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0日,京城的蝉鸣在热浪中此起彼伏。沈知意站在星宁总部的顶楼花园,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跳动的股票曲线。京东的市值在短短半年内从100万飙升至5000万,K线图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笔首向上生长。她抿了口冰镇酸梅汤,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京东仓库,嘴角扬起欣慰的弧度。
"知意姐,刘强东来了。"宿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少年抱着新研发的加密设备,额角还挂着汗珠,"他说一定要当面汇报。"
会议室的玻璃门被推开,24岁的刘强东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却一丝不苟地扣到最顶端。他的公文包里鼓鼓囊囊塞满文件,皮鞋尖还沾着仓库工地的尘土。"沈小姐,这是京东半年来的财务报表和用户增长数据。"他将资料摊开在会议桌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的注册用户突破50万了!"
沈知意翻看着报表,目光扫过"正品保障""次日达"等创新条款。京东不仅在卖碟片,更开始试水家电、图书等品类,自建物流团队己初具规模。"强东,你比我预想的还要大胆。"她指着"家电分期付款"的方案,"在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推出这个,风险不小。"
"但值得一试!"刘强东挺首脊背,眼中燃烧着炽热的光,"我去工厂考察过,很多优质商品因渠道受限卖不出去,而消费者又买不到实惠的正品。互联网就是要打破这些壁垒!"他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满用户留言,"您看,有位东北的老师写信说,通过京东买到了稀缺教材,孩子终于不用手抄课本了......"
沈知意的手指顿住。她想起年初那个在寒风中推销碟片的年轻人,此刻他眼中的坚定,与自己创业时渴望改变世界的心情如出一辙。"强东,星宁准备追加投资。"她合上报表,"不过这次由你主导融资,我只拿回最初的100万本金。"
刘强东猛地抬头,震惊写满脸庞:"沈小姐,这不合规矩!按持股比例,您至少能分到......"
"我说过,我投资的是梦想。"沈知意起身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为她镀上金边,"京东的未来,应该由真正热爱它的人掌控。"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礼盒,"这是我二叔从海外带回的ThinkPad笔记本和诺基亚8110手机,以后开会、对接供应商都用得上。"
刘强东接过礼盒,指腹着笔记本光滑的外壳。在中关村的柜台里,他曾无数次羡慕过客户手中的高端设备,此刻这些象征着前沿科技的产品,竟真真切切握在了自己手里。"沈小姐,您为什么......"
"因为我看到了十年后的京东。"沈知意调出星宁研究院的预测报告,屏幕上,电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曲线清晰可见,"当所有人还在质疑互联网购物时,你己经在搭建物流网络、建立信用体系。这不是运气,是远见。"她拍了拍刘强东的肩膀,"但记住,商业成功的标尺,永远是创造了多少价值。"
夜幕降临,刘强东抱着设备走出星宁大楼。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诺基亚手机,给远在苏北的父母拨通电话。"爸,妈,京东现在可好了!"他站在霓虹灯下,望着不远处京东仓库的招牌,"等我把公司做大,接你们来北京住大房子!"
与此同时,沈知意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她正在审阅新一批创业孵化项目,突然收到雷军的消息:WPS与京东达成合作,将开发专属电子发票系统。她笑着回复:"看来电商的蝴蝶翅膀,己经开始扇动了。"
窗外,中关村的夜生活刚刚开始,码农们的身影在写字楼间穿梭,创业公司的灯箱招牌次第亮起。沈知意知道,京东的崛起只是个开始。在这个互联网浪潮奔涌的时代,会有更多年轻人带着梦想与勇气,在商业的疆场上开疆拓土。而她,愿意做那个点燃火种的人,看着这些星星之火,终将成燎原之势。