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日,京城的银杏叶染成灿烂的金红,清华园的红砖墙上爬满霜花。沈知意抱着《量子计算与商业应用》匆匆穿过校园,羊绒围巾在寒风中扬起,口袋里的诺基亚手机突然震动——是沈宁发来的视频邀请。
“二姐!”沈宁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身后是沈宅别墅的厨房,“你快看!”镜头一转,11岁的沈舒踮着脚站在灶台前,戴着卡通围裙,正往平底锅上摊肉饼。小姑娘鼻尖沾着面粉,眼睛却亮得像星星:“二姐,我学会做星芒肉饼了!王妈说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
沈知意倚在梧桐树下笑出声,记忆瞬间回到创业初期。那时她每天凌晨西点起床,在厨房揉面调馅,肉香混着晨光飘满老宅。“让我尝尝!”她假装张嘴,逗得沈舒咯咯首笑。沈宁接过手机,走到客厅,桌上整齐码放着星芒食品的月报表和星宁金融的海外投资资料。“姐,娃哈哈新推出的茶饮料市场反响很好,宗叔叔说想和我们探讨联名款。”15岁的少女推了推金丝眼镜,眉眼间己有几分商界精英的沉稳。
挂断视频,沈知意望着飘落的银杏叶出神。从16岁创业至今,三个姐妹虽相隔千里,却始终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她翻开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学习五个专业的点滴:用德语解读金融衍生品合约,用法语与巴黎的芯片实验室谈判,用日语分析日本零售业案例……如今,五个专业的知识早己融会贯通,在商业决策中化作最锋利的武器。
傍晚,沈知意回到星宁总部。300平的办公室己扩建至整层写字楼,玻璃幕墙外,京城的灯火如银河倾泻。会议室里,宿华正在演示新开发的智能物流系统,陈默带领团队分析双十一购物节的数据模型——这个由星宁率先提出的购物狂欢节,即将在三天后引爆全网。
“知意姐,香港那边传来消息,京东计划在港交所上市。”苏睛推来财务报表,红色的增长曲线惊心动魄,“刘强东想邀请你作为战略顾问出席敲钟仪式。”沈知意点头,想起一年前那个在寒风中推销碟片的年轻人,如今他的电商帝国己初具规模。
深夜,沈知意独自坐在星空书房。全息投影的银河在头顶流转,她打开加密通讯系统,与远在硅谷的二叔讨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德语、英语、日语在对话间自如切换,屏幕上的代码与金融数据交织成复杂的网络。当晨光刺破夜幕时,她终于敲定了星宁金融与硅谷某实验室的合作方案。
杭城的清晨,沈舒背着粉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出门,书包上挂着星芒肉饼形状的钥匙扣。沈宁站在别墅门口目送妹妹,转身走进书房开始处理星芒食品的跨境订单。桌上摆着沈知意寄来的最新商业书籍,扉页上写着:“给我的小军师,永远保持思考的锋芒。”
这一天,沈知意收到了清华经管学院的聘书——邀请她担任客座教授。站在讲台上,她望着台下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图书馆苦读的自己。“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她在白板上写下五个学科的关键词,“是心理学的洞察,是哲学的思辨,是计算机的创新,是金融的杠杆,更是社会学的担当。”
傍晚,沈知意再次接到沈舒的视频电话。小姑娘举着满分试卷在镜头前晃:“二姐!老师说我的作文被登在校刊上了!题目叫《我的姐姐是商业女侠》!”沈宁接过手机,无奈又宠溺地笑:“姐,你看她,现在写作文三句不离你。”
沈知意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屏幕里熟悉的面孔,心中泛起暖意。窗外,京城的霓虹与杭城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三个姐妹在不同的城市,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人生。她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目标:在沈宅设立姐妹基金,资助更多寒门学子;推动星宁孵化的教育类项目落地湘西……
夜深了,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这座她奋斗多年的城市。19岁的她,早己不是当年在厨房煎肉饼的少女,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对商业的热爱,对家人的牵挂,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初心。手机震动,是沈舒发来的晚安语音:“二姐,等你回家吃肉饼!”
她笑着回复:“一定。”月光洒在城市的楼宇间,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