马华腾总说想建自己的办公大楼。"宿华擦了擦额角的汗,"我们是不是可以......"

"不仅要建,还要建成地标。"沈知意调出深圳湾的卫星地图,指尖划过一片待开发的海域,"这里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我们联合星宁金融、娃哈哈和海博网络,共同打造一座'数字经济大厦'。"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魄力,"让它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坐标。"

消息传到深圳,马华腾立刻召集核心团队。会议室内,投影仪映出沈知意发来的建筑概念图——流线型的玻璃幕墙如同展开的翅膀,顶部的空中花园种满象征香港的洋紫荆。"她说这叫'乘风而上'。"马华腾指着图纸上的批注,"不仅是企业的里程碑,更是献给这个时代的礼物。"

1997年的最后两个月,深港两地掀起建设热潮。星宁金融牵头成立专项基金,娃哈哈提供部分建设资金,而OICQ团队则负责大楼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沈知意频繁往返于京、深、港三地,在谈判桌上,她时而用流利的粤语与香港商人探讨合作,时而用专业的金融术语说服投资机构。

12月31日跨年之夜,沈知意站在深圳湾的工地上。海风猎猎作响,远处香港的灯火与深圳的霓虹交相辉映。马华腾递来一杯香槟,两人碰杯时,他感慨道:"还记得你第一次投资我们,说互联网能改变世界。现在,我们真的在创造历史。"

沈知意望向正在浇筑地基的塔吊,工人们的号子声混着海浪声传来。她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星宁孵化的项目捷报:陈默的社区互助平台用户突破百万,宿华主导的加密通讯技术获国家专利......这些星星之火,终将成燎原之势。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沈知意望着夜幕中若隐若现的维港,想起香港回归时飘扬的五星红旗,"当数字经济大厦落成的那天,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互联网力量,正如这浪潮般,不可阻挡。"

远处传来零点的钟声,烟花在深港两地的夜空同时绽放。沈知意举起手机,拍下这历史性的一刻。照片中,塔吊的轮廓与烟火交织,恰似一个时代的注脚——在香港回归的壮阔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传奇,正书写着最壮丽的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